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就业已成为21世纪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关系到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民能否充分就业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加入WT0后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巨大冲击更增加了农民就业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3项措施,即农民就业企业化、农民就业城市化、农民就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民就业创业是一个突出而敏感的话题。而政府出台农民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是国家正确引导并有效解决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2004—2018年的农民就业创业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民就业创业政策工具结构分布不均;农民就业创业政策对农民就业和创业进行了全面干预,但更加关注农民创业的成长;农民就业创业存在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部门协调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建立动态优化的政策工具体系、加快农民就业创业立法、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将助力农民就业创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农民严峻的就业形势,从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农民进城打工局限性的日益凸显、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等多个视角,分析了我国推进农民就业企业化的客观必然性,提出了进一步拓展农民就业企业化的四条途径和必须高度重视的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入世以来,面对世界农业市场的冲击,我国农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在失地之后正在出现和日益扩大农民就业危机。文章从失地农民就业危机态势入手,阐述了解决我国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危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民外出就业是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学界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前提下 ,对农民外出就业动因作出分析 ,认为是农民理性选择和感性选择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 ,农民进镇已成共识。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农民非农化进程的加快 ,农民进镇后的就业方向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从产业选择、职业选择、单位选择、用工形式、区域选择五个方面研究了农民进镇后的就业基本方向 ,以期探讨农民进镇就业规律 ,并沿着就业方向 ,提出了推进农民进镇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是农民的就业问题。中国农村劳动力怎样走就业之路?很多专家学者给出了解读。但笔者最近到山东省寿光市去了一趟,所见所闻使我深深感到:寿光农民走出的就业之路正是中国农民应走的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在思想上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观念,切实强化保护农民权益的意识;要将保护农民权益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民就业培训机制,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畴。  相似文献   

9.
征地补偿制度与失地农民边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针对我国目前失地农民普遍存在的收入下降和就业问题,提出失地农民边缘化的观点.在对我国建国以来征地补偿制度变迁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特点;从土地征用的政府垄断权、征地补偿价格以及就业安置等方面分析了征地补偿制度与失地农民边缘化的关系;提出解决失地农民边缘化问题的核心不是征地补偿价格的确定而是安置和就业,而安置和就业的重心是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对农民工问题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农民工目前在生活、  相似文献   

11.
对农民生存、发展而言,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对农民还具有基本社会保障功能,许多农民利用农闲到城镇就业,当农民失去工作回到农村后,仍有土地耕种,生活依然能够得到保障。然而当前土地提供的就业既没有给农民带来足够的收入保障,也没有给农民带来相应的养老保障,农民的就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就业。能否有效保障种地农民的可持续性就业,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重点攻关的民生课题之一。如果国家承认农民种地即就业,那就应当给农民提供与就业相关的一系列待遇和配套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农民"自然就业"制度的回顾,分析了自然就业的特征,"自然就业"就是农民没有"准入制度",也没有退休制度,探讨了自然就业的各种弊端;提出了农民的"制度就业"和"制度退休"的问题。农民应当建立"退休制度"。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实行适合中国国情的"免费培训-资格证书-农业就业-退休时交出土地所有权-退休-领取含有国家补贴的养老金"的多位一体的就业与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13.
扩大就业不仅是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当前发展阶段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下,与城镇就业问题相比,农民就业问题更具特殊性和关联性.宏观政策应在突出就业优先的同时,高度重视、充分考虑农民特别是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这一问题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为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农民权益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将从政治权利、财产权、城乡公平及迁徒就业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民权益问题进行回顾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也谈"农民收入问题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西方的“工业化”道路解决不了中国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中国农民增收问题,一要靠农民自主创业,二要靠发展非农产业吸收农民就业。农民收入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通过自主创业和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收入的多样化和货币化,其根本出路是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在逐步推进农民市民化,由于进城农民绝对数量庞大,而城市资源有限,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大多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是现阶段需要我们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在对世界城市化历史进程中农民市民化路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提出了建立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下以就业为核心的农民权益增值转换联动机制,并设计了两种有利于农民市民化后净收益大于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面临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在提高包括占人口70%的农民素质,核心是对农民进行教育。目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诸如供求脱节、投资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究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于对农民职业教育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现行就业制度、教育制度、投资机制、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职业教育的低收益高成本制约和约束着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是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而鼓励农民创业是重要途径。从社会嵌入视角出发,从关系嵌入、知识嵌入、文化嵌入和政治嵌入对我国农民创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农民创业环境及创业模式的匹配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创业的三个进阶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影响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最直接的表象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实质是农民的就业问题,根源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在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如何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个发展中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和难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有新思路,单靠调整种植结构只能局部性改善农业问题,靠农业本身挖掘潜力不再是最有效的办法,最有效的途径是加速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进程,扩大农民的非农就业。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加收入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党和政府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