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腐败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制度现象,更是一个特殊的经济现象。只有从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方面提高腐败的私人成本,降低腐败的私人收益,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官员同样扮演着经济人的角色,在特定的制度约束下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诱致腐败的心理基础。如果制度存在缺陷,使腐败活动的收益超过其成本,腐败自然趋于泛滥。文章构建了政府官员腐败的成本一收益模型,指出腐败的收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腐败成本则包括预备成本、实施成本和风险成本,具体分析了贿赂型腐败和贪污型腐败中政府官员的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认为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缺陷,必须严格地对约束个人活动的不同制度环境进行比较,将廉政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制度上来。  相似文献   

3.
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将这一要求应用于单一的经济个体,则表现为以最小的私人成本获取最大限度的私人收益,我们可以将这种个体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称为私利原则;将这一要求应用于整个社会群体,则表现为以最小的社会成本获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收益,我们可以将这种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价值取向称为公利原则。公利原则和私利原则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公利原则的目标和要求是合理的,但缺乏自我实现的内在力量;私利原则有自我实现的内在力量,但目标和要求往往是不合理的,甚至与公利原则相背离。应利用私利原则的内在力量去实现公利原则的目标和要求,在对立中实现两种原则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腐败行为是有成本的。在经济学家看来.腐败行为是腐败官员作为“经济人”角色的一种“自觉”活动,但由于腐败破坏了经济系统既定的帕累托状态,损害了效率和公平,因而腐败被经济学认为是可“理解”但不可“容忍”的。现行的反腐措施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的实施也是有成本的,这或许不是最优选择,经济学家更希望找到一种制度能够“经济学”地“内化”腐败,使腐败成本最小。  相似文献   

5.
教育、制度、监督是建立腐败惩治预防体系的三大支点,教育是标本兼治的基础,防腐教育体系的建立首推腐败成本与风险教育。腐败成本由领导干部的机会成本——正常收益、政治成本、道德精神名誉成本构成;腐败风险指腐败行为被立案侦查的概率,通常用腐败风险系数表示。成本、风险对腐败发生率的影响就是通过与领导干部算账,厘清腐败价值与腐败收益、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腐败风险系数对腐败发生率的影响,运用决策树法分析领导干部在廉洁与腐败之间做出价值选择时的心路过程。建立"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猛药去疴"、"零容忍"的反腐高压态势与提高机会成本的有机构成,有针对性地对领导干部实施腐败成本、风险教育,进而促使领导干部算清腐败成本、风险账,自觉抵制腐败。  相似文献   

6.
外部性,科斯定理与最优产权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私人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相背离是经济社会最普遍的问题之一。解决私人的边际收益与成本和社会边际收益与成本不一致所产生的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庇古的政府解。罗纳德·科斯对此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认为帕累托最优资源分配 (在某些理想条件下 )可通过不求助于庇古的政府干预私下协商而达到 ,并且该私下解决方法独立于责任法规 (产权安排 ) (科斯定理 )。本文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分别讨论了存在外部性时的社会最优解、竞争市场解、庇古解和科斯解 ,并给出了一个数字例子来具体阐述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济伦理一直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由经济伦理缺失所导致的腐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从经济伦理角度出发,通过构建经济伦理的决策模型,对腐败行为的产生和腐败问题的治理做出分析。文章指出,腐败行为的产生是行政人员根据期望收益的决策过程,其核心内容是经济性和伦理性的内在博弈。对于腐败的治理,要从制度调整、监控体系以及伦理规范三个方面做出,以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降低腐败的期望收益,从根本上抑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的代理人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公职人员作为社会人所代表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众多因素共同导致腐败产生的触发器。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是预防腐败,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切入点。新时期构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我党创新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的重要举措。面对日益严峻的腐败形势,高校应着重从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制度防线和社会监督防线等方面构建腐败防止体系。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与政府行政权力相伴生的痼疾,既是一个历史现象又是一个国际现象。贪污腐败和寻租腐败是委托—代理模型中最典型的腐败方式,文章在此基础上对贪污腐败和寻租腐败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和市场均衡分析,并探讨治理行政权力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制度的核心功能是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即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这一核心功能是通过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外部性内部化等次级功能实现的,而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外部性内部化等功能之所以能对经济人提供激励与约束则在于它能对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收益和成本产生影响。因此,一种有效的制度必须据此进行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论集体腐败的经济学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腐败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根据公共选择与集体行动理论,人们的利己主义动机与经济租金相结合,促使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互相交换,并通过小集体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导致集体腐败的根本原因。因此,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各种监督机制,加快反集体腐败的立法,强化道德约束等等,是当前遏制集体腐败的有效对策举措。  相似文献   

12.
当前,腐败不但表现在我国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之中,而且表现在社会生活之中,影响着一些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呈现民俗化倾向。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警惕,因为我国传统的文化、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为腐败民俗化提供了路径依赖。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营造全民共同反对腐败的良好氛围,严厉打击和惩治腐败,这是避免腐败民俗化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腐败排行榜”与中国反腐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际透明组织每年发布的“腐败排行榜”上中国名次的变化既反映了中国在反腐败方面不断取得的进步 ,也反映了中国腐败问题仍很严重的现实。中国在跨入 2 1世纪之际 ,应当注意到在国际范围内正在迅速兴起的一个国际联合反腐败的新趋势。在反腐败方面 ,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将愈来愈广泛 ,而且在 2 1世纪之初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这一趋势必将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必须积极参加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以便在新的世纪里 ,在政治、经济及各个领域更加平稳、更加顺利地推进各项改革 ,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反腐败论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反腐败靠什么 ?反思现行反腐败机制 ,正视现实、借鉴历史、探求理论 ,走出重刑主义误区 ,正确认识刑罚在惩治腐败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编制严密的制度之网是反腐败的基本保障 ,严密的制度包含对公职人员监控、提高公职人员素质、健全惩治腐败制度等内容。反腐败制度体系的实现途径离不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两大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5.
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市场化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由于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变动,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各类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形成,因此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社会财富的分配关系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并不等于效率的提高。在效率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提高效率的市场环境与制度环境尚完全具备的同时,公平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正常秩序被严重扭曲,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普遍蔓延,正在严重阻碍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公平的实现。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效率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必须遏制权贵资本的膨胀,借鉴国际上反腐败的成功经验从制度上铲除权贵资本生存的土壤。为此,必须强化法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私营经济及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形成和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关注中小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结合目前国内对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的状况和实地调查,着重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我国中小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倾向和政治参与,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真实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从权力的本质属性论证腐败的本质属性及其产生的根源。权力的本质属性决定权力只能为人民服务。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观念和特权思想的意识存在与人的“欲求”的结合。中国现在的腐败现象绝不是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性质的腐败。我们党和国家反腐败 ,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真正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8.
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引发了一系列不规范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导致了政府与民争利、机制性和集团性腐败等社会深层次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加快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腐败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反腐败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加强反腐败斗争的环境建设是治本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论述了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切实加强政治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道德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建设,对于防止和消除腐败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揭示腐败链状现象,初步构建"腐前一腐中一腐后"反腐败制度链系统.认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必然要求与之相关的制度协同跟进,制度链中某一环节缺失会严重制约反腐效率,甚至诱发新的腐败行为.因此,现阶段我国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建设,提高反腐败成效的关键在于制度链的协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