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千家峒,相传古代居住着一千户瑶家,故名。民间古籍记述,元大德九年瑶族为官府所迫逃离了千家峒。千家峒是瑶民心中的桃花源。逃离千家峒的瑶民一代代传说:千家峒就在道州地。但古代道州辖地甚广,加上年代久远,千家峒故地到底何在,一直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2.
中国境内的瑶族,现有142万余人。瑶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民间文学是瑶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是瑶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才能的结晶。瑶族民间文学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说词等种类。近年来,笔者在研究瑶族民间文学过程中,发现瑶族民间文学与宗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神话、故事传说,或者是歌谣,无不渗透着宗教的内容与色彩。本文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试图阐明宗教与瑶族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并以勤劳勇敢著称的山地民族。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文献对瑶族的记载不仅是零碎的,而且往往把瑶族先民与壮、苗、畲等族的先民混杂载入史书中,所以使后人对瑶族族源的研究感到非常困难。关于瑶族的来源问题,目前学术界分歧较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主张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学术界多数接受此说;二是主  相似文献   

4.
瑶族习惯法研究玉时阶世界各民族都曾有过习惯法,而且都曾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瑶族不仅历史上有过习惯法,而且一直残存至今,并同当代农村的乡规民约相互渗透、结合,规范瑶族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活动。事实上,习惯法已成为我国现行法律的一种补充内容在瑶族社会中存...  相似文献   

5.
瑶族人民长期受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非常残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活格外困苦,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特别勤劳勇敢。历史上瑶族人民反抗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连绵不绝,瑶族是一个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但组织程度和斗争水平较低,缺乏明确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广东瑶族源远流长,其来源可追溯到宋朝以前洞庭湖畔的“长沙、武陵蛮”,但南迁的瑶族先民流入岭南诸地后,跟当地原土著山民接触,经过逐代的交融,遂使瑶族文化有了创新与演变。下面介绍、剖析粤中龙门蓝田地区瑶族现存的若干特异文化,试以证实,不同地区的瑶族,因生态环境、经济形态与周边民族的影响不同,瑶族内部的文化特征亦会呈现不同特色。地处南岭走廊腹地的粤中龙门县,世代为瑶族聚居地区,现在县东北面的蓝田瑶族乡,仍居住着自称“山仔瑶”的瑶族7000余人。粤中地区历史上曾为俚、蛮、汉古代民族集散地,以至蓝田瑶族在承继、发扬本民族传  相似文献   

7.
瑶族长鼓舞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鼓舞是瑶族的民间舞蹈,是瑶族人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它融歌、舞为一体,反映了瑶族独特的文化内容与特征,是瑶族民族历史、情感、精神与价值观的再现与记忆,反映出瑶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外一百多万盘瑶中,十二节牛角的故事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故事大意是,十二娌盘瑶在元代撤离千家峒故地之前,将一只牛角锯成十二节,每姓保存一节,各自逃生,今后凭牛角相认。很久以来,瑶族同胞和民族学者一直在寻找十二节牛角的下落。1988年7月,广西富川县县志办主任盘承和(盘瑶)在该县柳家乡平寨村发现一节古老的牛角,并报告给笔者。笔者于1988年11月赴实地调查,初步考证这节牛角是元代千家峒事件的十二节牛角之一。  相似文献   

9.
瑶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的“打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瑶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有着一定的影响。整个“打卦”活动共21天,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主要阶段的活动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它不仅是瑶族人民增强体质的一种方法,而且是瑶族人民进行传统教育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意志及民族向心力进行塑造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平地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经过瑶族先民漫长的迁徙流离,大约于唐朝中期,平地瑶先民开始定居在湘桂边界的山脚、平坝及丘岗山地等较为平坦的地方.此后历经数朝,平地瑶族源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而生态环境的变迁则是导致平地瑶族群的形成分布以及多元化族源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