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4年我国出台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相对于我国之前实施的社会政策,该政策具有机制创新、理念创新和程序创新等创新性特点,并在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根据实地调查的分析,得出“奖扶制度”仍存在覆盖面不广、养老支持力不大、政策可塑性差、政策风险大等问题,从而也影响了政策在当前的生育导向作用。因此,提出将“奖扶制度”并入“新农保”,建立“三权分立”的新制度,将能有效避免奖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政策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泉州、厦门两市所属六区所做的调查表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奖扶标准过低、受益滞后;规范性不强,手续繁烦;与相关政策之间缺乏良好的统筹与衔接,产生了一定的"逆向"作用。据此提出完善制度的政策建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时提高计生奖励扶助金额;简化计生奖励扶助制度受益对象的确定手续;完善制度设计,实现计生奖励扶助制度与其他惠民制度的良好统筹与衔接。  相似文献   

3.
农村奖扶制度和新农保制度都在全国大力推行,国家还没有制定出农村奖扶与新农保衔接的制度,不利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建设,也不利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本文在阐述农村奖扶制度与新农保制度衔接的必要性和衔接需解决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分年龄段衔接农村奖扶制度和新农保制度的观点,并提出了明确相关部门责任、提高新农保偿付水平,实现农村养老保险的统筹即实现大农保,为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建设奠定基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沛县把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创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措施。从提高女孩户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入手,启动政府、各部门和社会三方力量,建立了“关爱”工作的导向新机制,以求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启动政府资金,落实法定奖扶救助政策。在落实省、市奖励扶助制度的基础上,对农村年满40周岁的一女户和计划内双女户提前进行奖扶,奖励扶助金由县、镇两级按37比例分级负担。2005年3月在县、镇两级分别建立50万元、10万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金,救助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5.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以来我国有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根据内容的相对一致性,将近年的研究归结为对奖励扶助制度产生背景的阐释,对制度本身的研究和对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研究三类,并指出:目前奖励扶助制度的研究在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果的同时,还存在研究主体较单一、研究地域覆盖不全、微观研究较缺乏等不足,还需要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积极参与,继续扩大研究广度、丰富研究层面并注重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术评价制度与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美国学术制度、学术评价组织和学术成就奖励及学术违规惩戒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学术评价制度与实践特点.并从建立严厉的学术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学术评价组织体系、改进学术评价的方法技术、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四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建设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2010年,市人口计生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三个发展”大局,深化改革,创先争优,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实现全市“世代服务”体系城乡全覆盖.全面落实以持证退休的企业职工一次性奖励为主的计生奖扶政策.人口发展研究取得新突破.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8.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4年以来我国有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研究内容的相对一致性,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内容划分为关于奖励扶助制度产生的背景分析,制度本身的研究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研究三类。最后,对该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助、奖、贷学金制度大体经历两个阶段。现行奖贷学金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当前改革和完善奖贷学金制度的主要措施是:(1)奖贷学金制度要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服务,为培养急需人才服务;(2)多方拓宽奖学金渠道;(3)建立高等教育贷学金制度和国家“教育发展银行”。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学业评价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探讨现行中小学学业评价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认为现行中小学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由于对传统教育的定性不明,无法摆脱传统精英教育下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的框架。要建立素质教育下的评价制度,必须转变评价观念(包括教育质量观,评价奖励观、公平观、科学观),建立学业的分层评价制度,以激励各层次的学生努力学习,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江苏省6县市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调查数据,从三个维度——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文化(观念)——描述和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年来,我国当代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逐步减少,男孩偏好也趋于减弱。研究还发现,人们的生育意愿受到城乡二元化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程度正在逐步减小,而更多地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育观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的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和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的万人抽样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宽不严正合适”,认为“偏严”者达到32.03%。半数以上的人认为“落实了奖励优待政策,”11.13%的人认为“根本没有落实”。80.83%的人采取了避孕措施,而19.17%的人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使用最多的避孕方法是宫内节育器,占69.17%,“因不知道或得不到理想的避孕方法”而未避孕者所占比重偏高。人工流产率高,而避孕措施成功率较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广大农村和牧区。因此要把计生工作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和牧区,采取严格奖罚制度等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民政部全国村民自治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对我国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投票参与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第一,家庭在村中的相对经济地位越高、内部政治效能越强,村民越会参与投票;除了初中文化水平的村民投票概率高些之外,小学以下、小学、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村民在投票参与概率上无差别。第二,家庭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对投票概率的影响随着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第三,家庭经济地位、教育对投票参与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第四,基层政府选举干预不仅降低村的整体投票率,而且还使得家庭经济地位、内部政治效能对个人投票概率的积极影响不复存在,但却提高了高文化水平村民的投票概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徽省443个调研数据对村民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认知和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意愿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和质量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卫生保障条件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相对偏低,互联网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开始显现。大部分村民愿意以出资方式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提升行动,村民对村庄环境提升作用认识、对村干部信任程度对他们的出资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关注乡村人居环境内涵建设,多措并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有关问题,认为:把握实行自治的现实基础和条件、建立自治的组织体系,落实实行自治应有的措施,是推行自治必须注意抓好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对实行城乡一体化生育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生育政策下长期的低生育水平不利于人口的健康发展,生育政策贯彻执行也遇到社会变迁引发的困难。通过调研数据资料分析,从生育水平、生育意愿现状评估和二孩生育政策试点经验等方面论证了实行城乡统一的二孩生育政策的必要和可行。  相似文献   

17.
利用随机抽取的乌鲁木齐市800户维吾尔族家庭状况数据,使用专用统计模型泊松回归分析了维吾尔族妇女的社会经济特征对家庭子女数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作用。分析发现,维吾尔族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和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子女数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传播基础结构角度讨论了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社区传播中的角色与作用,认为农村文化礼堂为乡村社区创造了全新的“传播行动环境”,从而构建了乡村“公共领域”,影响村民的家庭、邻里、社会互动和乡村社区故事讲述网络,促使村民故事讲述网络与乡村社区传播网络的融合,提升乡村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村民的深入访谈揭示目前影响农村新型生育文化建立的因素,农村新型生育文化的构建受社会、经济、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为计划生育政策、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程度、妇女地位、养老保险制度和“生不增,死不减”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影响宁夏农户家庭收入因素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方面,家庭平均教育程度对家庭人均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家庭人口数对人均收入有负向影响作用;社会资本方面,家庭成员中有党员、有商人均对家庭人均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劳动力转移方面,家庭非农就业劳动力数量越多,人均收入越高;林业政策方面,农户家庭是否参与林业工程对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资源禀赋方面,家庭人均林地面积对人均收入有正向影响作用,而人均耕地面积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