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6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己、利他、移情、规范4种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做了较有深度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的主导亲社会价值取向上,属于移情价值取向的人数最多、比例最高,达到45.0%;规范取向其次,利他取向占据第三,利己取向排在最后。  相似文献   

2.
黄海 《百色学院学报》2005,18(2):99-102
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在价值逻辑起点、价值观念形态、价值追求目标和价值基本取向上呈现出一个嬗变的过程,其主要诱因在于社会政治环境、经济条件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内在特点。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探索了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有其自身的价值 ,即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目标取向上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只有加强教育引导 ,才有利于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66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27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低于常模;(2)贫困女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低于贫困男生;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有显著的年级差异;(3)贫困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的许多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这就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本文拟从分析转型期的社会特点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入手,进一步探究社会转型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社会转型期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取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是高校对学生教育的关注热点。本文在论述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与成因,探讨稳定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价值取向的对策问题,希望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体系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走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表现最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述了现阶段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分析了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重点探讨了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必须从加强职业理想、职业价值取向、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9.
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走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表现最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受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念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倾向。在探讨大学生价值观功利主义倾向的表现的基础上,从正负两个方面分析了功利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和注重社会主流文化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其价值观上的功利化倾向趋向合理,呈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译订价值观量表分为五个因素 ,分别为物质名利取向、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 ,与原价值观量表的维度基本一致。自我分离感高群者更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 ,无能为力感高群者更不重视物质名利取向的价值观。疏离感与个人幸福取向、社会发展取向、自然保护取向以及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t检验发现 ,疏离感高群与低群在个人幸福取向、自然保护取向、社会发展取向、人际和谐取向的价值观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论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渗入到人们的一切价值活动之中,发挥目标选择、情感激发、评价标准和行为导向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社会价值导向与人们多样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人们的多样化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和调节,树立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先进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维度看,“公民社会”只是一种处理国家、组织与个人三者关系的机制,一种社会运作体制,一种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一种社会建设目标。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是其核心价值观。无论从概念上,或是从价值观上,还是从社会实践上,都不宜把“公民社会”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成功蕴含的行为范式和价值导向能够改变社会行动的结构和个体德性培养的环境,对大众德性的养成产生深刻影响。成功伦理的重塑必须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着手,重视价值观念的衍生变化以及精神价值的引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在双向选择的职业竞争中,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多元化、现实化、功利化,重个人价值、淡社会价值,以实际利益为保障,重自身职业能力锻炼,就业观趋于相对成熟,态度相对自信,可见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和引导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随着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我国社会整合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会整合机制。民间组织在组织形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优势,使其能够在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有助于促进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平衡与协调,实现社会的利益整合;有助于形成规范社会的组织力量,实现社会的制度整合;有助于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实现社会的价值整合;有助于形成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的结构整合。而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民间组织应提高自主性建设,加强自身管理,完善组织的治理结构,政府要完善法律制度,为民间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对就业目的与意义的认识,以及具体实践过程中对就业相关事务的评价与选择。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着“个性需求与从众心理并存、在就业与择业的优先性选择上举棋不定、岗位选择过程中的非理性以及个人功利追求突出”等问题,客观上要求在发挥大学生主体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动性基础上,提高高校就业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工作的实效,并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和功能,形成合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价值取向是影响个体社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社会价值取向对行为决策的影响还涉及很多外界因素。研究设置了高低权力情境下的金钱分配任务,要求被试将一定数目的金钱分配给自己和他人,通过观察被试在其中的分配量差异,发现分配量和权力感的社会价值取向主效应、权力情境主效应显著,分配量的社会价值取向与权力情境的交互作用显著,高权力情境下,权力感在社会价值取向与分配量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社会价值取向影响个体对权力的感知,进而影响其利己行为,表现为亲自我者有更高的权力感,利己行为更多。研究还探讨了社会价值取向影响个体社会决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寒暄交谈是一种表示应酬的辅助性语言,具有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维持人际关系的社会功能,也是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真实反映。汉英寒暄交谈深层次上受制于东西方两种价值观。从价值观的道德取向、人际关系取向、时间取向、审美取向、金钱取向方面探讨汉英寒暄交谈的差异,以窥价值观对语言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和约束。中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使得人们面临文化价值选择的困惑,社会发展也因此缺少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事实上,“和谐”就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对“和谐”内涵的反思和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在对文化价值观进行释义的基础上,反思了文化价值观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基本取向人的和谐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价值选择理性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