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外学界对悲剧世界关于终极力量问题有四种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说法:一是"命运"说;二是亚里士多德"人物性格过失"说;三是黑格尔"伦理实体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说;四是布拉德利"道德秩序"说。这四种说法只能分别解释悲剧终极力量问题的某一方面,无法涵盖一部具体悲剧作品的本质问题。将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纳入美学研究的范畴思考,结合悲剧终极力量问题的探讨,从实践美学和审美学角度观照四部作品呈现出的悲剧冲突、悲剧结局和悲剧审美意蕴等三方面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学的根本特征是生命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学这种物化为语言文字的社会意识形式与其它同样也是物化为语言文字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就是说,文学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这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老话题。在我国,较长时间内通行的说法是文学的形象特征说。近年,有人提出文学艺术的情感特征说(或情感本质说),有人提出审美特征说(或审美本质说)。这三种说法(可能还有其它说法)互相辩驳,互相争鸣,至今仍没有得出一个大家都愿意接受的结论。我以为,上述三种说法都有其道理,都无法一概否定,彻底推翻。但是,它们各自又都而临着一些难以圆满回答的难题。文学艺术要表现情感,文学艺术创作的动力是情感,这很  相似文献   

3.
洪升虽以他的传世名作《长生殿》在巾国戏曲史上争得了一席宝地,但物换星移,时至今日,人们对其佳制的主题产生这样热烈的争论,却是他所始料未及的。《长生殿》无非是以唐玄宗时发生的安史之乱为背景,叙写了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剧作家思想上的民主因素和卓越的艺术天才。可是,由于李杨爱情故事这一题材自身的矛盾、作者思想的矛盾以及对作者创作主旨与作品主题这两个概念理解的混乱,所以,对这一剧作主题的理解,也出现了各持有据的说法,诸如爱情说、政治说、爱情兼政治说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想在澄清作家创作主旨和作品主题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的基础上,对爱情一说略加申述。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运动战士。作为学者,他在《楚辞》方面辛勤耕耘,历时最长,收获最大。一九三一年左右,他开始研究《楚辞》。十年以后,他这样谈到《楚辞》难读的原因及其所确定的三项研究课题: 较古的文学作品所以难读,大概不出三种原因。(一)先作品而存在的时代背景与作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因年代久远,史料不足,难于了解;(二)作品所用的语言文字,尤其那些“约定俗成”的白字,(训诂家所谓“假借字”)最易陷读者于多歧亡羊的苦境;(三)后作品而产生的传本的(讠为)误,往往也误人不浅。《楚辞》恰巧是这三种困难都具备的一部古书,所以在研究它时,我曾针对着上述诸点,给自己定下了三项课题:(一)说明背景,(二)诠释词义,(三)校正文字。  相似文献   

5.
对<长恨歌>的理解历来有多种说法.其中"双重主题"说值得注意.但这种说法未能说明白居易何以将讽刺的对象一下子转化为同情歌颂的对象,也未说明讽刺与同情何者为主.本文试图从传统爱情悲剧对<长恨歌>主题的影响这一历史角度来解决"双重主题"说未能说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九九○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墨西哥诗人帕斯说,文学只有两个主题,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题及个人与宇宙、个人与自我的关系的主题。他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一切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人的观念。所有诗人都是写人,写自己,探索人自身生存的意义,鼓励人们前进。两个主题实际上用一个字概括:人。一位学者将美国诗人布罗茨基的诗歌主题分为十二大类:疾病、衰老、死、地狱与天堂、神与人、时间与空间、虚无、别离与孤独、自由、帝国、一种词语、人与物。其实,按帕斯的说法可将十二类简化为一个:人的主题。但在《一种词语》中,人的主题,与时间、虚无、一种词语三个概念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我们就来谈谈这三个主题。  相似文献   

7.
目录学是一门老学科,但其研究对象至今尚无明确的界定。关于目录学研究对象的讨论最早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陈光祚提出三种基本“意见”:(1)图书,(2)书目,(3)读者和读者需要。北京大学通讯组,把该校图书馆学系开展目录学对象问题的讨论,也归纳为三种“意见”:(1)图书,(2)目录,(3)包括图书目录在内的书目活动。到80年代初,彭斐章、谢灼华把目录学对象归纳为五种“看法”;(1)无对象,(2)图书,(3)目录,(4)图书兼目录,(5)记录图书与利用图书的关系。加上他们提出的“揭示与报导图书资料与人们对图书资料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说即为六说。孙二  相似文献   

8.
孙犁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小说的主题思想由于解读的年代不同而产生了几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有五六十年代的“阶级分化”说。“两条道路斗争”说;七八十年代的“颂歌”说;90年代的“传统文化积淀”说。各种论点对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都有很大帮助。本文细读文本并结合孙犁的文学观念,认为小说主要探讨了友情和婚姻两大主题。作者写出了友情和婚恋新观念在农村的影响和振动。  相似文献   

9.
《雷雨》的主人公究竟是谁黄梅生曹禹的四幕话剧《雷雨》的主人公,现代文学研究史料中有三种说法,一说周朴园,一说待萍,一说蘩漪。这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雷雨》的主人公究竟是谁?《雷雨》的主人公应该是周朴园,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背景、主题、情节。...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主题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讽谕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和双重主题说。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从文学传承的角度看,继承了之前作品主题;其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创作环境和自身经历共同促成了主题多样;其三,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是文字符号的多义性和接受的个体性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1.
从《雷雨》诞生的那天开始,关于曹禺剧作主题的讨论就形成了一场持久的纷争,甚至影响着某些剧作的出版和演出。(1)仅从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有关专著来看,似乎也未能就这场纷争的结束达成较为一致的理论认识。(2)显然,关于曹禺剧作主题的讨论将继续下去。这一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曹禺剧作主题之争的事实表明,主题的揭示将关系到作者创作、作品蕴涵和读者接受这三者之间的相干性,(3)需要着主题学的研究;同时,主  相似文献   

12.
《硕人》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说法:怜悯说、劝谕说、赞美说,前两种解读已被学者否定,赞美说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被接受。三种解读都把"庄姜"作为焦点,把第三、四章内容看成陪衬予以忽略。通过文本分析及对诗歌产生文化背景的还原,本文认为,送亲车马、随嫁人员与新娘庄姜一起构成了美好的婚姻。卫国百姓咏唱《硕人》其实是歌咏合乎伦理、国家利益、婚姻理想的美好婚姻。  相似文献   

13.
“他生未卜此生休”——论《长恨歌》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多年来就有所争论。概括言之,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讽喻君主说;二、爱情悲剧说;三、两重主题说。一九七八年十月,在西安举行的“古典文学学术讨论会”上,对此问题又有所议论,但仍未能形成一致意见。现在撰此短文,略加论列,管见所及,难免有挂一漏万之讥,谨希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4.
关于李大钊同志在一九二六年“三·一八”运动中的活动情况,学术界有三种不同说法。笔者作了一点考订工作,提出一些看法,仅供进一步研究者参考。三种不同说法是:一,说李大钊同志是“三·一八”天安门“大会的主席之一。他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二,说第一种说法不准。“这天(“三·一八”)上午李大钊同志和赵世炎同志等正在开区委会,没有参加大会,下午才去游行”;三、说李大钊同志作为“三·一八”运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不一定要和群众一起去参加斗争”。据笔者对有  相似文献   

15.
鲁迅1927年1月应聘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在职仅三个月,便遽然辞职而去。原因何在?说法有二:一说是“四·一五”国民党右派“清党”,鲁迅提出营救被捕学生,无效,当即愤然辞职,以示抗议。另一说是顾颉刚从厦门大学来中山大学任教,鲁迅不愿与此人合作共事,因此辞职。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觉得这两种说法,虽不无一定道理,但都欠准确,不够全面。为什么第一种说法不准确、不全面呢? 首先,这一说法与鲁迅辞职的日期不合。主张此说者,包括许广平在内,都没有参加过紧急会议,他们都不是这次会议的见证人(许广平当时也尚未与鲁迅同居)。许广平在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时期发表的一篇作品。关于《孔乙己》的主题 ,一直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话题 ,近百年来对鲁迅小说《孔乙己》主题误读种种情况可以归结为两类 :一为反对封建科举制度说 ;二为等级观念说。将《孔乙己》主题的探讨纳入鲁迅作品反“看客”母题系统来加以解读 ,揭示出《孔乙己》的主旨在于揭露抨击“看客食人”的现象 ,并具体分析其“看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老头》发表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举世公认,这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部杰作,更是《人间喜剧》的一颗明珠。但是,这部作品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已有彭启华同志的“戏剧结构说”(武汉大学学报,1983年第8期),还有谢家驹同志的“情节线索结构说”(中文自修,1983年第8期),我无意再增加一种说法,只是觉得他们的说法都显得有点儿牵强,没有道出《高老头》这部杰作的独特结构状态。一部作品采取什么样的结构,直接取决于这个作家是什么样的现实审美观即艺术观。巴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的名作《围城》自问世以来,其主题一直是学者们议论的焦点,人们不断地爬梳这一名作,总想给出一个令更多人信服的结论。由于观察角度、研究方法和所持的价值尺度的不同,持论者往往各论其是,见仁见智──“冲进逃出”的“围城”说、“爱情”说、“揭露现实”说、“人生境况”说、“新儒林”说、“忧时伤生”说等等,至今至少出现了十来种有相当影响的关于《围城》主题的说法。笔者认为,这些说法都存在着不够完美的地方,其中有些说法或扣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或脱离文本而随意穿凿,或论文时不“知人论世”。因此,笔者想谈谈《…  相似文献   

19.
《牧羊哀话》是郭沫若所发表的为数不多的小说中的“短篇处女作”,写于1919年2—3月间,同年11月发表于北京刊行的《新中国》杂志第一卷第七期。从发表的时间看,它是我国现代文学最早的白话小说之一;从题材上看,它开创了新小说写异域生活的先河;从主题上看,它首先揭起了鲜明的反帝旗帜;在风格上,它是新文学创作中抒情小说的滥觞之作。应该说,这篇小说是可以毫不逊色地摆在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代表的、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作品之列。倘若从中国现代文学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这两大根本任务而论,如果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学反对封建主义的第一声呐喊,那么也可以说《牧羊哀话》是新文学反  相似文献   

20.
《水浒》究竟写了些什么?传统的说法是写农民起义的.近年来有人说是写市民起义或市民斗争的,也有人既反对“农民起义”说,也不同意“市民起义”说.我以为,要确定《水浒》究竟是写了什么,需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考察,即:(一)梁山这支义军首领的组成成份;(二)义军的纲领、口号;(三)义军的活动场所和范围;(四)义军的斗争对象;(五)义军的其它行动.而这几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着的,把它们弄清楚了,《水浒》究竟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昭然若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