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人才吸引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已成为左右知识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人才的竞争已日趋明显。人才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经济必须重视人才、吸引人才。人才的吸引取决于人才的发展环境。根据影响人才发展环境因素,构建了吸引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人才吸引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关吸引人才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人才资源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近几年人才的发展表现出人才总量充足、黄金年龄人才多、人才配置力强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人才素质低、人才创造力、吸纳力弱、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等劣势。人才竞争国际化以及京、沪两地人才高地对广州人才发展造成威胁,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又给广州人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人才发展的优劣势以及威胁和机遇,广州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观,坚持人才数量与质量、引进与提高两手抓,加强人才结构对经济结构的适应度和引导力,加强对非公经济人才的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十分重视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其重视人才、开发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衡量人才、培育人才的思想丰富独特,形成了完整的人才理论体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在人才集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集聚人才就成为地方政府工作中的重要议题,这涉及到地方政府在人才集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而地方政府在人才集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到人才集聚的成功与否.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通过人才集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如何制定各项吸引人才的政策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政策的协同效应,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拥有高素质的党政管理人才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必须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发展振兴战略,维护人才安全。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文化理念,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创新用人机制,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实施我省人才回流工程,完善人才回流机制。重视人才环境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留住人才。注重教育培训,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人才成长、培养和使用的环境是否和谐,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发展和转化,直接决定人才成长的速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人才使用的价值。人才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量交换体,人才在其中能够与人才群体、人才组织、人才社会各生态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至形成综合的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生态系统,最终促使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有效提升人才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解放人才和人才创造力的实现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解放人才实质是人才创造力的实现,人才创造力主体内涵包括个体人才创造力和人才集体创造力,人才创造力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离不开人才之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素养三大系统的介入和渗透,是一个“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实现人才价值,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走向强盛的战略选择。人才价值实现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增值性、再生性特性。中国是人口资源大国,但是存在人才整体质量不高、人才贡献低、人才体制机制僵化、人才开发总体投入不足等障碍因素,从而制约人才价值的实现。在人才资源开发中,应积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人才"以用为本",通过加大人才教育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善人才成长生态氛围等途径,为人才价值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共二十大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提升中国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是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让人才能够各尽其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能够大展身手;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得到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关键形式,人才共享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当前国内学者主要针对人才共享的内涵、人才共享的发展历程、人才共享的价值、人才共享的形式、人才共享的运营机制、人才共享的效应、人才共享的障碍和人才共享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而对人才共享研究动态的系统梳理还较为欠缺。对国内人才共享的研究应重点从人才共享与前因变量的关系、人才共享与结果变量的关系以及人才共享概念的内在结构和量表开发三个方面深入开展,以进一步推动人才共享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