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惑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社会文化转型期,高校德育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心深处的理念冲突和现实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困惑.高校德育主体需要做好心灵的准备,既要正视自身的矛盾困惑,又要自觉地研究自身的矛盾困惑,以实现对自我矛盾困惑的超越,以此提升自我的人性,促使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生成,推动高校德育主客体的融合,增强高校德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道德:高校德育的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道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为高校德育创造了全新的机遇 ,同时也对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塑造网络道德主体、培养网络道德人格、加强网上道德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21世纪的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挑战,并将其归结为五对矛盾关系,即:德育目标的既定性与主体目的易动性的矛盾,德育观念的崇高性与德育行为市场化的矛盾,德育内容民族性与教育手段全球化的矛盾,德育管理的保守性与教育体系开放性的矛盾,德育方法的单一性与德育因素复杂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德育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以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促进学生的发展来实现德育自身不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此,必须通过构建主体参与式的高校德育立体网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低效除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高校德育自身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智德分离;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脱节;育德者的人格不适应德育的要求等德育自身的缺陷是德育低效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低效除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高校德育自身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智德分离;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脱节;育德者的人格不适应德育的要求等德育自身的缺陷是德育低效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应注重健全人格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具备包含创新人格、协作人格、健康人格、权利人格、个性人格等在内的健全人格.这是现代社会赋予高校德育的新内涵.高校德育也必须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双主体观与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高校德育中缺少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意识,权威主义的灌输式德育沿袭至今,德育的社会功能片面强化,育德功能相应弱化,把原本应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德育推向"无人"之境.要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体性道德人格的青年大学生,践行主体性德育是关键,确立双主体观念是前提.只有"有德之人"施行的"有德之教"才是真正的德育.  相似文献   

9.
英美高校德育主体的构成和职责有其特殊性。英国高校的德育主体有高校的教学机构和教师,美国高校的德育主体除了高校的教育机构和全体教师外,还有学生工作组织和心理咨询机构。不同的德育主体承担了不同的德育责任,共同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对英美两国的德育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的大学德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根本问题在于德育主体价值的丧失。德育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德育主体 ,这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德育创新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着重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转型和高校办学模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中,纠结、冲突、磨合的矛盾下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变以往单一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为"人格教育",变单向的"号召型"教育为"主体型"教育,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导.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功能,强化高校师德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是实现以上转变的基础,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状态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普及化与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性,已经成为高校道德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急待解决的难题。高校的网络学术道德、网络交往道德和信息选择的价值取向失范严重。规正网络行为势在必行。加强网络教育是网络道德健康发展的首要基础;完善校园网络是提高网络道德水准的重要保障;健全行为规范是避免网络道德"越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格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在高等学校学习的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栋梁。要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将其培养和塑造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该积极采取各种对策,改善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境况,以促使其全面、完善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美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高校图书馆应当特别重视美育的地位与功能。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既相互交融,又具有自身的规律和内涵。高校图书馆的美育功能,应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基点;应当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应以美育思想的渗入为契机,拓展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应当将美育的精神融入图书馆建设,不断改善内部机制与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高效化、互动式、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校德育主体性困惑主要表现为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异化、德育客体的反主体化和德育客体的非客体化。自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德育走出主体性困惑提供了发展机遇。它不仅有利于德育主体客体化、德育客体主体化,而且有利于德育主客体交互主体化。面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困惑,德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媒体搭建德育交互主体性平台,有效发挥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充分挖掘德育客体的主体性,不断形成德育共同主体性,以有效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的关键和前提 ;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转变观念 ,主动调整培养目标 ,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具前瞻性、导向性 ;要始终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 ,充实德育工作内容 ,使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要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积极探索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载体 ,增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出发,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德育功能及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管理心理学、行政管理学的有关理论 ,结合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从品德、知识、能力、情感等四个方面对高等学校管理人员非强制性影响力的发挥及其管理职能的落实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