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除了地域性差异形成各地不同的音乐形态和音乐风格之外,还形成了个性迥异的个人风格特征。这是因为在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回族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创造性艺术劳动,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继承和创新,不断地丰富着宴席曲,并且同时也在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音乐风格特征。本文以甘肃著名民间歌手马古白为例,从已采录到的40余首曲目中,选择了6首较具代表性的曲目进行分析,研究他的个人审美性音乐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广泛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回族宴席曲有散曲、叙事曲与说唱曲之分。文章在论述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基础上,将回族宴席曲与西北“花儿”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按照民间音乐基本分类方法,结合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具体风格特征和内容形式,可分为四类:叙事曲、五更曲、打调称"打搅儿"曲和散曲。《尕老汉》是广泛流行于西北回族婚礼宴席场中的一首酒曲,笔者通过对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省区的田野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首资料,采用对比研究和个案分析的方法,探索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地域性流变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总体音乐形态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结构、调式音阶、旋法、节拍节奏以及旋律与唱词的同构关系等方面,我们通过对大量收藏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的宁夏卷、新疆卷、甘肃卷和青海卷中的谱例分析,考察了宁夏、新疆、甘肃、青海回族集聚地区所收集的各地市县地方集成中的民间歌曲资料中的谱例,以及笔者多年来对在西北回族集居区采录记谱谱例的综合分析,探索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总体音乐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北回族宴席曲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体裁 ,其构成要素中的音乐和语言是互为依存的 ,演唱者和接受者交流的信息是由唱词和曲调共同构成的信息单位 ,他们共同营造的音响所表现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能反映出特定的文化中语言和音乐的同构关系。综观目前所掌握的有关西北回族宴席曲各种体裁中的已知资料 ,几乎所有曲目都采用异文叠加的构词手法。然而 ,建构这些异文节数 (段落 )的主要方法多以序列为基础 ,在回族宴席曲的各种类别中几乎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6.
西北回族宴席曲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体裁,其构成要素中的音乐和语言是互为依存的,演唱者和接受者交流的信息是由唱词和曲调共同构成的信息单位,他们共同营造的音响所表现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能反映出特定的文化中语言和音乐的同构关系。综观目前所掌握的有关西北回族宴席曲各种体裁中的已知资料,几乎所有曲目都采用异文叠加的构词手法。然而,建构这些异文节数(段落)的主要方法多以序列为基础,在回族宴席曲的各种类别中几乎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7.
从生活取向出发,结合表演派理论,对回族宴席曲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回族宴席曲不仅是由参与者、民俗模式、具体情景之间互动构成的民俗生活图景,而且是集文学、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8.
回族宴席曲是西北甘、青、宁回族人结婚喜庆时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仪式歌。文章论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并与西北花儿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宴席曲是西北回族人民结婚时演唱的一种民间传统歌曲。它的曲调近似“花儿”,别于“花儿”,可说是“花儿”的姊妹歌。为什么称为宴席曲?因为西北回族人民把有喜事俗称“有宴席”,因此把凡在宴席场能进行演唱的歌曲通称为宴席曲。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旋律与民间哭丧调、花儿在每句的尾音、乐段终止间均使用下滑音,各调式的音阶以五声音阶和六声音阶为主。商调式的音阶以"商/徵音开始的徵调式"和"宫音开始的宫调式"为基本特征,而其在唱词结构以二句体和四句体为主,这些体现出西北民间艺人在演唱时节奏的随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打搅儿”是在青海东部农业区汉族、回族、撒拉族等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曲艺曲种之一。它作为在贤孝、平弦、越弦以及宴席曲演唱前后或中间的一种临时穿插,起着调节气氛的作用。其轻松活泼,风趣幽默,诙谐夸张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钢琴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及其风格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艺术的发展贯穿着人类从古至今整个时代的发展历史。从横向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他们自身特有的文化特征的音乐;从纵向看,自音乐诞生以来,音乐艺术方兴未艾,各时代音乐风格的变化始终成为音乐艺术发展的焦点。风格是体现事物特征的统一化的感性特征。钢琴音乐风格就是在音乐结构中存在的统一化的感性特征。因此,在钢琴演奏中准确把握不同时代的音乐风格是尤为重要的。音乐风格存在差异性。准确把握音乐风格,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风格,分清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其次要明确风格在不同个体、不同民族及不同时代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善于经商、鼓励经商、崇尚商人的民族,回族先民以商业活动为主业.西北地区是我国回族比较集中的地区,西北回族重商文化的形成除了宗教方面的影响外,还由于它所处的环境而有其特殊的原因,因此,对于西北地区回族重商文化的形成可以从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福建泉州(包括市治鲤城区和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六县)现有回族4万多人,占我国东南地区回族人口的五分之一。泉州回族形成的历史和民族特性,与西北地区回族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具有不同特点。本文爰就调查所得,对此作一初探。 一、泉州回族形成的历史 泉州回族形成时间比西北地区的回族要迟,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宴席曲是在甘、青两省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歌唱艺术形式。宴席曲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及穆斯林群众鲜活厚实的生活状态,并折射出甘肃地区穆斯林群众的伦理观念、价值趋向、行为方式及其独特的情感抒发方式。  相似文献   

16.
打调是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类别之一,内容多取材于社会生活,常用大胆夸张、辛辣讽刺的创作手法,即兴编创出逗趣、幽默的段子,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寓教于乐。打调音乐的曲式结构属乐段体,一般由曲头、正词唱腔和曲尾三部分组成。由于唱词的即兴性和随意性。造成了乐段结构中乐句的不规整性和多变性。打调多为徵调式。羽调式次之,商、宫、角调式较少:打调在旋法上的共同特征是旋律音调与原声调仅相关联。曲调的主体部分在演唱时具有似说似唱的数板特点:打调的唱词结构比较自由。以七字句居多。在演唱中"调把式"们可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时增减字数。二、四句结构是其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7.
打调是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类别之一,内容多取材于社会生活,常用大胆夸张、辛辣讽刺的创作手法,即兴编创出逗趣、幽默的段子,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寓教于乐。打调音乐的曲式结构属乐段体,一般由曲头、正词唱腔和曲尾三部分组成。由于唱词的即兴性和随意性,造成了乐段结构中乐句的不规整性和多变性。打调多为徵调式,羽调式次之,商、宫、角调式较少。打调在旋法上的共同特征是旋律音调与原声调仅相关联,曲调的主体部分在演唱时具有似说似唱的数板特点。打调的唱词结构比较自由,以七字句居多,在演唱中"调把式"们可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时增减字数。二、四句结构是其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民国时期西北回民研究的状况、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认为当时出现的许多文化教育团体和刊物对促进西北地区回族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可以说是西北回族人研究自己历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肖邦,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乐派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首创钢琴叙事曲这一体裁。《g小调叙事曲》,又名《第一叙事曲》是他所创四首叙事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作品结构庞大、内容深刻,在创作和音乐风格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技法和音乐风格几方面对这首作品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打调是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类别之一,内容多取材于社会生活,常用大胆夸张、辛辣讽刺的创作手法,即兴编创出逗趣、幽默的段子,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寓教于乐.打调音乐的曲式结构属乐段体,一般由曲头、正词唱腔和曲尾三部分组成.由于唱词的即兴性和随意性,造成了乐段结构中乐句的不规整性和多变性.打调多为微调式,羽调式次之,商、宫、角调式较少;打调在旋法上的共同特征是旋律音调与唱词声调仅相关联,曲调的主体部分在演唱时具有似说似唱的数板特点;打调的唱词结构比较自由,以七字句居多,在演唱中“调把式”们可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时增减字数.二、四句结构是其常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