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农村区域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村区域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探讨,考虑到指标的统计意义及可得性,设计出30 个评估指标对我国各省(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该指标体系对农村区域竞争力内部结构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传统的区域经济学或经济地理学区位决定理论提出了质疑,对我国经济发展中东中西三大地带梯度发展有了新的认识,认为竞争力较弱地区应该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以及农村工业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这是提升农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城市的持续改善、农村持续改善、城乡联系紧密且差异逐步缩小三个必要条件。结合通辽地区特点,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包括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通达指数和差异系数共同表征的协调性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论显示:通辽地区城市整体在持续改善,其中经济是主要拉动因子,社会和环境子系统对整体改善贡献较小;农村整体呈微弱改善趋势,其中环境子系统有逐步恶化的趋势;城乡间通达程度较低,城乡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因此,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农村,加强环境保护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都是头等重要的。因此,应该以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为支撑,加大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实现通辽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在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推动下,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得到了深入发展,它为各国和地区寻求发展、制定竞争战略和有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基于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本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客观地评估和研究我国各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状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有文献分析,从人才规模、人才流动、人才产出三个维度和经济竞争力、知识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和资源凝聚竞争力四个维度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度量指标,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量表设计、样本描述、信度和效度检验、指标体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合江苏省调研的样本数据,分别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度量指标,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与区域核心竞争力相关性的结构方程模型,得出江苏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度为0.75,验证相关假设,并围绕人才规模、人才流动和人才产出制定人才战略,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创新能力体现了区域技术创新的总体水平。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准确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一方面要参考国内外的指标体系与模式,吸收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各区域间统计指标的差异。指标选择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并行、系统性与开放性结合、代表性和可比性同步等原则。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从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技术扩散和区域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来构建。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模糊曲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区域金融研究现状的不足,建立了金融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将其分为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部分,选取31个地区作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对各个区域的金融成长状况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区分为7类;在解释性指标的模糊曲线分析中,选取设施力指标,通过分析得出该指标与金融综合竞争力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设施力对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解释力和贡献率较高,因此金融基础设施对金融的发展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力与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模糊曲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区域金融研究现状的不足,利用复杂系统原理,建立了全面、客观的金融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将其分为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部分,选取31个地区作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对各个区域的金融成长状况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在解释性指标的模糊曲线分析中,选取科技力指标,通过分析得出该指标以及构成该指标的各个分力与金融综合竞争力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科技力对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解释力和贡献率很高,因此科技力量对金融的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区域花卉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判断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根据获得的各省域花卉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得分,将我国划分为4大花卉生产区域,即竞争力最强区域、竞争力较强区域、竞争力较弱区域和竞争力最弱区域。最后针对不同区域特点提出各区域花卉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关联相关理论,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代表性项目类型的立项数据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出我国区域基础研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市的基础研究实力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我国区域基础研究实力分布情况,以期为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与层次聚类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中国省级区域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科学评估及比较,得出了区域间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握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特点,构造中国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依据模型总体框架,结合我国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考虑数据获取的可能性和科学性,从三大模块八个竞争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我国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外显竞争力模块进行了评价,从而测试了模型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区域性高校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区域性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区域性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区域性高校必须在坚持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高等教育发展一般规律、区域性高校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的要求,积极改革创新,调整自己的功能设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分析产业集群的特征入手,提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从集群的行为业绩、集群的潜在能力、集群战略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来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在对福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与不足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并对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育机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矿产资源的分析,可从资源禀赋因素、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制度因素、区位因素和区域环境六个方面进行,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这六个因素的下级指针。最后确定各因素和下级指针的权重,建立衡量区域矿产资源竞争力的模型,以便于对矿产资源的竞争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迟缓,后劲不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应当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县域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性景观的营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为了提高乡村生活水平、保护地域文化及乡村生态景观,将"多元主义"设计思想应用到营造地域性景观的过程中,可创造出一个既有现代都市气息又不失乡村特色、地域特征及传统文化的新农村景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在简要介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设置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构想,对培养符合新世纪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格人才”以及提供“人才保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区际经济交流日渐频繁.以资本流动为主要形式之一的生产要素区际流动必然促进投资活动的深入.招商引资者能否有效吸引投资,关键在于引资区域能否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其他区域相比是否具有较强的投资环境竞争力.在构建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和yaahp 0.4.1 AHP分析软件对7个街(市)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价,据此提出优化区域投资环境、提高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