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方面,张学仁同志的文章,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戏剧理论和他的艺术思想进行了较深刻的探讨和介绍,使读者从这个领域再获新意。狄德罗是法国三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在戏剧理论方面很有建树。在《论戏剧诗》、《关于<私生子>的谈话》、《演员奇谈》等论著中,他多方面地探讨了戏剧艺术的基本问题,首创性地提出了严肃剧的整套理论。他以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热情为新剧种进行理论辩护,阐发了对戏剧冲突的新见解。他认为性格和处境间的对比,不同人物利益间的对比,才是本质的冲突。他对想象和虚构进行了很有见地的探讨,以独创精神提出了“艺术幻象”方程论。在表演艺术心理学上,他是偏重理性主义的。关于戏剧艺术的社会效益,他坚信通过观戏,好人更为向善,坏人走出包厢时,也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从而给戏剧艺术的社会效益以全称肯定。这些艺术思想就是在今天,也没有全部失却它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美学家。他通过《论戏剧体诗》、《与多华尔的谈话》、《关于演员的异见》等论著建立起来的启蒙主义戏剧理论,是欧洲戏剧美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转折,不仅对近代欧洲戏剧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文学潮流开辟了航道。  相似文献   

3.
客观地说,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式戏剧"还是"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都不能完全代表西方戏剧传统。西方戏剧观从亚里士多德、卡斯特尔维屈罗、狄德罗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和梅耶荷德,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当年与朱光潜争论的人对此显然是不甚明了的。而朱光潜恰恰是在西方戏剧的宏阔视野下看到了在近代并非主流的狄德罗演剧观与中国戏曲的神似性,而不是像其他讨论者那样将话剧与戏曲混为一谈。事实上,中国传统戏曲演员正是狄德罗的理想演员,每出戏不同的"理想的范本"正是中国传统戏曲"传家的衣钵"。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民族戏剧中比较独特殊异的古老藏戏,之所以“成为这些年来戏剧史家、戏剧实践家及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所共同瞩目研究的课题”(张子扬:《藏戏从高原走向世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着“活化石”般研究价值的傩艺术形态;和它在艺术上有高度发展,并已形成藏民族独立演剧体系的特殊戏剧形态。近来有同志将藏戏完全归结为“属于中国傩戏系统的”戏剧品种亦即它就是一种傩戏(曲六艺:《中国各民族傩戏——神秘与奇特的戏剧世界》)。而我以为这两者并不能等同。本文就藏戏和傩戏、傩艺术之间的关系作探讨,以就教于前辈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5.
冯叔鸾是处于中国新旧戏剧更替的大背景下具有过渡性质的戏剧理论家。《啸虹轩剧话》和《戏学讲义》是其戏剧理论的代表作。他在这两篇文章中主要探讨了以下戏剧关学思想:剧本中心论与以美为标准和目的;舞台表演:“我即非我”;艺术性与思想性:戏剧艺术与美育的关系。对冯叔鸾的戏剧理论进行研究探讨,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研究工作来说是具有一定的学理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狄德罗和莱辛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活动家,他们在为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舆论准备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两人在法、德两国几乎同时创立了市民戏剧这个新型剧种,写下了第一批市民戏剧作品,并在《论戏剧艺术》《和多华尔的谈话》《汉堡剧评》等著作中阐述了他们的戏剧观,为现实主义戏剧理论奠定了基础。在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宣传  相似文献   

7.
易卜生戏剧中婚姻男女地位与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玩偶之家》、《群鬼》和《海上夫人》是易卜生戏剧中比较集中探讨婚姻中男女地位和关系问题的戏剧。这三部戏剧揭示出男人与女人在婚姻中经历了和谐(《娜拉》)——对立(《娜拉》《群鬼》)——无奈(《群鬼》《海上夫人》)——新的和谐(《海上夫人》)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描写了和谐婚姻关系对家庭、孩子的重要性。娜拉、阿尔文太太、艾梨达三个女主人公的塑造,反映出易卜生对人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本专门研究18世纪杰出的思想家狄德罗(1713—1784)美学观点的论文集,有导言和12篇论文。B·C·加米涅夫在题为《狄德罗和俄国美术学院》的论文中指出,狄德罗在美学领城内始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用现实主义去看待客观世界。他对俄国的现实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代著名的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1713—1784)不仅为坚持真理和正义“而贡献出了整个生命”,(恩格斯语)而且在美学理论上也是一位时代的骄子。1750年狄德罗曾为其主编的《百科全书》专门撰写了一篇讨论美学的论文《论美》(这篇论文后来编入全集时,题名改为《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见《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一期)坚持了美学上的唯物主义观点,提出了“美在关系”(rapports)的著名论断,强调美需要在一定关系和环境中去探求,实际是指出了美的社会内容;与此同时,他对人们的审美意识上的分歧也从根源上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探讨。这些思想今天看来仍有很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想象在文艺欣赏中的作用张少扬狄德罗在《关于戏剧艺术》一文中指出:“想象是人们追象的机能。”他又指出:“想象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确实,科学中新规律的发现,技术中新机器的发...  相似文献   

11.
艺术是人的存在方式,游戏乃是艺术的存在方式。只有当艺术创作者和鉴赏者在游戏过程中放弃日常经验,转而只关注游戏本身时,艺术才能成其为自身,人的生命也才会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过程中得以展开。戏剧要成其为自身,它不但必须要被演员所搬演,而且还要为观众所欣赏。"表演"是演员进行艺术创作的方式,它使演员作为演员而在场,观剧者要通过"表演"而成为"观众"。这种表演是内在于他自身的,表演性是人的基本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12.
《厕所》开演十分钟了,我对台词一耳听一耳冒,注意力老集中在演员脱了裤子、穿没穿肉色底裤上。倒不是品行下作,我对如我一样的肉体没有兴趣,只是特想搞清一件事--肉不肉色、脱不脱是否关系到剧作要表现的主旨。据说,林兆华要求演员在服装里面穿肉色底裤。我对噱头意识非常理解,有点噱头对上市戏剧没什么不好。我知道《厕所》的高上座率有赖于此。男  相似文献   

13.
陈大悲是中国现代戏剧界集演员、导演、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于一身的人物。他对中国现代戏剧最大的贡献是其对戏剧艺术和戏剧理论的研究态度,他一方面创办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做一些普及戏剧常识的工作;一方面彻底批判旧戏、文明戏,为倡导爱美的戏剧理论扫清道路。陈大悲的《爱美的戏剧》是第一部关于研究戏剧艺术的书,填补了中国现代戏剧研究专著的空白。在该专著里,陈大悲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剧本、导演、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的系列理论,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英国戏剧理论家、演员、导演爱德华·戈登·克雷格的艺术理论与实践,客观评价了他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他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相声是中国喜剧的典型代表,一直被定位在“语言的艺术”,事实上它不单纯是一种语言艺术,其艺术本体介乎表演艺术和叙事艺术之间: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其戏剧情境极具开放性,表演元素兼容并服务于叙述元素;它包含了叙述体和戏剧体并存的两种结构;相声演员将叙述者和角色集于一身。总之,相声成为兼容了戏剧体和叙述体成为典型的兼体艺术——“叙述体戏剧”。  相似文献   

16.
艺术形象是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形象的创造。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里说:“戏剧应该是人生的镜子,风俗的榜样,真理的造象。”黑格尔也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表明艺术与形象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有肯定的亦有否定的,如狄德罗说:“歌  相似文献   

17.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情人》中尽管只有演员理查德与萨拉,双方却需要扮演多个角色,不停地在丈夫、妻子、情人之间转换。通过评析剧中出现的虚拟角色、似是而非的舞台语言及夫妻之间的权力争斗来展现《情人》一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人类戏剧从诞生至今已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了.公元前六世纪,在人类戏剧的发祥地—古希腊,戏剧是在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载歌载舞的宗教仪式上脱颖而出的,其标志是出现了扮演角色的演员.无独有偶,我国戏曲艺术的雏形也是以表演戏谑为业的艺术一俳优的出现为其标志的.司马迁在其《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述的优孟化妆成楚国已故宰相孙叔敖入宫求见楚庄王,以假乱真竟使楚庄王相信孙叔敖起死回生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尽管人们对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众说纷纭,却对戏剧艺术的定义,或者说从其诞生时期就显现出来的构成要素取得了共识.即戏剧艺术是由演员扮演成角色,当众表演故  相似文献   

19.
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音乐戏剧艺术 ,它融音乐、戏剧、舞蹈和舞台美术于一体。歌剧的主题思想、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都是通过演员 (包括乐队 )的舞、演、唱 (奏 )艺术所塑造的音乐戏剧形象而展示出来的。歌剧艺术具有高度综合美的戏剧性、音乐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宋南戏《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南戏剧本,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认识宋代社会生活,特别是由科举制度带来的婚变;认识早期戏曲表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戏剧结构、提炼戏曲语言的艺术经验;认识南戏的戏剧形态,并通过剧本中留存的宋杂剧片段,探索宋杂剧的艺术形态;认识当时剧作家、演员和观众的戏剧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