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数字劳动是数字化时代全新的劳动范式,然而数字劳动在表明劳动层次跃升的同时,也在数字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重构中演变出以劳动数据商品化、剥削过程隐蔽化、劳动自觉迷失化、主体关系对立化为表征的劳动异化。从异化劳动视域出发,发现数字劳动异化生成于资本与技术的嵌合,受控于数字资本权力统摄的平台资本,掩盖于消费文化的景观霸权,迷失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虚假幻象。基于此,提出数字劳动异化的破解路径在于:重构数字技术应用的价值取向,构建以人为本的技术价值观;从技术反噬回归技术反哺,推动数字技术为经济发展赋能;破除数据资本权力意识形态幻象,唤醒数字劳动者的主体意识。未来应通过打造技术与人本耦合的新逻辑,推动“人向自我”的全面复归,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2.
平台资本主义是以数字平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在数字化时代的延伸,沿袭了资本对劳动力剥削的本质。从劳动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言,平台资本通过对劳动方式的“数字化颠覆”、对劳动时间的“无规制量化”、对劳动空间的“全景式监控”、对劳动主体的“多层次剥削”、对劳动价值的“否定性重构”,引发了深刻的劳动新异化。劳动新异化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平台资本主义时期的延展,其实质不过是数字平台技术在平台资本增殖逻辑主导下的应用效应,对其研究依然遵循资本批判和工具理性批判的逻辑。从根源上来说,实现从“平台资本奴役”到“数字劳动解放”是对平台资本主义中劳动新异化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支撑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便是数字劳动,相比传统劳动,数字劳动的新特征使得学术界对数字劳动的认定标准产生了争论,甚至有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数字化时代已经过时。文章通过对数字劳动的考察和研究,发现数字劳动依然具有生产性、劳动性、物质性等特性,数字劳动与背后的资本关系并未发生质的变化,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数字化时代并未失效。同时,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数字劳动规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私营企业主的管理劳动 ,仍然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为驱使和剥削劳动者而进行的监督劳动 ;另一方面是对共同劳动进行的管理 ,是一种生产劳动。然而 ,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 ,私营企业主的管理劳动是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 ,在尊重劳动者权益的基础上进行的 ,他们的管理劳动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作出了贡献 ,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油田井站岗位缺员问题,对采油队劳动组织优化管理途径进行探讨,明确了"劳动组织结构需要优化、管理运行机制需要高效、文化建设需要营造和谐"的观点,得出的结论是:采油队劳动组织优化管理是油田人力资源创新管理新方式,对于缺员严重的采油队来说,具有探索与实践的必要性、引导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数字劳动是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劳动的全新形态,它在表征劳动层次跃升的同时,也在劳资关系重构中使得劳动异化形式在主体、客体、本体和权力关系等四个维度发生演变。数字劳动异化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它加剧了人与技术的关系失衡,导致了新型劳资矛盾,破坏了全球数字生态,对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全球未来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数字劳动异化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如何揭露当代资本主义数字劳动的异化本质,进而超越数字劳动异化,构建中国特色和谐数字空间,业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此,可以从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和数字逻辑三个方面入手,协调推进技术价值观培育、数字命运共同体构建和数字生态建设。旨在把握数字劳动辩证逻辑的前提下,实现对数字劳动异化的超越,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田持续快速发展,生产过程中对实时监控和安全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油田公司数字化管理工作思路,第一采气厂从2011年始,对原有天然气集气站进行数字化改造,逐步形成"电子巡井、人工巡站、无人值守、中心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真正把"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扩展到生产指挥、现场作业等各个层面,为气田长期稳产和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实现集气站无人值守,达到强化安全、过程控制、优化人力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目的。随着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采气作业区从管理层级、劳动组织形式、安全生产组织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经济学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劳动经济学下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以及劳动经济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使我国企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平台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现了方方面面的深入融合,世界在数字层面实现了重构。数字劳动随之成为当今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劳动类型,虽然出现了新的劳动内容和表现形式,却没有摆脱资本增值逻辑,社会经济生活未能逃脱异化命运,并有了新的异化表征。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具有跨越时空的强大理论生命力,可以用来解剖数字劳动异化表现的本质机理,更好地思考在数字时代下劳动异化的扬弃对策。同时利于认识数字经济的两重性效应,顺应数字经济的趋势,扬弃资本主义数字劳动的弊端,推动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相似文献   

10.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 ,劳动分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包含了管理和科技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仅指生产劳动 ,而应是劳动的总体概念。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 ,管理和科技劳动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因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应用“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指导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鼓励管理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建立可发挥管理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准确理解和掌握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和熟练劳动等范畴,运用比较和规范的方法分析复杂劳动及其相关问题。分析认为,复杂劳动是就劳动力形成过程的特点而定义的,创造性劳动是从劳动的作用结果而言的,熟练劳动是以同一劳动过程的重复次数为条件的。同时认为,复杂劳动不是创造性劳动,也不是熟练劳动,更不可能是简单劳动的成千上万倍;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创造性可能很不相同,应当重视发挥创造性劳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中国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原因,在对贵阳农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状、困难,从理论层面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性要素,指出政府有形之手介入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中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庆油田采油一厂长期以来致力于劳动组织形式、劳动管理模式、劳动用工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一种集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于一身的劳动管理新机制,为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的认识 ,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劳动价值论的地位决定的 ,是迎接理论挑战和实践挑战的需要。通过深化对生产劳动、科技劳动和经济管理劳动的认识 ,有利于丰富劳动概念的内涵 ,拓展生产劳动的范围 ,明确科技和经营管理劳动不仅是生产性劳动 ,而且在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新劳动合同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本文由此引出了对用人单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增劳动力的总体态势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并且,中国人口目前仍以每年约1 000万左右的速度在递增,每年的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很大.文章通过对新增劳动力的初步界定,分析了他们在数量、质量、分布、流动以及就业方面的总体态势.进而指出,应该关心青年的现状,重视青年的发展,发挥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创意劳动的概念及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使用马克思主义演绎推理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一般和特殊的判定标准向前推进.并利用这样一组生产劳动判定标准,对广义创意劳动各个圈层结构中的创意劳动进行逐层判断和研究,从而为创意劳动、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提供理论支持,并且通过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特殊这个生产劳动概念体系的补充,探索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在当代经济实践中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后,日伪改变了对劳工的限制政策,开始在华北及东北当地招骗大批青壮年到东北做工,对劳动力展开了疯狂掠夺。本文主要利用口述调查资料,对伪满时期东北劳工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管理对于协调组织内部关系、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理论研究的角度,跨学科地阐释与剖析劳动关系管理基础,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探寻影响劳动关系的内在因素,从而为管理实践提供广域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劳动创造了人,而人是道德的载体和主体,劳动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源,所以当劳动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分界出现之时,已经不仅仅是创造了经济价值,而且也创造了道德价值.热爱劳动应当成为人们的"底线道德".当劳动出现异化时,道德的根基会倒塌,道德异化由此产生,因此,爱劳动理应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