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作家通过对乡村鬼文化风俗的书写,展现了其中蕴含的血泪悲剧,揭露了宗法社会暗藏的"鬼"影.这些又是和乡土作家的创作意图、身世背景等密切相关,乡土小说里的"鬼"文化逼视,体现出乡土作家"别样"的现实关怀,并且"启发"了后来的乡土小说的"鬼"的文学想象.  相似文献   

2.
“五四”乡土小说自诞生以来,国民性批判就是其最基本的主题。从鲁迅以冷峻犀利的笔锋批判国民劣根性开始,“五四”乡土小说作家就汇聚起全部心智,展开了对乡土大地上老中国儿女们国民性的思考。他们既怀着对乡土深深的眷恋之情抒写国民性中值得肯定的正面成分,又怀着清醒的启蒙意识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从而形成了乡情与理性冲突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3.
以当代文学三个时段———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初的文学文本为依据,分析了乡土社会无法避免的瓦解进程。在这一现代化转化进程中,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从不同侧面瓦解着乡土世界原有的自然性。变动中的农民群体逐步抛离乡土世界心路历程,直至今天,游离于城乡之间的农民漂移者所遭遇的苦闷、焦虑和失落还在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4.
"乡土"的发现是新文学"现代性"的重大标志.新文学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上深层内涵的"文以载道"传统规定了新文学小说对"乡土"的表现在内涵与形式两方面的限度.中国现代小说"乡土"意蕴流变的诸特征,在根本上是由于中国革命对文学的要求和限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在潜意识蕴积了一种因渴求亲近远离他们的传统文化,故乡和大自然而产生的"乡土情结",这种"乡土情结"使他们需要得到情感上的寄托与宣泄,从而影响着他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和选择,城市电视台开办电视栏目应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正规金融组织之外的民间非正规金融互助组织——"合会",在乡土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尽管缺乏国家正规金融制度的外在监控,但由于其成员结构不仅蕴含着亲缘性利他的社会生物学基础,而且,乡土社会所具有的"熟人社会"和"不流动性"的结构特征与传统社会的价值观等多位一体,构成了坚实的特殊信任,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信任文化。  相似文献   

7.
乡土给了河南作家吮吸不尽的营养,同时也是作家在远方回眸凝望的一个“场”。李佩甫的小说创作突出地体现了河南作家关于乡土的三种状态:情感上的依恋、行动上的背离和理性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一直宣称自己是个农民,却始终像是徘徊于城市与乡村的孤魂野鬼,是"被连根拔起又抖净了根须上的土、栽到哪儿都难活"的树和草.从<废都>里的庄之蝶到<秦腔>里的引生,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他的心路历程.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他那种深厚悲悯的乡土情怀.综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与乡土的关系上作者的身份大致经历了讴歌者-批判者-边缘人-咱村人的转变,情怀也有热情-冷峻-迷茫-塌实这样一种清晰的变化轨迹.<秦腔>以其极端的叙述方式将作者的乡土情怀推向极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乡土文学"特征的角度,对哈尼族作家小说创作中"乡土情结"的具体表现,即"田园牧歌"、"森林守望"、"女性命运"等情结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贵州作家李宽定在新时期文坛,以其独特的乡土视角,坚守民间的叙事姿态,取材于家乡黔西乡民的生命、生活,构建出女性和男性两个乡土文学世界,寄托着自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呈现出自觉的民族化、本土化和乡土化审美追求,揭示其对人性世界和历史记忆的哲理思索,从而进一步发掘出其乡土情结小说的创作源泉及乡土写作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制度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状况,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进行了评议,对土地制度如何研究评价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部某省三个村庄的土地调整显示,农村土地问题并不只是农民权利问题,而是与村组权力相关联,农民的土地权利是以村组的土地权力为保障的。村组的土地权力在当代中国农村主要表现为村组的土地调控权,这种乡村地权是当代村组得以维系的基础,是农民“成员权”意识的主要来源。在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农民土地权利与村组土地权力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农民土地权利需要村组权力的保障才能得以实现,而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利,村组的土地权力也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完善土地市场化水平测算方法,测算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并找出影响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因素。运用测算出的2006-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土地市场化水平数据,建立影响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收支比、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比、人均土地面积3个变量对全国土地市场化水平影响显著,其他变量对土地市场化水平影响不显著。影响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因素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但是没有明显的地区效应。通过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地非农化土地市场改革,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发育,形成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土地市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理论界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有四种方案。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考虑路径依赖问题、注意制度变迁的两个层次、交互使用两种模型。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坚持并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的普遍现象。土地的流转与农民经济收益有直接关系,而且主要在亲友之间流转,具有短期性。这种流转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结果,直接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制度化是推动农村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以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这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以土地股份企业的运行为视角,考察了土地股份企业的设立、运作、土地股份变动及注销状态,藉此探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制度的构造。  相似文献   

17.
论永佃权在完善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又主要是土地问题。永佃权制度作为改革现今农地使用制度的有益借鉴,已为许多学者所肯定。但永佃权制度与农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在具体制度上如何对接,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我们认为,两种制度对接的基础是两者间诸多的共同性;依据永佃权制度,现行制度下"三提五统"的征收,应以土地收益的一定比例为依据,而不是以全村农民的收入为标准;当永佃权在被赋予了物权性质的权利之后,农地主体间的利益不平衡问题,能够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田会是中国古代农村民间的一种互助性合作组织。它至少在清末浙东地区较为普遍地存在。在祀田、义田以外,会田又是另一种新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形式。其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跨家族的村民之间的经济互助组织。  相似文献   

19.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完善及相关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村土地承包法》〔1〕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以土地利用制度的价值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为向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农村土地“三田制”的构想;并考虑到土地利用权利安排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就三个密切相关的制度建设: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建立农地登记制度、建立农地融资制度进行了思索。  相似文献   

20.
国内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主要侧重于产权、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有关农村土地市场发育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对城乡空间布局的影响多为理性判断和现象描述,实证研究相对较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引发的城乡空间演变的解释性研究和评价性研究、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角色和作用、农民分层和社会空间重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优化等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