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而一国监管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本国银行业的稳健运营。文章力图通过阐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现状,对监管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充足率约束引入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以来,资本约束监管成为银行安全性经营原则最重要的保障。商业银行在应对资本充足率约束时,更倾向于选择分母(资产)策略,利用监管规则漏洞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并不健全的背景下,表内资产出表成为监管套利的一个主要工具。表外业务在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的同时,降低了资本充足率标准作为审慎监管工具的有效性。为此,需要完善动态资本补充机制,制定表外业务项目披露的统一标准,有效管理表外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在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下,综合研究了商业银行在满足了监管资本配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监管 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进行经济资本配置优化管理的问题,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于近年来得到了较 好的改良,并指出中国的商业银行今后在通过发行次级债券等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应进一步关注资本 收益率和股东附加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资本约束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并且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提升途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途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监管已经成为各国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应用计量模型对我国15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但与不良贷款率的负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管制在降低银行风险方面的有效性不足。建议实行弹性资本充足率监管,完善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将外部监管转化为内部约束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6.
境内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前国内金融改革日益深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以及监管标准日趋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国际和国内资本充足率管理的演进过程入手,以境内5家已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资本充足率现状、结构及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我国上市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竞争力的长远途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资本及其管理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际化惯例的监管要求和发展趋势,资本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扩张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要求已成为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经济资本作为平衡收益与风险的虚拟资本,对风险防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对于银行灵活调度资本金、实施战略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度量体系及引导资产定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 ,我国加入WTO后五年的缓冲期即将到期 ,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将日趋加剧 ,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以及防范风险能力日益重要 ,提高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本监管对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长期盈利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选取2013—2019年165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对资本监管、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份推移,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变化较为平缓,利润效率波动幅度较大,利润创造能力普遍低于成本控制能力;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资本监管,可以促使资本充足的商业银行有效增加资本水平、降低风险承担,促进其稳健经营,但对资本不充足的部分小型银行在短期内影响不显著;商业银行适度增加风险承担有利于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提升,银行效率提升又使得其有意愿进一步加强风险承担,在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效率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银行规模、资产收益率和GDP增长率等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和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股本融资模式主要为股权融资、招募合格战略投资者、发行次级债券、吸引混合资本等,由于股市先天缺陷、金融避险工具和机构投资者不发达致使资本市场容量有限,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融资规模太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融资受限,开辟多元化股本融资渠道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以满足监管和市场约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原有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指标体系对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均考虑不足,缺乏动态化的考虑,没有考虑经济资本的作用和逆周期管理的要求。通过引入经济资本约束和宏观审慎理念,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线性规划模型进行了改进。经过改进的管理模型适应了动态化的资本管理,使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能够满足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协调的新要求,在宏观审慎框架下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A股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2005—2013年的财务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商业银行会计政策、财务政策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银行的管理者可能利用会计政策(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财务政策(股利变化)来操控资本充足率;当管理者需要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时,会提高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时,分配股利虽然会消耗部分利润,但能给企业带来更多资本;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股利变化对于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具有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和业务扩张的能力取决于资本实力。国际上的《巴塞尔协议》和我国《商业银行法》都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自我积累率低、筹资渠道单一、资产结构不合理等原因 ,资本充足率长期偏低 ,竞争劣势明显。为此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尽快提高资本充足率 ,增强竞争力 ,主动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金融竞争和资本充足率约束使得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盈利空间缩小,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通过增加非利息收入业务提升盈利水平。但一直以综合业务见长的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深陷生存困境,使得我国起步阶段的银行创新业务受到了质疑,其中关于非利息收入相关业务是否创新过度更是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在比较分析四家全球性外资银行集团和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业务收入结构变化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中存在总量不足、业务结构低端化的问题,提出应通过拓展代理融资业务和创新投资银行业务提升我国国有银行的盈利空间。  相似文献   

15.
开放竞争条件下中资商业银行的营销环境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营销管理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并对变化着的环境做出积极反应的动态过程。当前,中资商业银行面对着开放竞争的严峻挑战,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推进、对内开放的逼近、利率市场化的加速、金融监管的强化、资金营销难度的加大等环境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资银行的营销管理,因而科学分析营销环境、动态监测环境变化并做出积极反应是中资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