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新解释和新用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也有心理学的资源。中国本土的传统心理学提供了独特的关于人的心理行为的理解和解说。它体现在一些重要的术语中。这些术语涉及了人的心理行为的方方面面。对我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应有分类的尺度、考察的尺度、解析的尺度和评价的尺度。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新用途在于,这是一种独特的传统,一种有益的贡献,一种科学的资源,一种创新的基础,一种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新心性心理学以大心理学观为逻辑起点,在整体上探讨了人对主客融合的心理生活体悟过程,注重心理的自觉性和创生性,是心理学本土化进程发展到原始性理论创新阶段的标志,其致力于本土文化中发掘与之相契合的心理规律,是一种内涵型的本土化。这是对心理学文化转向中兴起的多元文化心理学的理论超越,这种超越体现在心理学观,价值定位,学科气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女性心理学挑战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女性心理学的研究中缺乏本土取向,缺乏文化因素,缺乏性别视角,本土女性心理学的研究还没有发展起来。通过分析社会性别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透过中国近代性别视角的转换来理解对女性人格建构的社会心理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构建本土女性心理学的三个角度:以中国文化为依托,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女性心理学的构建中;注重女性的主体性,推动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本土女性心理学的构建将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性别差异、女性心理和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统的择取,看似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然而却关涉到本土心理学的生命力,是关涉到中国本土心理学如何发展的一个元理论问题。以往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一方面过于注重文化大传统的研究定向,忽视了本土心理学与现实民众的心理契合问题;另一方面,虽然也曾关注文化小传统层面,但是却对文化小传统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关系缺乏明确的理论自觉。然而问题是,惟有自觉地进行文化小传统的研究定向,进行细致的、多样化的心理资源挖掘才有望实现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新生。  相似文献   

5.
民国学者汪震、江恒源、陈钟凡、陈青之等从心理学的层面对朱熹心性论作出分析,并对其心理学思想作了阐述,认为朱熹对心、性、情、欲、意、志、才、知觉、思虑等心理要素作了界定,对各心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建构了初步的心理学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进一步分析朱熹的心理学在宋代心理学乃至中国古代心理学史上的地位。这种从心理学层面对于朱熹心性论的研究,不仅是民国时期朱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当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的思想根源是多元的、复杂的,而不是单一的,具体言之,它涉及到对心理学的思想与思想史、哲学思想根底、科学思想根系、文化思想根由、学术思想根基等的考察。心理学有自己的思想演变和发展,这构成了心理学的思想历史根源。心理学的研究都是依据于或建立在特定的哲学思想的根底之上。心理学的研究有自己的理论预设和思想前提,它需要在心理学哲学的反思层面得到考察和探索,得到批判和建构。回顾心理学独立前后,会发现心理学与其他学科门类或分支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观。心理学的研究都有自己相应的文化历史资源。西方心理学和中国的心理学事实上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可以深入挖掘的文化历史资源。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发展和演变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术传统,而学术传统形成的就是特定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流心理学是西方文化的中国翻版,随着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式微,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为中国本土心理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中国心理学在研究中形成的城乡分野问题,使中国心理学很难形成心理学统一体.对城乡文化研究的整合问题将是中国心理学本土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心理学史与中国的本土心理学研究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本土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中国的本土心理学以内发性本土化原则为指导,以中国人的心理行为和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采取多元化的态度。中国心理学史以外在逻辑原则为主导原则,以中国心理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方法。中国的本土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研究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研究价值,这构成了二者契合的前提。中国的本土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建构科学的中国心理学。  相似文献   

9.
本土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定位仍很模糊。中国心理学本土化是世界本土心理学的一部分。在世界本土心理学的发展中,批判美国心理学的文化殖民主义被凸显为本土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导向。除了这种消极的文化概念,更应该强调的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文化概念。与多元文化论不同,本土心理学立足于本土文化,向传统心理科学提出了挑战,这一挑战可称为心理学中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心理学是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备受责难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心理学思潮.作为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科学心理学的反叛和消解,后现代心理学为未来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发展取向.本文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三方面对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心理学进行探析,反思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贡献和面临的困惑,并提出以本土化心理学作为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突破口.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和基本观点为本土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新的契机,它有助于透析传统科学心理学面对当代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心理困境时的无奈与僵化,并为探讨和描述异质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新心性心理学给出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对心理行为的解读,而这种关于心理行为的认识自身构成了一种普遍知识的想象,为多元文化心理学研究提供一种来自东方文化的普遍知识方案;新心性心理学重视探讨心理行为的整体性、自觉性、创生性,对心理行为的界说具有现实意义,为产生与全球化背景相配的真正的普遍知识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中华本土心理学,一门国内方兴未艾的理论学科,融合中华文化和传统心理学用以研究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作为已获多项美国文学大奖的美籍华人作家,哈金在其中国故事小说中塑造的原生态典型——中国传统人物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利用中华本土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以哈金《等待》中的角色孔林作为分析对象,从传统思想中的孝道观、婚姻观、脸面观三个方面分析孔林在与妻子的18年"离婚长跑"过程中展现出的心理特质及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研究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比较;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本土心理学研究本土背景中与文化相关的和从文化派生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最终,通过一种深层结构理论,即一种普适性理论将会把它们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天作为道德形上根源的演变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在中国传统社会经历了人格之天、心性义理之天的演变,并一直作为道德原则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而存在。近代以来,自然之天对它们的存在地位造成巨大冲击,展示出天作为道德合法性基石的深层理论矛盾,认识这一矛盾为深入思考道德重建的可行性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初以来,在涉及到各国家和地区人们共同体的权利关系问题的讨论中,首先在国际性文件里出现了"indigenous peoples"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同时,伴随着先住民运动在世界各地的风起云涌以及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indigenous peoples"的内涵与外延也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然而,由于英文的"indigenous peoples"在汉语中并无直接对应词汇,再加上学术传统的差异等各种原因,造成中西方对其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上产生歧义,进而影响到所涉及对象的基本权利以及相互关系的构建。因此,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厘清国际法语境中"indigenous peoples"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与外延的异同,有助于多民族国家各人们共同体权利的维护以及和谐关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虚实关系是宋代哲学的重要理论课题。理学家曾以自己的实学对佛老的空虚观展开深入的批判。但在叶适眼中,理学之实实际是虚。叶适通过对《易传》文本的梳理和观点的重新阐释,否定《彖》、《象》以外其他各篇为孔子所作,认为从根本上支撑起理学理论的《易传》诸说,实际与佛老的专以心性为宗主走到了一起,从而泯灭了尧舜以来作为学术正途的内外交相成之道。叶适的揭示和批评对实学和理学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美学,中国的美学应该是对应于中国心性哲学的“乐学”,这是劳承万新著《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的核心观点。中西哲学形态的不同,注定了中西美学学科形态也是不同的,作者提出了梳理中国古代美学形态的三项式框架:“器物-考古证明-心性哲学之过滤升华”,这是一大创见。他迥异于大陆学人的学术路子使得该著作的学术思路、方法和思考的问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著作呈现出很多具有原创性和中国问题意识的理论新见,以及对整个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试论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女性心理学整体上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它摆脱了女性心理学的两种传统,从强调性别差异和抹杀性别差异的对立和争论中跳了出来,以社会文化的建构来分析性别差异的产生过程,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这种观点对于正确认识性别差异的社会文化原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