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辽西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层序划分以寻找岩性地层圈闭,由于地震反射特征在地震资料上表现不明显,层序界面识别困难,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欢喜岭地区地震和测井资料,借助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连续小波变换来确定层序界面,建立了该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地震时频分析技术和测井小波变换进行层序旋回划分是较为可靠和实用的。沙河街组共发育有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2.
通过精细划分对比地层、深入分析层序结构、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综合分析了保山盆地的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在羊邑组二~三段内识别出了3类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根据划分出的各层序界面将羊邑组二~三段细分为9个中期、31个短期、66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垂向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结构类型及叠加样式等特征,重点讨论了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和对称型2类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类型。进一步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地层格架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利用孢粉、地震等资料划分辽东湾古近纪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孢粉气候信息函数的方法反演辽东湾古近纪温度和湿度变化曲线,将其划分为1个一级气候旋回,4个二级气候旋回和10个三级气候旋回,结合湖平面变化曲线分析气候旋回的作用,得出气候与湖平面变化相关性高、控制部分层序和沉积发育以及对烃源岩分布的绝对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据钻井资料、地层资料及相关地质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地质学多学科相结合方法,对鲁西地区晚古生代陆表海沉积进行层序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体系域与凝缩层的关系,探讨了凝缩层与成煤作用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鲁西陆表海沉积地层可划分为3 个三级层序和24 个小层序,每个三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凝缩层主要分布在海侵体系域顶部,即中期基准面旋回顶部,为1 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表现为微晶灰岩沉积,局部地区是深水泥岩;该区凝缩层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浓缩层有着本质区别,可全区对比;凝缩层与煤层形成具有重要的耦合关系,层序1 凝缩层为十四灰和下伏炭质泥岩,层序2 的为十灰和16 煤,层序3 的为三灰和7 煤组合,对应煤层的煤化作用开始时间与灰岩形成时间一致,可以用海侵事件成煤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地质、地震、钻井、测井及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新近系沙湾组从下向上依次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沙湾组层序一和沙湾组层序二,共识别出 3 个三级层序界面。通过对不整合面、整合面、初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等各级湖泛面的识别和对比,从层序的划分入手,对体系域、准层序组等边界的识别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新近系沙湾组的等时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6.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 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 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构建了碱1 井E23的基本旋回模式,划分了69 个短期旋回、4 个中期旋回和2 个长周期旋回,总结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的成因和特征,并探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意义,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干旱环境下的层序地层基本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选取黔西南地区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右江盆地的三叠系剖面进行层序划分对比,并重点对台地边缘剖面进行研究,将三叠系划分为8个三级沉积层序。在此基础上,通过与Haq等列出的三叠纪生物地层时代进行对比,建立了黔西南地区三叠系层序充填格架。根据三级沉积层序自下而上的发育组合将三叠系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SS1、SS2、SS3。本区层序充填特征亦反映了印支运动的3个幕次。印支Ⅰ幕,右江盆地为欠补偿型被动大陆边缘阶段,以构造沉降作用为主;印支Ⅱ幕,右江盆地进入过补偿型前陆发展阶段,由于南部板块碰撞的加强,沉积中心向西北迁移;印支Ⅲ幕,随着扬子陆块的全面隆升,西部盆地和东部台地区抬升消亡。  相似文献   

8.
摘要:在分析钻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对塔河油田西北部白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和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将白垩系划分为 1 个巨旋回、3 个超长期旋回、6 个长期旋回、16 个中期旋回层序。总体上显示为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可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 3 种沉积沉积体系,代表了湖盆演化所形成的 3 个阶段。综合地震属性分析,探讨了各长期旋回层序古地理特征,本区白垩系物源主要由古天山提供,沉积相带主要呈南北向展布,各类砂体向南部逐渐尖灭,受现今南高北低的构造格局控制,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运用Cross T A等人倡导的地层基准面原理,对TC2井进行了基准面旋回识别和高频层序划分:中期旋回与层序相对应,一般表现为完整的基准面上升和下降旋回,只有冲积层序(S11、S12、S13)缺失下降旋回沉积;上升旋回包括低水位和水进体系域;下降旋回属高水位体系域,其转折点是密集段;短期旋回相当于准层序。所识别出的3种准层序类型,与早期经典层序地层学的慨念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对砂层组的精细对比以及油气藏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应用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识别的不整合界面、最大水退界面和最大水进界面,将古近系双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SQⅠ包括双阳组一段和二段,分为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SQⅡ包括了双阳组三段地层,分为低位体系域和湖进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利用地震沉积学理论和方法,利用等时细分地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高位体系域中识别出强制性水退期沉积、各时期沉积体系的发育过程和沉积体系边界,在此基础上预测出双阳组比较有利的4套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天然气管输成本的影响因素入手,推导出在一定管道条件下,管输成本与运距、输气量的关系,从而说明了我国制定的按管输运距收费的办法有一定理论根据,同时也指出了其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实行国际通行的两部制收费办法的建议,为国家科学地制定管输收费方法提供了可作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改进我国天然气管输定价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我国现行天然气管输运价形成机制严重背离天然气市场发育的弊端,进而提出与国际接轨的建议,即通过分别确定管输企业年度应收服务费和按两部制设计用户运价率来制定管输价格。  相似文献   

13.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带制度是《石油天然气管道法》的核心部分,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管道安全保护带的主要性质、划定依据、权利结构等的认识并不统一。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带是以“不得危害和危及管道安全”为原则,以管道本体为中心,按照对管道安全构成危险的危险源性质和距离管道中心线宽度不等的危险等级划分的连续禁限作业地带,包括管道安全核心保护带、管道安全重点保护带、管道安全高危风险控制带。在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禁限作业等级地带,因危险源的性质、等级不同而成立不同的法律关系,共同构成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核心保护带、管道安全重点保护带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输气管道工艺计算稳态公式在管道设计和管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有关规范中常用稳态计算公式忽略了流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的实际,根据天然气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大部分通过远距离运输和销售,管道运行的可靠性对天然气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分析讨论了影响道运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提高管道运行可靠性的对策与措施,供管道运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油气仍是中国能源利用的主体,2030年之后在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超过30%,能源主体地位进一步体现。能源互联网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欧美及日本已结合本国能源特征发展出不同的模式。随着中国油气地位的提高,油气管网建设和运营规模不断扩大,油气管网将成为能源互联网中消纳可再生能源、建设智慧能源的重要参与者,并应融入能源互联网发展,加快油气互联网布局。梳理中国油气管网发展现状及前景,阐述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探讨中国油气管网与能源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模式,给出推动中国油气管网和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温、高速流动、搅动的影响使天然气在管道中易形成水合物而堵塞管道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管道入口处人工产生的质量流量脉冲在堵塞的天然气管道中的传播特点,采用时间分裂算法和TVD/Godunov混合格式对非完全堵塞管线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管线入口处的压力波动历史曲线来确定天然气管线的堵塞位置、堵塞长度、堵塞强度。为在管道堵塞的初期精确检测到堵塞的位置和长度,制定正确的清管操作方案,降低管线完全堵塞的风险提供了方法技术。对油气储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天然气管道项目融资风险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融资主体角度出发,通过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融资特点的分析,对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提出规避和控制风险的方法,以减少损失和不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为天然气管道项目融资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油气管道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如何保证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将油气管道垄断性投资转变为市场化投资的系统模式,构建适合油气管道建设需要的、新型的产业投融资体系。在明确油气管道投融资活动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基础上,项目融资模式应该采取BOT、TOT、ABS等三种模式。由于不同融资方式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地下通过权的法律性质不明,导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油气企业和土地权利人之间纠纷不断,给顺利推进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和维护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在法律上确认石油天然气管道地下通过权的性质,既是保护管道安全、保障油气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后期对土地的利用与开发、对管道的建设与保护、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明晰。设立地役权是解决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地下通过权纠纷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可以审慎思考构建地役权制度,通过充分发挥地役权制度的法律价值来弥补现行地役权的不足,以便推进石油天然气管道地下通过纠纷得到更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