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北地区清真饮食文化的禁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真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族学和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了西北地区穆斯林清真饮食文化中的禁忌内容、特点以及饮食禁忌的社会功能,以期进一步挖掘清真饮食文化的潜在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真饮食文化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族群在遵守<古兰经>和<圣训>等宗教法律的前提下,通过与特定的生态和历史人文环境的互动,围绕着进食这一行为而产生的一系列文化范畴.尽管国内不乏关于清真饮食文化特点的研究,但多数是从文化群体内部的视角进行的自我表述,因而不能全面反映清真饮食文化的真实特点.在此,笔者从清真饮食文化的形成和文化结构的角度对清真饮食文化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出其特点.  相似文献   

3.
天课制度是伊斯兰教有别于其它各大宗教的一项宗教社会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对西北地区伊斯兰各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过很多积极的影响,并且至今仍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深入挖掘天课制度的深刻内涵及其社会功能有助于更合理地利用这一精神资源,将会推动伊斯兰各民族的社会发展,也会为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增加积极和稳定的因素,并为实现和谐社会增添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中穆斯林群体的公共安全不容忽视。从上海伊斯兰教的临时礼拜点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外来流动穆斯林融入都市主流社会所呈现的困难和引发的矛盾;义乌的中外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问题上产生的安全隐患及处理;伊斯兰教的清真文化与城市食品安全的关系以及社会上对清真饮食文化缺乏了解所导致的冲突等内容,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穆斯林群体如何不断调适与社会的关系并重新定位,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对策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中国清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最大特色在于“清真”二字,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两方面。文章还就如何开发清真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蔡玳燕讲师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德国的饮食文化是德意志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积淀、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社会文化,它不仅拥有物质文化的内涵,也有精神文化的内涵。将饮食文化与德意志民族性格联系起来,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是对德国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一种深入了解,也是对当代德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角度看,阿富汗民族国家的构建经过了建构、解构和重构三大阶段。杜兰尼王朝的建立标志着阿富汗民族国家构建的开始;"四月革命"爆发后,阿富汗民族国家面临解构的危险;"塔利班"政权倒台后,阿富汗民族国家的构建出现了重构的契机。历史发展进程中内外交往的复杂性外化为民族国家构建的复杂性与漫长性。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表现出与现代化推进的同步性、曲折性、伊斯兰作用的有限性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对穆斯林民族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研究穆斯林民族教育离不开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不但十分重视教育,而且有着全面的教育观。发展穆斯林民族教育与伊斯兰教律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但要注意民族性、宗教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同时,穆斯林民族教育也必须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要将穆斯林民族教育建立在穆斯林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宗教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自唐初传入中国,在回民中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宗教组织制度——教坊制。它不仅具有伊斯兰教本身的特色,保留了伊斯兰教的信仰、制度、传统习俗,而且由于不断地适应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带有许多鲜明的中国特色。教坊制对中国回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回民教坊制形成及演变的社会历史条件入手,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出现虽然有其历史条件与现实原因 ,但它难以承担领导国家和民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也不能解决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提出的许多新问题。相反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达到自己目的所进行的暴力恐怖活动给世界和与国际社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消除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影响 ,有待于解决好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矛盾与问题 ,建立一个相对平衡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乡村都市化使卷入的回族家庭在新的行政社区寻求宗教认同,进行文化构建活动。民乐回族社区是银川伊斯兰文化建设最为活跃的社区,清真寺、阿语学校、民族幼儿园三者负载着文化传播功能。村落共同体的解体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交往方式,精神社区的认同超越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它是回族以伊斯兰文化强化族群边界的精神纽带。随着居民与流动人口比例的消长,社区也可能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缘辽阔,民族众多,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文化融合的地方。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新疆的伊斯兰文化既有伊斯兰文化特点的共性,又融入了新疆其他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由此显示出新疆多元文化特有的地域印记和特色。在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现象中,既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印记的显性特征,又反映出了各自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个性因素。塔吉克族服饰艺术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特色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辽宋西夏金时期,中国境内不同经济形态的各民族,在饮食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农耕民族饮食与游牧民族饮食的交融。一方面,农耕民族以谷物食品为主的主食不但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副食、果品、饮品等对游牧民族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游牧民族主食的乳肉制品,逐渐成为农耕民族的副食品种,游牧民族副食蔬果类的某些品种、饮食器具,尤其是合餐制的饮食方式对农耕民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相同经济形态的民族,其饮食文化也往往各具特色,并在民族和地区间相互交流。饮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流,不但推动了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认同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既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物化形态,同时也是识别民族特点的直观标志之一。我国少数民族服饰除具有一般服饰所共有的实用、审美等基本功能与特征外,还具有民族性、区域性、时限性、性别与职业性、社会地位等多种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民族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可实现的行动空间及空间生产基础,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生产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即各民族交往的物质空间生产是基于共同利益与互惠发展的经济交往、各民族交流的符号空间生产是注重共有价值和情感寄托的文化交流、各民族交融的精神空间生产是强调生活互嵌和共生体验的精神交融。基于此,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应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交往,构建以平衡互惠为原则的多民族经济圈;促进民族乡土文化交流,发展以情感共鸣为重心的乡村文化中心;深化各族群众生活交融,规划以结构互嵌为内核的社区公共空间。通过上述路径,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穆斯林是以伊斯兰文化为中心、以生活环境中的中国传统文为背景的,包括我国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传统的穆斯林民族和汉、蒙、藏、傣等其他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族群。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穆斯林文化在历史上多处于被表述的境遇。20世纪前期,随着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中国穆斯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一批有志之士的努力下通过创办刊物、兴办学堂等方式,进行中国穆斯林的文化自觉和自我表述行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落实,中国穆斯林的文化自觉和自我表述行动也重新开始,创办刊物成为一种重要的进行自我表述与文化自觉的途径。20世纪90年代末创刊的《穆斯林通讯》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创办的穆斯林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南诏大理政权建立 5 0 0余年的历史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术界关于南诏王室族属的争论 ,笔者认为建立南诏与大理的民族是一个民族 ,即南诏———大理民族 ,这一原生形态的民族后来分化为白族与其他彝语支各民族 ,而白族文化继承了南诏大理时期兼收并蓄的特点 ,云南其他民族不同类型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白族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贵州青岩镇是西部民族地区最为典型的一个宗教多元共存的代表,其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青岩宗教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对青岩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族高等教育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既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为民族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民族院校在今后的发展中注重物质财富积累的同时,也应当十分注重精神财富的积累,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充分发挥精神财富在学校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为创建一流的民族大学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华裔文学中的伊斯兰文化带分布于中亚、西亚、东南亚的大部地区,及欧美的个别地区.此文化带的艺术特质体现为:作品中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汉儒文化"化合",作家具有"三重"望乡心态,作品的美学风格为倾向民间底层的现实主义.发掘此文化带,能为世界华裔文学的文化地图新拓出一个中亚板块,能将华裔少数民族文学纳入学界的研究视野,还能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世界华裔文学的比较,思考世界华裔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