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辩证的关系,是过程和目的、手段和结果的统一。应当通过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向互动,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大众的血肉。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但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最新揭示和概括,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关联就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体现了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普及、实践创新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两个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二者统一于一个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高层次、宽范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标的实现条件。我们必须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这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因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和价值等多个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和使命。高校在切实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可采用观念转变“间性化”、师资建设马列化、课型设计多样化、实践教学一体化即“四化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又是前者的目的,两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诠释其大众化内涵,能够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核心,解决中国的问题,需要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既是时代作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体现时代特征,焕发出时代的气息,才能使其中国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化和时代化的落脚点,时代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出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三者虽各有侧重,但是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资本全球化背景下,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解析入手,在客观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论原则基础之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路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以期能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普及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指南,把执政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人民群众理解和认同的思想信念。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也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要求传播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多重适应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第一级传播模式明确了传播的基本流程,锁定了传播工作的七大重点;第二级传播模式,包括人内模式、人际模式、组织模式和大众模式,拓展和完善了第一级传播模式的功能,相互作用,彼此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二级传播模式组,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生性动力机制指的是那些驱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各种内在的动力构造要素;其精神实质从其根本性质上来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因;从其基本功能上来讲它确保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前进方向;从其核心特征上来讲它增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承继性。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基础;坚持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环节;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或者说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存在样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理论形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有助于廓清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非马克思主义化、非社会主义化的误解和歪曲。  相似文献   

16.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和民族化,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研究现状及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理论研究是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它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若干问题的研究之中;要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理论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视域,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研究困境并积极找寻摆脱研究困境的可能性出路,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个解放思想,摆脱教条禁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洋教条”向“土教条”,从教条崇拜到方法运用的过程。毛泽东打破的是“洋教条”,邓小平打破的是“土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破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精神依赖的教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媒介控制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制度对传播媒介与政府的关系,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关系问题的控制。当前,我国面临着媒介技术外来性、受众身份变化、各种势力角逐互联网以及传播者管理能力等问题,产生了种种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的现象。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媒介控制要以此为据,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