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聚族而居导致人们把共同地理区域作为民族建构的重要因素,其推动了人们对民族与地域的双重认知,民族与民族地理区域共同成为了人们的情感寄托与价值奉献对象,但是地域边界也阻碍着民族之间的交流。为了深入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正确认知民族与地域关系的发展方向则是民族地理区域不仅应被视为民族成员生息繁衍的聚居之地,还应该注重其与周边地区的相互连通。  相似文献   

2.
民族过程中的同化与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之间的相互同化与民族内部成员的彼此认同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民族现象。前者与民族一体化、民族融合、民族消亡乃至因民族矛盾与冲突产生的民族问题密不可分;而后者则和民族感情、民族心理、民族意识乃至民族识别、民族政策、民族立法密切相关。民族同化与民族认同之间不仅有联系,还有区别,有时甚至是相互背离的。同化与认同的不协调、不同步甚至相背离,是导致民族问题相互矛盾又并行不悖的症结所在,充分反映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化,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民族法律法规,使我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民族法制的关系、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制的关系、法制共性与民族特点的关系、国家法制统一与尊重地方自治权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方面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对历史上保安族先民的一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在保安族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保安族的民族过程中 ,其民族意识经历了一个潜民族、自在的民族与自觉的民族的变化过程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 ,保安民族内部的自我认同与其他民族对保安民族的认异在这三个过程中起到了促成、维系这一民族的共同体稳定的作用 ,也增强了保安民族的凝聚力 ;保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他们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地区并定居下来后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进入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发生了转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繁荣富强,成为各民族共同的追求与使命。辛亥革命开创了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新纪元,推动了中华民族认同与现代国家认同,促使国内民族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民族关系有四个特点第一,明代的民族属于内敛型,民族爆发力稳健,构成了稳定的民族关系;第二,明代新格局下的民族往往易与中央政权结合,不至于引起政权上的冲突,不再将入主中原作为目标;第三,明代民族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以农业化与定居性为主;第四,新民族的生成有自身的特点.明代新民族格局的形成,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民族纷乱更迭、性质单一的历史,开启了民族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明清至鸦片战争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格局,而这也正是近代外族入侵后,中华民族不至于分崩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黑龙江省某达斡尔民族学校为个案,探讨了以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为核心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强调当地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整合是使达斡尔民族文化完成文化化人的一个前提。对达斡尔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意义、达斡尔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现状问题以及达斡尔民族文化传承的田野研究:课程设计与开发,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维度、开发途径及课程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达斡尔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而课程设计与实施要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8.
蒙古的西征与元朝的建立,沟通了东西民族,变化了国内民族的构成与地域分布.从异域进入的人口与伊斯兰文化,在与中国国有的传统经济文化相结合后,生成了农业化、定居性的新民族,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国内旧有民族的封建农耕地程度.这一鲜明的民族格局,最终在明代形成.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是“一体两面”的文化现象。在文化传承而言,它是民族精神;在民族实践而言,它是民族凝聚力。两者互相推动,共同前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它提升了民族凝聚基础、提供了民族凝聚动力、确立了民族凝聚目标;反过来,中华民族凝聚力保障了民族精神实现、预示了民族精神方向、推动了民族精神创新。  相似文献   

10.
立法法 关于民族立法的规定有了新的走向,主要标志是:民族立法的客体有了新的广延性;民族立法的内涵有了新的深度;民族立法有了明显的程序规则;民族立法的透明度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湖北民族立法在我国民族立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必然在 立法法 关于民族立法的规定中寻找到新的契机,如要充分用足民族立法权、要有强烈的时代感、要包含民族人文特色、要具有时代的超前性等。为了适应并实现立法法的要求,目前湖北民族立法应重点解决下列问题:湖北民族立法与湖北西部开发问题;湖北民族立法与湖北民族地区优势挖掘问题;湖北民族立法中的散居少数民族立法问题;湖北民族立法的微观构架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作为蒙古国最重要的“第三邻国”,美国一直是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推进的重点,而基于亚太战略的考虑,美国也非常重视与蒙古国的关系。随着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不断推进,蒙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两国基于“共同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全面伙伴关系”正在不断发展。文章从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的蒙美关系实践,并解析其内部动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蒙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往来不断增多。蒙古国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因此针对蒙古国留学生的教学研究,成为留学生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从第二语言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这4个方面来研究对蒙古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蒙古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取向。本文简述了内蒙古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如何进行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对自治区经济、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内蒙古近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间、空间和发展速度变化特征,看出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东西部差异拉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蒙古国际投资法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新疆经济圈这个全新的视角入手,对蒙古的国际投资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利弊,进而为投资者对蒙古国投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随着基督教对蒙古各部渗透增强,清廷传统的保护蒙部政策随之废弛,行之有效的政策尚未形成。宁条梁等教案爆发再度导致清廷应对蒙部变局措手不及,在各国势力胁迫下,清廷只能对蒙部问罪,包括迫使蒙部赔款、允许基督教在蒙部自由传播、要求蒙部承担保护教堂义务等。这些做法给蒙部和清廷都带来了恶劣影响,使得蒙部信仰空间彻底向基督教开放、牧地日益丧失、部众日益贫困、对清廷亦恶感渐生。清廷也开始忽略蒙部重要性,贱视其传统宗教信仰,力行压制之能事。此等失策给了沙俄渗透蒙部可乘之机,清廷同蒙部矛盾终未解决,最终导致蒙部部分地方乘辛亥革命之机,脱离清廷独立。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产品形象是形成内蒙古形象的主要因素,也是全面了解内蒙古的重要窗口。良好的产品形象还可以促进内蒙古的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产品形象塑造与推广过程中大众传媒可以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本文主要探讨大众媒体上内蒙古产品形象存在的问题及通过大众媒体塑造内蒙古的形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哲布尊丹巴是清代蒙古喀尔喀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藏传佛教格鲁派转世活佛。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对蒙古地区的宗教、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本文旨在探讨一世哲布尊丹巴时期,藏传佛教文化在喀尔喀部的发展,并通过大量的文献史料,论证一世哲布尊丹巴在发展佛教造像艺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清代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在以满族为核心的统治集团中,蒙古八旗是重要的依靠力量。蒙古族边疆大臣大多出身于蒙古八旗,比较集中地派出到西藏、新疆和外蒙古。选派蒙古族边疆大臣的出于朝廷对蒙古族的信赖因素,也有蒙古族在历史上影响、蒙古族与藏族和外蒙古的文化认同因素。蒙古族边疆大臣自幼接受蒙、满、汉多种语言文字教育,其汉文创作数量和水平都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20.
清朝通过立法制定蒙古地区王公贵族进京朝觐皇帝的年班制度的同时,对蒙古地区的喇嘛教上层人物也规定了年班制度,即洞礼年班制度。洞礼年班制度规定了年班的时间、地点、来京觐见程序和礼仪、分班情况、朝贡、赏赍、廪饩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年班制度,我们能够看到它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朝贡,而是清朝抚绥蒙古地区高级喇嘛阶层的一项政治措施,从而起到笼络蒙古地区喇嘛和加强蒙古地区喇嘛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