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不同于其它资源之处在于它从事各种活动时,具有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意识,能否用市场机制配置该资源,众说不一,但人才流动的市场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高等学校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人才流动市场化的事实业已存在,在人才资源尤其是稀有人才的引进、开发与管理中,市场观念与机制也不同程度地左右着高校的组织意识与行为。 在人才流动市场化的过程中,高校如何规范市场行为、规避市场风险,占据人才竞争的主动地位,如何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现有人才,充分调动人才资源和各部门的积极性,获得更大的预期收益,做到未雨绸缪,研究人才流动的模拟市场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人才合理流动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流动已成为社会的一种发展趋势,对于高校,人才流动日渐成为高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从高校人才合理流动释义说开,分析了高校人才合理流动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并就高校如何通过保持一定的人才流动性来增强高校的生机和活力进行了具体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不仅对人才个体而言,有利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及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而且对于高校与区域而言,有利于高校引入急需人才、流出闲置人才,实现人才资源与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有利于促进区域人才分布结构合理化,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才流动中出现的"马太效应"是由于地位和名誉能够给人带来效用以及人才有成就需要而造成的。这种人才流动现状使流出单位人才匮乏,流入单位人浮于事;使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状况恶化;使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得不到应得的回报,从而导致社会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减少和未来人才资源短缺。国家应该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高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工作环境;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促进高校校际合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高校人才流动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促进区域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人才流动仍然存在编制管理制度不科学、人事管理体制不灵活、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体制性问题。因此,要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构建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支持人才互相兼职、规范人才流动行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人才评价标准的高校人才流动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转移的国内高校人才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人才流动对于学科发展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社会中人才流动的本质就是人的知识的转移和扩散。本文通过对知识转移经典模型的分析和评述,对如何实现高校人才的良性流动进行思考,提出了从继续学习、岗位设计激励以及多元化发展,加强跨学科、跨机构合作等方面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提升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才流动既有来自人才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原因。高校人才只有通过有序流动,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层次人才是"双一流"建设中各大高校和地方政府竞相争夺的紧缺人才资源,由于高层次人才的过度"符号化"衍生出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失序。而高层次人才的"符号化"是一种复杂的生产机制作用下的结果,表现为以"符号"为中心形成"符号—资本—符号"和"符号—技术理性—符号"两种运作逻辑过程。因此,需要从"符号生产"的新视角深入分析高层次人才流动失序的生产机制,进而重新建构高层次人才"符号"的意义,阻隔高层次人才"符号生产"的运作逻辑,从而促进高层次人才流动从失序状态向有序状态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人才流动是人才实践活动的一种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经济社会(人才客体)发展和人才自身(人才主体)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研究人才流动这两方面的客观必然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才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一样,只有进行合理的配量,才能发挥其最佳效能.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本文就人才流动的重要性,流动的形式、特点、利弊及合理化途径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就必须要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科学人才观,转变传统的人才考核、培养、选拔、发展与使用机制,更新观念,改善和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空间,使各类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从而实现人才强校战略。  相似文献   

12.
校际辅修是突破原有校际边界、共享教育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机制,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制度的创新。北京邮电大学面向学院路地区高校开设通信工程校际辅修专业多年,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文章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相关探讨,同时针对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认真分析目前人才培养的形势,看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才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之问"表达了钱老对我国教育的厚望、重托与忧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发问,发人深省,催人思索。这需要从我国大学教育的精神、理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去反思。只有按照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自主办学、自由创造,营造宽松宽容的学术环境,重塑大学的人文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才可能出现杰出人才涌流的兴盛局面。  相似文献   

15.
人才流动中地区失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事业的进步,国际进程的加快,都需要人才充分流动起来,通过优化配置,实现人才效用的最大化。但现阶段,我国人才流动却向着地区失衡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大,这种地区失衡的人才流动趋势更加明显,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和谐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完善人才市场、缩小地区差距、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等措施,来缓解或改善因人才流动地区失衡所引起的经济发展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需求不断向高层次迈进,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的重要基地,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如何选拔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油助力,是高校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作者在赴巴墨高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巴墨高校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的做法,分析了其对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可资借鉴的地方,以期为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才集聚环境指的是某一地区能够吸引人才到本地工作且能长久为本地服务的多种宏观环境要素的总和。中国有二百八十多个地级城市,它们在人才集聚环境方面存在诸多共同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人才集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人文舆论环境、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国内外大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并指出沈阳在具备了优良高等教育的环境下,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一座"大学名城"。论述了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应发挥大学的科研人才优势,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强国"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一大重要发展战略,体现我国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国对人才发展的高要求。我国把"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新局面。人才引进是人才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集聚的重要方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各地区间人才的合理流动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人才引进政策上,我国鼓励多方式引才并努力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给予引进人才多方面的优惠待遇,以满足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当下我国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各地区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抢人大战"的势头从未减弱。而目前人才的缺失是不少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西部作为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人力资源远不如东部地区,人才的刚性引进方面劣势明显,要想弥补其在东西部人才争夺中的不足,西部地区必须加快转变引才方式,将柔性引才作为开展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就柔性引才的价值诉求看,实行柔性引才是发达国家解决人才问题的成功经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更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柔性引才方式对西部地区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但人才引进难、集聚效应差;人才国际竞争、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西部地区刚性拥有充足的人才越来越困难;柔性引才是国内外解决人才问题的普遍方法,尤其值得西部地区学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在人才的柔性引进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柔性引才的基础条件薄弱;刚性引才惯性突出、柔性引才意识明显不足;国内外人才管控力度强,人才柔性引进空间小;"柔性新人"与"单位旧人"存在矛盾。为此,西部柔性引才需要加强以下路向研究与实践:一要创新人才观念,增强柔性引才意识;二要进一步优化引才政策,拓展柔性引才空间;三要挖掘西部资源,丰富柔性引才方式;四要借助互联网,打造"互联网+"智慧型人才柔性引进新模式;五要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打造柔性引才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各类人才。高校只有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加强学风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