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孝道在大学生德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文章联系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和思想道德现状,提倡弘扬传统孝道之精华,赋予孝文化以时代内容,从而为高校培养道德优秀大学生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传统孝道文化对感恩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养亲敬亲尊亲、博爱及生命教育3个方面。以传统孝道文化为视角,反思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表现,认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是传统孝道文化在历史传承上的脱节、社会功利化的驱使、代际关系的转变和代沟问题的加剧、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错位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高校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即在传承孝道文化精髓、拓宽孝道文化载体、构建传统孝道文化教育长效机制中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党员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现实承受者,其思想意识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理性分析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党员传统美德消解的原因,构建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有机结合的教育机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着个体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及核心价值观。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全面认识和深刻体悟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及重要性,取其精华,以使其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这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孝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伦理规范。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含丰富的和谐思想。高校弘扬孝道文化,把孝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老子的智慧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唤醒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人格特征,着力挖掘《道德经》的智慧,就大学生如何端正对道德修养的态度,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实践传统美德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旨在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精华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在人类伦理、道德、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的思想道德传播中应该充分汲取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发挥儒家思想在大学思想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道德人手,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以及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对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正确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不失保守地将西方文化的精髓纳入其中,形成文化认同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关于文化认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仍然不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改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确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充分认识文化认同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文化认同中的作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其精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广泛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担任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在大学生德育中合理吸收孝文化十分必要,为此应将孝文化融合到大学生的德育路径中。这一融合要着重做好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大学生知、情、意、行的转化,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熏陶中增强道德教育的内化力。  相似文献   

12.
站在道德信仰这个全新的视角上,我们发现孝道观念在当今社会的沦丧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唤醒国人心中的“孝”感,使传统孝道回归家庭,并继承其中的合理内核,通过采取孝道教育的方式,在全社会建立起对孝道的信仰,使之成为传统道德信仰与新时期道德信仰的连接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国民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孝德不是孤立的,它和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其他德目是交融的。这种交融是由于孝德本身的修身特征所决定的。认识和理解这种交融,对于弘扬中华传统道德,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4.
传统孝德观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在培养人们修身立德,和睦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始基作用,是现代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加强孝德教育关系到公民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性格的塑造,对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传统的道德教育审视当前的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现状,通过孝教育、尊师道、修身律己的传统思想加强和提升当代未成年人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儿童价值观教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这一体系中有积极、合理的成份,也存在消极、糟粕的东西,这为清末民初中小学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创造了重要的文化条件。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在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背景下,传承了“以孝为先”“忠恕之道”及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传统价值观教育优良传统,也摒弃了愚忠、愚孝的腐朽教育内容,同时吸收了西方近代公义、公德、权利平等、遵守法律等德育元素。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一方面深受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的影响,当新的价值观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时,传统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引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动,而文化异动与价值观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此外,近代先进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理念的反思以及对西方道德与文化的审视也推动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相似文献   

17.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新的孝道包括:赡养之责、敬重之心、关心理解之情,发展“孝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由之路,是理顺人际关系、治理国家的有效途径,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孝文化需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益的新型家庭伦理道德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注重“孝”道德教育与法律调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善事父母"是传统孝道的价值核心,包含"孝心"、"孝行"和"孝法"等道德要求。其根本缺陷是轻视以至忽视子女的正常要求和发展,由此而产生"善事父母"与"善待子女"相悖的道德悖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伦理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继承"善事父母"传统孝道的合理精神,彰显其现代价值,把"善事父母"与"善待子女"统一起来,是当代中国家庭道德建设领域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孝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自强不息、爱国主义精神和敬养老人、勤俭节约的意识以及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引导,让青少年从传统孝文化中多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儒家关于民众道德教化方式的省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儒家关于民众道德教化的方式可以梳理为五种类型。这些道德教化方式表现出 ,“德治”是实现民众教化的基本方式 ,“孝悌”观应该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道德教育其实质是教育人如何去“爱”人和“敬”人 ,将家庭“孝悌”伦理视作政治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础 ,可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统一和一元 ,但也造成了“孝悌”观念泛化的流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