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性随年龄而衰退,以至会患多种疾病,因而也就会多药合用。老年人的生理点特点是,记忆力减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常不能正确理解。因此,老年人用药安全管理更应受到特别的重视。本文着重探讨护理人员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从而提高老年人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指导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本院2013年2-2014年3月接收的120例老年高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查其中的电子备案系统,包括患者的疾病史、诊断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其使用降压药物的合理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史均较长,对血压升高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血压波动较大,并发症的发生率普遍偏高,使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及次数多,用药依从性差。结论老年高血压具有自身的临床特征,降压药物的使用应该从小剂量联用开始,针对个体特征,选择性使用药物,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用药现状,为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至2019年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心血管用药的调查,分析总结老年人心血管用药现状及特点。结果本研究中60.1%的老年人使用心血管药物,其中5.2%的老年人使用合并3种及以上的心血管用药,降压药及降糖药的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好,分别为88.1%及83.0%,降脂药的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为49.2%,单因素分析提示降脂药依从性与被调查老年人的年龄及文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我国老年人心血管合并用药十分普遍,处方精简及提高老年人用药依从性仍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近年,随着新药的不断上市,药物情报信息量猛增,用药复杂性增强,医师和病人更加需要药师提供正确的药物信息和知识,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经济、安全、有效。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后,指导消费者用药,提高药品信息利用率,将成为药师新时期的首要任务和职责。可通过面对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了解药物。信息药师不但要指导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5.
因病致贫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加大非正式支持和提高抗逆能力是应对老年人因病致贫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西部三省九县1070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非正式支持及抗逆力对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非正式支持方面,经济支持及情感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抗逆力方面,免疫力、因应力及复原力均对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具有显著的减缓作用;同时,非正式支持对维系农村老年人抗逆力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根据实证分析的政策涵义,本文提出应对老年人因病致贫的对策建议:完善家庭养老保障,拓展老年人非正式支持;加强老年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免疫力;加强老年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因应力;加强老年健康保障,提高老年人复原力。  相似文献   

6.
从健康、参与、保障等3个方面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增进农村老年人健康、促进农村老年人多方面的参与、提升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水平,指出制度化是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议从探索相关法律法规依据、强化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加强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加强考评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制度化安排。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逐渐发生变化,与正常成年人相比,有其独特的生理结构特点,在用药剂量上以成年人为标准,可出现较高的血药浓度,使药物效应和毒副作用增加,因此老年人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人用药中药物相互作用。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药房管理子系统,随机抽取某综合性医院70岁以上老年患者门诊处方10000份,并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与药效学或药动学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处方312份。结论老年人用药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医师、药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基于武陵民族地区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佳,尤其是受气候环境及饮食习惯影响,其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病率较高。在养老服务的需求方面,农村女性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最高,对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次之,对生活照顾服务的需求最低。具体而言,对医疗保健服务的所有项目需求强度均很高,对精神慰藉服务的棋牌场所及跳舞健身场所等项目的需求强度较大。由此可知,为提高互助养老的服务效能,应加强农村卫生室和活动场所的建设,以保障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服务的实施;开展农村志愿活动服务时体现出一定的性别意识,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女性老年人的需求;同时,通过完善农村养老经济保障,改善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促进其养老服务的消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进入了老年社会,据有关资料报道约80%的老年人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有45%左右的老年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使其用药种类多,药物治疗时间长。缺乏用药知识是老年患者在疾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年病门诊对老年病患者用药进行护理干预。正确指导老年患者用药、使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提高科学用药的意识、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十分必要。本人通过几年来对老年病门诊患者80例患者用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见表1。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养老中最大的难题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新路径。以江西省X贫困县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为案例,研究政府、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下农村失能老人养老工作的推进,结果表明:协同治理是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效路径,其关键在于各治理主体在政府引导下进行资源、技术及制度的协同协作,从而提高治理能力,最终实现经济、健康和社会三方面赋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年人口的核心问题是生活质量问题,对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基于杭州市城乡老年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具有更强烈的主观幸福感.子女孝顺是影响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经济状况、对社区工作满意度、婚姻、性别等也是共同影响因素,但影响程度在城市和农村间存在差异.此外,在城市模型中,自我照料程度、子女个数等个人特征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在农村模型中,经济来源、对权益受侵害后的处理方式等经济和社会保障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显著.总之,城乡老年人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不同,城市老年人已侧重于对精神的需求,而农村老年人首先还需要物质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农村社会,传统的养老支持明显弱化,政府的福利支持比较匮乏,这就使得目前农村养老面临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化解不仅需要发挥传统养老的支持作用,更要发挥政府在农村老人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职能作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老人社会福利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和五保供养制度,将老人补助项目与家庭发展政策相结合,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相结合,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探索土地养老的可行性,整合政府福利支持与非制度化养老资源,以满足农村老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养老模式是老年群体对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多方面需求的综合反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在西部农村老年妇女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是基础。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孝文化逐渐缺失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的根基正在发生动摇。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符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意愿,越来越为西部农村老年妇女所接受。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有社区分散居家养老、社区集中居家养老两种方式。机构养老的服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比较适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中的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中国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庞大的中国老年人群中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析和把握这些差异 ,并对改善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市场化激荡下的后乡土社会情境中,农村养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并面临养老空间和养老边界的变动。“少子化”和社会流动的现实使得农村老人脱离代际寻求自我保障和社会支持的现象愈加明显,老人“牺牲自我”而维护家庭延续的责任伦理较为突出。同时,家庭结构从复杂化逐步向简单化发展,养老边界呈现出从家庭到自我、家庭到社区、社区到社会的溢出与重置现象。在此背景下,需要将老人的自我养老能力纳入决策分析,关注“老人农业”这一自我养老实践形式,并扭转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各自的研究视角,把纵向时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变迁与横向空间维度上的农村养老分化综合起来,形成网络式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服务非常缺乏,而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更是少之又少。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心理需求,才能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公共服务。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生活心理需求、基本生活心理需求和家庭亲情心理需求,从政府主导、市场优化、社会协作和老人参与四个方面合力建立了农村老年人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成员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在城镇打工的青壮年农民工已成为当前农村家庭结构的主体。他们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仍属于弱势群体,因而较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科学应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家庭理念,建立健康的心灵家园,使心理科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就是解决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我国国情和农村特点出发,应该立足于不同地区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社会养老、集体养老和家庭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相互补充的、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工作在农村敬老院的介入空间、介入活动、介入模式三个方面,探讨现阶段社会工作介入福建省农村敬老院的养老模式,提出社会工作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介入农村机构养老,提供各项专业服务,从而建立起政府与民间机构联动的社会工作介入敬老院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