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设置了指标体系来反映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证券市场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开放是一国融入全球化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然结果,通过分析WTO条件下对成员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入世后证券市场监管将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一些今后证券市场监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透视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论述了证券市场在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及落后地区呈现出的区域发展特点,说明了不同经济水平地区,证券市场层次分明,差别明显的客观现实,提出了一条切合我国国情国力,反映经济区域特点和要求的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选择了完全性市场模式、不完全性市场模式、实用性市场模式三种并存的市场模式,并对三种市场模式分别提出各自的运行机制.我国证券市场要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主次分明,培养实力,重点突破,逐步过渡到证券市场的最终一体化,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证券市场风潮频发的原因及其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年代末,中国逐渐形成了二元结构的证券市场.一方面,证券市场的发展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产业融资和财政筹款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证券市场风潮的频仍爆发及证券市场交易重心的变化,又削弱了证券市场支持产业发展的金融功能,给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伤害.总结近代中国证券市场风潮爆发的成因,以史为鉴,有助于政府采取措施来规范我国股份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证券市场却与实体经济增长背道而驰,成了宏观经济的反向“晴雨表”,其消极影响极为明显.因此,培育和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一个与全球GDP第二相称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恢复证券市场正向“晴雨表”功能,不仅可以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而且可以解决中国经济面临全球经济滞胀和出口增速度下跌、房产调控力度加大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通胀压力持续等问题,还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抗通货膨胀能力、以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构建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称的世界第二大证券市场,需要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西方经济学和西方证券市场制度中国化,加强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适应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需要 ,是一国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从各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来看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 ,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都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计划地开放证券市场 ,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将阐述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索洛-斯旺框架下添加金融发展水平的参数分析金融发展水平对证券市场开放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得到金融发展水平能促进证券市场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金砖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显示:用名义的AREREA指标、实际的EW指标和资本流动指标度量的证券市场开放度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证券市场开放有利于经济增长;证券市场发展水平会促进该经济增长效应,而银行业发展水平对该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 ,一国证券市场结构完善与否 ,影响着一国经济参与全球经济的程度 ,影响着引进外资的额度。而我国现今的证券市场结构存在着几大结构性缺陷 ,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可持续发展的证券市场 ,我们必须对其缺陷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
就我国目前而言,由于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旧体制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所造成的亏损大中型国有企业难以退出市场的现状影响了政府决策者的经济行为,从而影响了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笔者结合我国的经济现状,以证券市场有效运行为基本模式,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低效率运行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较为现实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证券市场一体化是区域证券市场合作的高级阶段,而合作又是一体化的基础。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债券市场表现出独特的经济金融合作优势,自2006年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提出后,其债券市场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利用协整检验技术分析泛北部湾股票市场一体化程度,结果表明:相对债券市场,泛北部湾股票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综合来看,泛北部湾证券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不高。要想促进证券市场一体化水平并最终形成综合的区域证券市场,就需完善各国或地区的证券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证券市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