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审美现代性具体体现为体验的现代性。现代性体验的中心幻象是历史现实和审美现实经过审美转换而凝聚成的总体性审美幻象。在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镜像呈现中,这种中心幻象作为人们在改革的时代生活中所具有的一种总体的心理状态,它既是一种构成历史和社会发生转化的内在动机和欲望,又是一种呈现在中国电视剧审美景观中的集体想像。在新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影像表意系统中,“春天中国”的现代性体验寓示了中国电视剧中现代性体验的基本性质和价值取向,是其现代性体验的中心幻象,它寄寓和积淀着几代中国人渴盼兴旺、富强的集体无意识。这种现代性体验大致有三种表现形态:憧憬型、感愤型、回瞥型。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者马歇尔·伯曼认为现代性是一种体验,一种充满悖论和矛盾的体验。围绕着这种体验的现代性,伯曼区分了现代性与现代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概念,揭示了现代性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19世纪思想家们的传统资源和现代精神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对马克思现代精神的重新阐释和分析,伯曼指出了现代性的出路和未来,从而揭示了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精神资源和其思想的当代价值。通过对伯曼现代性理论的分析和评介,以期进一步把握现代性的本质内蕴,推动现代性的深入研究,并为21世纪中国的现代性理论和模式提供一种思想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学理论的现代性既可以体现为审美(文学)现代性,也可以体现为启蒙现代性.从"现代性"的角度审视梁启超的思想与文论,启蒙现代性是其主导精神,但启蒙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的冲突和调适也贯穿其始终.这使他既不同于恪守艺术自律性的王国维,又不像一些研究者所误解的那样,只是强调文学的政治工具作用,而无视审美与艺术特性.这种复杂性,正是作为中国现代性生成期代表人物的梁启超的个性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语境中,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现代性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然而,审美现代性研究有其阐释的一些基本前提需要确立:第一,从时间、审美意识与艺术表现、审美价值与审美功能三个维度来考察,审美现代性的"理论规定"可以表述为"现时性"、"审美创新性"和"审美反思性";第二,在西方话语与中国言说"双重视阈"的观照中,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的审美现代性有其复杂情形,但新型的现实关系和审美关系铸就了其内容、社会功能与价值取向、题材体裁与艺术表现以及批判性审美精神等多方面的"历史具体性";第三,借助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图式,我们可以获得新时期中国文学艺术审美现代性研究的多重"表现层面".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闲适诗中渗透着古代休闲观念所独有的文化意蕴和休闲思想,白居易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格,总结了唐以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文精神和生活体验,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其闲适诗中包蕴的现代休闲思想如体悟大自然、"无所执"的平常心、生活的情趣,其中表现出来的物我一体、返朴归真、宁静和谐以及追求精神自由等思想,实际是白居易的一种生存智慧,是一种尽情享受生活乐趣的快乐哲学,对今天的人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视阈中的现代中国小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现代性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国现代小城文学的梳理分析可以发现,正是小城的独特空间境域为小城作家提供了独特的现代性体验,使其作品在"审美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 "之间形成必要的逆向张力,乃至实行对"历史现代性"的负面效应的诗性批判,从而有效地促进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两重性"格局及现代文化的自我批判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体意识的张扬,令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相继兴起。"身体"范畴是审美现代性的根基,自浪漫主义以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与重视,不仅影响了艺术精神、个体在世态度及价值伦理的抉择与建构,更构建了强大的"审美乌托邦",最终导致普遍庸俗的审美主义和无边蔓延的虚无主义精神。因此,梳理与反省现代思想史中"身体"范畴的蕴义与嬗变,揭示它在现代个体生活中独特的"启蒙"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性的实质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纷争与危机。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的体验是与审美现代性相关的。本文分析了以资本发展文化观念为代表的西方经验,具体分析指向了文本、文学经验、人的生存体验等。其中对新感觉派和"身体写作"进行了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审美现代性作为启蒙现代性的衍生物和对立面而存在。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上,启蒙现代性长期处于一种显性位置,而审美现代性则往往被遮蔽。五四散文以其个性体验的自我诉求、艺术表达的激情美感和散文文体的形式自由某种程度地张扬了甚至是弥补了五四新文学思想启蒙的现代性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说理论对现代性的追索,是在晚清文化启蒙运动的进程中展开的.在这一充满忧患的启蒙语境中,"写实"和"理想"这两种小说观因其价值倾向和观念内涵而显示不同的形态.前者成为中国历史追求启蒙现代性的一种思想表述;后者受西方审美自律论的启示而对启蒙论进行反思,表现为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写实"与"理想"两种小说观的分立,呈现出了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学萌端时的多维价值与不同指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世纪上半叶德国美学东渐的历史事实为依托,分析德国审美思想与中国语境中审美现代性问题的内在关联。文章认为,中德审美思想的现代性关联,从现代学科发展的意义上来说,首先表现在知识论层面,与审美话语和审美知识范式的革命性变革有关;其次则表现在审美思想与社会文化、个体生存的互动关系上;而上述知识学与审美社会学意义上的现代性关联,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创造性转换有关,并最终源于中德知识人对审美在现代知识谱系中本体论地位的深刻认识。论文分四个部分:一、现代性转换:中德美学的关联域;二、审美本体论意义上的现代性关联;三、审美人生层面的现代性关联;四、审美知识学方面的现代性关联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的审美时间体验是现代性背景下两种不同时间体验诉求相互纠结的结果,与审美现代性的否定性时间体验构成意义关联.受客观可度量时间规约的大众文化审美体验,最终展现为永恒时间意识隐退下的对审美现代性瞬时体验的戏拟,并由时间聚合、时间切换、时间吸滞等形式规避现代性时间危机.由此,大众文化的审美时间体验必然以其即时审美的省时节力与巨量时间耗竭的悖论性现实遭逢,彰显出其现代性意涵的內在价值困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学以其"文化审美现代性"鲜明地标识着不同于古代文学的根本属性。它置身在新与旧、中与西文化的激烈撞击中,其审美表达有吸纳也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更有抵御,文化表象五彩斑斓,但在21世纪的今天看来,它已经于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审美意识形态价值品格,一种认同或超越的"文化审美现代性"传统。在全球背景的烘托下,除20世纪中国文学文本本身内蕴的审美质素外,现代汉语思维框图承载平等、多元、开放、民主、正义、法制等具有全球性的人类思想文化资源,通过20世纪编辑出版行为的"文化平权"实践媒介策略,已经现身在诉求形形色色现代性想象的20世纪中国文学版图中,突出表现在20世纪女性写作现象里。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这种"文化审美现代性"品格和传统还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不断增添新的元素,由20世纪中国文学塑形而成的现代人精神资源如发育公民个体、反殖民反封建专制文化、追求文化平权、倡导民主与科学等等,仍将保留、延续,并依然作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而令人试目以待。  相似文献   

14.
意义的精神性救赎——论本雅明思想的精神关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雅明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独立思考作为自己一生的思想姿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来理解社会,同时实施自己的现实批判、思想突围和精神救赎.他的思想集中传达了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其批评姿态和精神关切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于中国当前学术批评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创作的大量表现洛阳的诗中,关于洛阳自然和园林景观的描写极富诗情画意,侧重表现的是其远离喧嚣的幽静,以及诗人在此间的闲适;寺观也失去了宗教的超然高蹈和庄严肃穆,而成了和园林别业一样供人游赏的景色宜人之地。其笔下的洛阳是"闲"与"隐"的统一体。白居易深刻地体验到了洛阳文化的精神底蕴,并以自己的"中隐"思想和闲适情怀深化了洛阳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6.
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诗化哲学》中生存本体论的建立提供了反思现代性的维度,其中关于诗与哲学实现内在关联的设想颇具启发意义.而审美的现代性主题在《拯救与逍遥》中具体展开,以基督教神学中"拯救"性的纯粹精神价值来拒斥现代虚无主义,与后现代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思想形成对照补充视野.通过反思刘小枫早期美学思想中存在的生存本体论困境,观照主体间性美学在面对现代性危机时所起到的审美救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审美现代性批判如何可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中国的审美现代性研究,始终立足于现代性立场,试图通过审美现代性的补救或拯救,给出一个走出现代性危机的理想方案。然而,现代性作为一种危机意识的表征,并不生成于内部自身,而是外部批判质疑的结果。后现代性理论话语的兴起,使"现代"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应该从后现代性视域出发,在后现代的维度和立场上,对现代性进行反思批判,并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给予重新的描述和审理,以发掘其中所蕴藏的质疑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是用以描述和界定现代时期社会文化特性、精神体验和观念形态等的总体概念,而“审美现代性”的概念是从属于现代性的。综合考察波德莱尔、贝尔、哈贝马斯以及卡林内斯库等人的相关分析论述,可将西方美学中的审美现代性理解为18世纪后期以来的、以艺术的自律性发展为主线并包含文化的审美性演化的动态表征。  相似文献   

19.
本雅明的批评思想孕育于近代的哲学危机和特殊的时代精神氛围中.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来理解社会,同时实施自己的现实批判、思想突围和精神救赎.他的思想集中传达了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其批评姿态和精神关切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于中国当前学术批评仍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从中心走向了边缘,而在西方却从边缘走向了中心。文章试从林语堂翻译文化中独特的个人叙事话语和文化审美,解读他性灵闲适、日常生活艺术化的叙事与中国儒道释及西方现代性相融合的文化审美对中国社会正统进行的文本的潜在颠覆,对东西方文化的宏大叙事及西方话语霸权的潜在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