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书梅  袁静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2):63-64,75
本文从分析主体性这一概念的哲学内涵入手,指出主体性的特征,并且分析了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在阅读和阐释阶段以及翻译的表达阶段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及其受到的制约因素,从而证明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必然发挥着主体性,但其主体性的发挥不是任意的,译者应该规避主体性发展成任意性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翻译目的层次性谈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面对不同类型的文学文本,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根据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的发挥要依据文学翻译目的层次等级性划分,来举例说明文学翻译的目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从而证明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是任意的,而是由文学翻译的目的层次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以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Runaway及李文俊的中译本《逃离》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原文和译文,搜集原文和译文中与译者主体性相关的短语、句子和段落作为研究数据,整理归纳后,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研究发现,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增添、删减、改动.通过具体的案例,并对《逃离》中这三种译者主体性表现形式的频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为:改动最多,增添次之,删减极少.经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发现发挥译者主体性与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并不矛盾,甚至是另一层面的忠实.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应当适度发挥译者主体性,而不是“愚忠”甚至“死忠”于原文.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一般说来,产生创造性叛逆的原因有三种:一、不同社会之间价值观、道德观的差异;二、译者的主体性;三、文学翻译作品的审美要求。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要受到原文、原语及目的语文化语境等制约因素的限制。正确理解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译者就应在充分发挥主体性因素的同时把握创造性叛逆的限度,以便在最大范围内达到翻译目的并取得良好的文学、文化及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常常需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对原作进行再创造.阐释学从理解的历史性和期待视域角度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也给文学翻译批评提供更开放的空间和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的把握和再现两个方面,其发挥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意识形态、个性和主观审美偏好、文学文化修养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各种影响来说明译者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于翻译之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英汉科普翻译中科学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指出英汉科普翻译中科学性是第一位的,一方面,科学性对译者主体性存在制约和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围绕科学性,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通过分析,体现这一非文学文本译者主体性受科学性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 ,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与原著、翻译过程、译著、译著读者以及审美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究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伽达默尔阐释学中的核心概念:即理解的历史性、偏见观和视域融合来解释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认为作为第一读者的译者由于理解的历史性,琴身的偏见及与原作者的不同视域就使得翻译不可能重复原文,肯定了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的合理发挥。  相似文献   

10.
翻译标准作为翻译理论的组成部分, 来源于翻译实践, 同时也是对翻译实践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程度的总结.对翻译标准的理解和运用应因时、因事而论.对文学译品的评价应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促进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