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息化浪潮汹涌而来,"数字鸿沟"迅速凸现,中国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就必须跨越"数字鸿沟".为此,应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为基础,充分认识信息的特征及其在复杂系统中的特殊作用;同时要加强中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国家高级互联网的建设以及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扶持政策等.  相似文献   

2.
关于跨越中国数字鸿沟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鸿沟牵扯到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信息资源多寡和资金、文化、就业、生活质量等问题,涉及到国家或地区科技参与能力的强弱、经济的增长方式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出现的原因包括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合理,一个国家内的不同阶层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的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公众在传播技能、已有知识储存量、社交范围、信息的选择等社会因素方面的差异.在跨越数字鸿沟问题上,中国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政策的落实,理性地消除数字鸿沟;应大力借鉴国际通行的政策,参考他国成功举措,走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之路;应积极响应和参与国际组织为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方面的工作,并为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而努力.在跨越数字鸿沟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中国的国情,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来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能光凭热情.  相似文献   

3.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政务的发展已成为全球信息化的重点和热点,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已初具规模。然而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本文针对西部省区之一的广西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广西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网络政治参与的非平等性在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它既体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贫富分化,也体现在不同个体和人群在网络接入、网络技能掌握、网络信息吸纳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的落差。网络政治参与的非平等性,必将导致网络参与权、话语权的失衡和社会的断裂,从而对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产生巨大威胁。消弭数字鸿沟,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平等化,应从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公平化发展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5.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视角,解释通过数字包容策略化解数字鸿沟,尝试解决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不足的难题。研究发现,当前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困境主要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接入鸿沟”、智能设备的“使用鸿沟”以及能力素养的“知识鸿沟”,实则反映了技术与治理、行政与自治、增权与赋能的三大困境。而实现从数字鸿沟向数字包容的转变,制度安排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制度安排层面要关注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居民需求的回应度和治理系统的适应度。在实践取向层面需遵循人本主义、简约主义和整体智治。为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包容,未来需要从组织维度助推老年人数字包容治理,从行为维度提升老年人数字参与能力,从技术维度增强老年人数字资源供给,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论证了现行因特网国际互联结算规则的不合理性,指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支付沉重的国际互联结算成本,是抑制国际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导致了"数字鸿沟"的加深,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此,提出了缩小"数字鸿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建立公平合理的因特网国际互联结算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知沟"现象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沟"现象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已有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更加明显,具体表现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在同一领域内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鸿沟".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宏观社会系统的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差异,以及微观个人因素方面的个人禀赋和个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就须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缩小个人禀赋差距和提高个人能力,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重视个人的利益需求,激发个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动机,以有效合拢日益显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鸿沟.  相似文献   

8.
数字鸿沟是人类在信息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数字鸿沟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及我国东西部地区存在的数字鸿沟的现状,阐述了我国跨越数字鸿沟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9.
"数字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但最直接的动因是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数字福建"实践探索以及他在2015年底有关"数字中国"的重要讲话."数字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地方探索、国家战略三个阶段,现已成为中国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标志.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数字中国"建设必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诸多方面对中国未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数字地球"和"数字福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地球"的实质是信息化的地球,是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基础."数字福建"引用和延伸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福建"所开发的技术系统,将孵化和促进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福建省的四个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