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与“一分为三”有关的几个学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象形态中确实存在“一分为三”,但仅凭这一点就用“一分为三”补充甚至取代对立统一规律,根据不足。“一分为三”不是矛盾的形式,而是联系的形式。“中介”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有着普遍的意义,但矛盾中没有独立于对立双方的中介。用“一分为三”、“一分为二”等对辩证法的一些观点作通俗说明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必须注意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一分为三”论者已经形成一个学派。不过他们的观点又是大同小异的 :有的只承认事物可以“一分为三”,有的则认为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三”。有的认为“一分为三”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 ,有的只承认一种形式即对立中介。有的认为“一分为三”只处于补充地位 ,有的却认为“一分为三”是最基本的。大家都赞成在实践中应该广泛地运用“一分为三”、“三分法”、立体思维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心雕龙》的结构,刘勰本人在《序志》篇中有两种划分,一是粗分,分为上下篇,上篇二十五篇为“纲领”,下篇二十五篇为“毛目”;二是细分,将《序志》以外的四十九篇划分为“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割情析采”等三个部分。在刘勰划分的基础上,现当代许多学者结合现代文学理论,根据个人对《文心雕龙》内容的理解,对该书的结构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划法,计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等。参照各家所说,我们认为,《文心雕龙》的结构似可划为如下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说法都认为全部《易传》是孔子作,从司马迁、班固到孔颖达“更无异论”(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到宋代始有欧阳修谓《系辞》、《文言》、《说卦》以下三篇(包括《序卦》、《杂卦》)“皆非圣人之作”(《易童子问》卷三)。以后便间有相类似的疑问和异说,但孔子对《易传》的著作权大体尚能维持。清末,尤其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疑古派,他们对经、史、子等古籍中的许多问题提出怀疑而展开广泛的讨论,从而对于《周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5.
一、生平、思想及著述 孔平仲,字义父,江西临江新喻人。《宋史·孔平仲传》“义父”作“义甫”。《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序》作“义父”,但是,同一序中“义”亦写作“毅”,《容斋随笔》作“毅甫”,《全宋词》作“毅父”,均指的是孔平仲。  相似文献   

6.
选自刘问《新序》的《叶公好龙》一则寓言,其中“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三句,许多选本的注解说法不一,关键是“以”的解释。其一,认为“以”是介词,作“用”或“把”解。如干在春《文盲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三个排比句里的‘以’都译作‘把’,移到前边去。”这种解释,解释前两句,尚可通解;而解释后一句,说成“用房屋雕刻的花纹去描绘龙”,或“把那房屋雕刻的花纹模上龙的形象”,就无法通解了。其二,认为前两句的“以”作介词“用”,后一句的“以”作介词“在”解。如《中华…  相似文献   

7.
近来,史学界对于段祺瑞“三造共和”有新的看法,认为段确实是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的。对这个问题究竟应当如何看呢? 所谓的“三造共和”是指段祺瑞在清末民初的三次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的举动。让我们先看看“一造共和”。  相似文献   

8.
关于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学术界历有争论。大致说来,有如下三种分法:一为“二分法”,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对此,又有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分为“儒玄”和“佛玄”,一种分为“魏玄”和“晋玄”。前者着眼于义理,后者着眼于朝代。一为“三分法”,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以何晏、王弼、阮籍、嵇康为代表的“贵无论”,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以向秀、郭向为代表的“独化论”。一为“四分法”,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又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何晏、王弼为第一阶段,阮籍、嵇康为第二阶段,向秀、郭象为第三阶段,张湛为第四阶段;一种认为,何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答辩的方式,认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矛盾”范畴应该拓展开来,在承认“一分为二”的同时,承认“一分为三”(“三分法”)的普遍性。文章提出“立体矛盾”观,认为“中介”是矛盾对立双方的第三方。文章最后剖析了“一分为三”的观点难于被人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哲学界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并争鸣已多年,而今基本上取得了统一的认识,认为这是同一哲学原理之不同哲学视角的问题,两者的根据都成立。近年来,伴着实验科学提出“一分为三”的观点之后,又发生了关于“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的哲学讨论。在讨论中,有的提出以“一分为三”取代“一分为二”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