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劳伦斯<虹>与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不同婚姻类型的分析,对劳伦斯<虹>与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的进行了比较:他们婚姻观的异同,他们对理想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和憧憬.理想的婚姻应该是精神到肉体融合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评论家对劳伦斯的评价褒贬不一,劳伦斯笔下的女性也备受争议。从莫莱尔太太和查泰莱夫人两位女性入手,探讨她们另类的与传统婚姻抗争和寻求自我的道路,并进一步揭示她们虽然有别,但都有同样根植于心灵的共性,即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现代人的婚姻伦理问题成了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话题。本文通过提出现今社会人们婚姻伦理中突出的问题,阐述社会潮流思想对待婚姻的不同看法,分析现代婚姻中的伦理问题,并倡导现代社会和谐婚姻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中美婚姻伦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使两国的婚姻伦理存在差异。在婚姻的选择上中国家庭注重整体利益,美国家庭则注重个人情感。这体现在中美两国不同的婚姻前提条件和婚姻决定权上。婚后,夫妻关系成为婚姻伦理的主要部分,中国夫妻的关系较为密切,而美国夫妻即使关系再亲密双方也会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与两国夫妻不同的家庭地位和相处模式密切相关。中美两国的离婚率和离婚原因反映出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中国家庭会本着"从一而终"的观念尽力挽回,而美国家庭则是用"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现代人的婚姻伦理问题成了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话题。本文通过提出现今社会人们婚姻伦理中突出的问题,阐述社会潮流思想对待婚姻的不同看法,分析现代婚姻中的伦理问题,并倡导现代社会和谐婚姻伦理观。  相似文献   

6.
《虹》--劳伦斯对和谐完美婚姻的追求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的小说《虹》以家族历史的方式展开,叙述了自耕农布朗文一家三代人的经历与变迁。体现了三代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也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完美婚姻的追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有关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情人》研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有从女性主义角度表达对康尼的不幸婚姻同情的;有批判劳伦斯过分渲染"男女性爱"问题的等等。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康尼和梅勒斯两性之间美满和幸福的性爱结合场面的描写,并且综观劳伦斯其它一些代表作中有关现代女性"夏娃"群像命运的探讨,进一步对劳伦斯毕生所探索的两性关系主题有了深入探索和了解。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劳伦斯努力构建现代"伊甸园"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D.H.劳伦斯的诗歌批评了工业文明对生态自然,人的精神以及人类社会的异化。本文试图从拟物论的角度来阐释劳伦斯诗歌中的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依据《睡虎地秦简》探讨秦国的婚姻伦理观念,首次提出:秦国的婚姻伦理观念分为官方和民间两个层面。官方的婚姻伦理观念是提倡“男女有别”,主要体现在国家行政权力和法律规定之中。民间的婚姻伦理观念有二:一是重功利、轻伦理的婚姻价值观;二是重视夫妻互爱,但仍是夫尊妻卑。  相似文献   

10.
简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玫瑰园中的影子》。分析夫妻双方的内心世界,貌合神离的婚姻。  相似文献   

11.
从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妇女》塑造的男女两性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在作品中想要通过伯基与厄秀拉创造出一种平衡、超然的和谐婚姻关系,并试图在和谐的婚姻关系之后找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成婚考验”是多发性、多重文化意味的叙事母题。今存汉语文本最早一则“比武招亲”故事,来自中古佛经。比武招亲情节性强、易于构成悬念,体现了一般性的民间习俗仪则,还多方面地表现出江湖亚文化伦理精神,有着多样性的认识价值。该母题使侠文学世界平添了不少喜剧氛围,给英雄命运增加了幸运因素,整个故事遂带有浓郁的史诗色彩。女性比武招亲往往需要具备如下条件:小姐有婚配理想化追求,小姐父母同意女儿择婿,女方往往是武术世家,有经济实力,在当地有较大势力,求亲男子要以武德服人,等等,实际上,招亲比武胜败,多操纵在比武女性自己手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和民间故事中,经常出现人与异类婚恋,特别是凡间男子与异类女子婚恋的故事情节。所谓异类,乃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在现实视野中指动物、植物等,在神话视野中则指神仙鬼怪等观念性对象。论文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把人与异类婚恋分为人仙恋和人妖恋两种,并探讨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选取解放区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反抗包办买卖婚姻、利用法律武器捍卫婚姻自主权的榜样刘巧儿,梳理来自普通民间的真实故事如何演变为家喻户晓的典型楷模以及不同剧作的发展演变,例袁静的秦腔《刘巧儿告状》、韩起祥的陕北快书《刘巧儿团圆》、评剧《刘巧儿》和评剧现代戏《刘巧儿》,突出在此演变中,故事的变化过程及时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的中篇小说《第三地晚餐》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作品中驴、羊和晚餐三个意象反复出现,驴和羊象征忍辱负重、弱势的女性,晚餐则代表两性之间的爱。小说背景阴郁、繁杂,基调苍凉低沉,小说结局男女主人公都重返家庭,共享美味的晚餐,表明作家的温情主义世界观和传统的婚姻观使她对建设和谐的男女关系依然怀有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在<聊斋>中,蒲松龄花了很多笔墨书写人与异类之恋,其中蕴涵着作家的哲学思考.人可以娶狐妖,涵摄兽类的雌性,但不能嫁给狐妖,进入异类的世界与体制,这种差异反映了蒲松龄在异类掩映下的性别歧视,流露出他自悲、自怜、自悼的情感倾向,当然也体现了他对爱情婚姻的深层体悟.  相似文献   

17.
右江农民运动开展后,提倡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号召妇女挣脱“男尊女卑”的精神枷锁;制定法令,保护妇女的合法权利和地位;倡导婚事新办,帮助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使根据地的嫁娶习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标志着少数民族聚居的右江地区婚姻制度大革命的开端,对以后的嫁娶习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一生都在努力探索男女之间怎样才能达到完满的婚姻关系,即男女双方肉体的和精神的完满结合,体现出他在性爱问题上的美学原则。因此,其作品对性行为的直接描写,也便是对性符号的超越。本文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劳伦斯的审美理想是要追求女性形象的完整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试论白蛇传故事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蛇传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深植于民间文化的土壤之中,有着悠长的形成发展历史,是一个动态流变的故事。在长期衍变过程中,白娘子的形象不断得到升华,逐渐从一条凶残邪恶的美女蛇转变成一位美丽多情、温婉贤淑、勇敢坚毅的人间女子。从人们对蛇女态度由厌恶向同情的明显转变中,传递出了女性地位变化的时代信息。同时,作为一个诞生于民间的人蛇恋故事,它受到佛经故事带来的异域人妖亲和观念影响,反映出了民众对于人蛇相恋的复杂态度,这与人们对性爱既渴望又畏惧的矛盾心理和对蛇既敬且畏的复杂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认为,在工业革命中,由于人们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夫妻或恋人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了机械的、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因此,人与人之间必须要建立一种积极的、和谐的关系,才能摆脱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厄运。"平衡"是建立这种和谐关系的基础。在他看来,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像天上的两颗星星一样,既要相互吸引,又要相互排斥,保持"完整自我",这就是劳伦斯的"星星平衡"原则。这个原则贯穿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由《儿子与情人》中男女之间的不平衡,到《恋爱中的女人》中男女之间的初步平衡,再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男女之间的完美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