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俄国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先后给予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普列汉诺夫在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比较中,通过例举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力批判了民粹主义;列宁则从具体研究俄国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出发,揭示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从而彻底粉碎了民粹主义的理论基础。列宁认为,俄国资本主义有不同于西欧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只有具体分析,才能说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革命性质的判断,直接影响着革命策略的制定及革命力量的定位。关于列宁对俄国三次革命(1905-1907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性质的判断,传统观点认为前两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较新的研究则倾向于认为,十月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对三次革命性质的判断都是民主革命。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十月革命的定性上。列宁对革命性质的判断,始终围绕如何使俄国革命尽快走向社会主义这个中心。立足经济发展状况,列宁认为俄国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基于无产阶级同盟者的成分分析,列宁断定俄国三次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以政权更替为标准,列宁肯定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3.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是列宁对帝国主义各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析而作出来的。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获得胜利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把列宁这个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发现了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道路。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列宁和毛泽东同志这些理论,对于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以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列宁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中的理论与实践。列宁站在现代科技革命的前沿、把握科学的时代精神;抓住20世纪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在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实证主义思潮急剧增长之时,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他把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发展紧密结合,应用现代科技再次跨越了历史的“卡夫丁峡谷”,探索20世纪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学习列宁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现代科技意识、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在经济转变为世界经济的时期,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俄国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列宁在领导苏俄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外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把这一理论付诸实施,从而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利用外资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经…  相似文献   

6.
民族国家是近现代最为普遍的国家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学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列宁对资本主义民族国家有着丰富及极具洞见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分析了其初起及嬗变的历史进程及经济、政治诸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列宁看来,民族联系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列宁肯定了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揭示其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到帝国主义阶段所涉及的民主和民族问题的实质,并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立场出发,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建设性主张,在基本理论与实践方略上兼顾了民族国家之自决与无产阶级之联合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在他进行革命斗争初期,就十分重视革命理论的伟大意义。列宁在1902年2月写成了《怎么办?》一书,为俄国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这部光辉革命文献中,列宁着重批判了轻视理论、否定理论作用的经济主义思想,科学地阐明了革命理论在革命斗争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著名原理。今天,我们重读  相似文献   

8.
1917年10月革命以前,列宁的最大理论贡献,是全面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关系、本质特征和各种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并且根据这些科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特点,肯定了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可能性,阐明了一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时代胜利的全部理论基础,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认真地研讨这次飞跃的过程及其主要经验,对于我们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定会有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列宁“一国建成”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一战”期间或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以及列宁始终坚持“同时胜利”论 ,否认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 ,都没有准确反映列宁的思想。实际上 ,列宁最终也未提出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国内战争结束以后 ,列宁形成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 ,即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思想 ,对“社会主义”和“社会革命”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同一时空里,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分别写了论托尔斯泰的文章。开掘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宝藏,是发展世界文化的需要。因此,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对托尔斯泰的评论一直被后来人所关注。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对托尔斯泰的评论上,观点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首先,他们的认识方法是一致的。他们都一分为二地看托尔斯泰;认为托尔斯泰的创作是伟大的,托尔斯泰的学说是反动的。普列汉诺夫认为和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生活在一起是愉快的,而和思想家的托尔斯泰生活在一起则是“可怕”的。列宁也评论道:“做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做…  相似文献   

1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普列汉诺夫等苏俄文论家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成为国内知识分子自觉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的重要资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首先开始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理论进行系统译介和研究工作的人便是鲁迅.作者从鲁迅与普列汉诺夫的学术缘分,普氏“唯物史观”对鲁迅“进化论”思想的重建、鲁迅的“硬译”原则等三方面分析鲁迅对普列汉诺夫“唯物史观”的接受这一问题;以阐释文化立场在译介对象的选择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外生态思想史上,地理环境决定论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西方古希腊时期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其中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黑格尔、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观点值得关注。他们对此有着不同的论述,例如孟德斯鸠重视气候因素,普列汉诺夫重视生产力因素。对于环境决定论,学者们虽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各有其合理性。通过梳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发展史,我们才能对这一问题获得更好的理解。在生态危机全球化的当代,自觉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环境特别是生态因素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是实际存在而又无形的东西,它容易被人忽视,但其作用却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心理”思想是普列汉诺夫的重要的理论创见,他把“社会意识”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给予社会心理以应有的理论地位,并辩证地看待“社会存在”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发挥和发展。当前,合理汲取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思想,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民主党内,普列汉诺夫系统阐述了“工会中立”论,这一论点是第二国际时期关于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关系的错误表达,它基于政党与工会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分工,其后果导致无产阶级政党放弃对工会的领导权.普列汉诺夫的“工会中立”论受到了卢森堡的严厉批驳.卢森堡揭示了“工会中立”论的错误的理论根源和严重的实践后果.然而,理论上的不彻底使得卢森堡无力扭转第二国际中后期社会民主党的积极性作为逐渐弱化、工人阶级运动逐渐低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的哲学观深受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主张从本体论意义上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或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和经济学理论;他阐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辩证关系,阐明了哲学的阶级性特征,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6.
国内高校文学理论教科书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坚持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其论证上却存在问题:有意无意地或暗示性地把并未研究过人类艺术起源课题的马克思恩格斯拉进这个课题的研究者队伍中来;因为普列汉诺夫是马克思主义者,便将并非属于他的独家之言的艺术起源于劳动定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观点;强扭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话语作为论据;"为我所需"地选用理论资料与原始艺术资料;有意无意地表露出"终极真理"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应该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和自然-人-社会相互作用的物质变换理论以及从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论到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理论成果。构建区域生态文明的过程既需要上述理论助力顶层设计宏观决策,又离不开它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攻坚克难。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论的指导下,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实际出发,注重区域空间的平衡稳定、区域主体的和谐共生、区域资源的科学配置,从而创造出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新的生态文明主体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研究很多,而对其中后介入因素的判断,一直是刑法判断的难点所在,从评述刑法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的论争入手,就介入因素对原有因果关系的作用、条件等状况,作出比较分析,并概括出刑法因果关系及其介入因素的性质,可能有利于对其介入因素的正确判断。对刑法因果关系新介入因素判断的方法要求,重在分析介入因素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考虑其前后因素的合力问题、对前后因素作具体比较,并结合认知常理公正判断,这些策略性措施可能有助于对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的正确判断,值得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9.
物欲是人的普遍本性,是人创造一切的基本动力.所以,物欲的存在是天然合理的.但如果把物欲绝对化,成为一种物欲症,就会肆无忌惮地实施物欲型犯罪.物欲型犯罪是为谋求物质欲望满足而实施的侵犯他人或公共财物的犯罪,它包括经济犯罪和财产犯罪两种基本类型.改革开放以来,物欲型犯罪一直保持高发态势,这与物欲症泛滥和社会上大量消极因素存在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消极因素,主要包括拜金主义泛滥、病态高消费、贫富差距过大和犯罪机会大量存在等.  相似文献   

20.
腐败行为的产生有诸多原因,既有复杂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也有腐败行为人的心理因素。要从源头上消除腐败,就必须深入剖析腐败行为产生的诸种因素间的互动逻辑。以美国社会学家班杜拉的三方互惠决定模型为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中国的腐败是由特有的社会环境,对权力、角色、行为与关系的错误社会认知以及频发的个体腐败行为三种因素(互动作用)引起的。因此,应从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氛围、纠正社会认知偏差这两方面入手,构建三种因素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