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国内调研、国外考察、查阅国内外文献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疏浚土综合利用的现状和特点,找出国内疏浚土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提出今后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结果表明: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水平远落后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当前影响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的因素除技术问题外,还存在认识理念、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建设和利益分配等非技术问题;今后我国疏浚土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主要包括吹泥上滩新工艺、新型疏浚装备的研制和开发、疏浚土综合利用多样化处理技术、加强疏浚过程环境保护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低变质煤的热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低变质煤的储量十分丰富,对其充分有效的利用可以极大的缓减当前资源紧缺的现状,同时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对低变质煤进行热解处理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微波热解技术是一种节能高效、加热速率高、反应速率快的新型煤炭转化技术,在煤、油页岩及生物质等综合利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在对我国低变质煤资源性质、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煤的低温热解技术及微波热解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和利用情况,研究了低变质煤的热解特性。  相似文献   

3.
简讯     
南京土工合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河海大学建立南京市科技局于日前批准 ,同意以河海大学为技术依托 ,联合江苏远大新纺织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组建南京市土工合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土木工程材料 ,2 0世纪 70年代才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 ,其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如化纤、合成橡胶等为原料 ,制成各类产品应用于土木工程中 ,发挥加强及保护土体的各种功能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利、电力、环保、交通、国防等工程领域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河海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土工合成材料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及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4.
土钉墙支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深基坑开挖支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岩土系统工程问题 ,涉及到岩土力学 ,结构力学、工程施工等方面内容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技术是近二十多年来在我国逐步涉及的技术难题 ,除了包含典型的强度、稳定与变形问题外 ,还涉及到土与结构物的共同作用 .由于其技术复杂 ,又有较高的经济指标要求 ,所以基坑支护技术的科技进步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在基坑支护技术中 ,土钉支护 (SoilNailing)技术是一项具有突出优点和显著经济效益的新技术 ,具有施工简便、安全、经济等优点 .2 .土钉支护技术[1]土钉墙又称锚钉墙 (soilNail…  相似文献   

5.
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领域,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新材料产业是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淄博市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迅猛,在产业基础、人才技术优势、品牌影响力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同行业前列。本文对淄博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我国人为土划分及归属的认识与深化过程,认为其研究特点表现为:我国人为土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农业土壤领域,水耕人为土与旱耕人为土的诊断特征、理化特性、剖面形态等问题是关注的重点;日益强烈的人类行为对土壤造成的影响在人为土研究领域日趋活跃。从人为土的成土过程来看,农业文化、习俗、科技等是农业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构成人为土丰富的文化属性。结合其文化属性,对充分认识人为土的古代成土过程,认知土壤多样性,理解土壤的人文内涵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由现有的生产领域向更为广泛的人类生活领域拓展,高度智能化的机器人技术开始向人类在教育、环境、社会服务、医疗等领域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发起挑战,小型化、轻量化且更加接近实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断地被开发研制出来。同时,人们也对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8.
碳化硅陶瓷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材料,它在工程领域和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文章简述了碳化硅陶瓷的发展过程,综述了其在陶瓷球、磨料磨具、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展望了碳化硅陶瓷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高技术碳化硅陶瓷的重要应用,提出发展碳化硅陶瓷生产技术应有紧迫感。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电力电子器件的理论和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高频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有效地保障城市安全供水 ,对某公司的主要供水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通过变频技术 ,软启动设备及PLC控制等新技术的应用 ,使城市的供水质量大幅提高 ,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设备稳定安全运行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工程领域涉及工程领域以外更为广泛的领域。由于非工程领域创新问题难以表述和求解,创新缺乏具体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已有创新技术和方法可操作性差。本文就创新理论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对非工程领域创新理论研究和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工程领域创新理论的方法与实现技术上的拓展,构建了非工程领域的创新实现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在西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存在的不良循环关系,全面分析了西部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在明确人力资本内涵的前提下,认为破解这种不良循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并从西部经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综合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在工业化进程中,湖南在综合与经济效益方面、河南和安徽在信息化和科技含量方面、湖北和山西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动与人力资源利用方面、江西在环境状况与能源消耗方面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中部六省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培育城市群增长极四个方面加快中部区域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综合利用是时代的要求,矿业政策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文章分析了江西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江西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对策,建立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矿业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智慧法院建设背景下,全国各级人民法院高度依赖技术外包公司提供智能化数据信息服务,可以说大数据技术在人民法院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给人民法院的数据信息利用与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文章以H省F县人民法院的数据信息利用与安全保护实践为样本,对数据信息收集环节、应用环节、公开环节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数据信息利用与安全隐患的防控路径,以期对人民法院的数据信息利用与安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旅游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环节,自然型农事活动、农村的人居环境等各种旅游资源的凭借要素应得到综合配置.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开发规模小且档次低、产品开发程度粗浅、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等资源利用问题;提出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对资源进行因人而异的开发,需要构建核心产品域、辅助产品域、扩张产品域三个层次的产品体系;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湘潭园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聚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对两型社会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国内外的代表性园区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或者教训.湘潭工业园区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园区定位模糊、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关联性差、聚集效应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借鉴国内外园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湘潭园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开发利用现状、社会、技术、生态视角构建了盐城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体系,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研究发现2009至2016年滩涂资源开发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技术、经济子系统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社会评价子系统总体呈上升趋势,仅2012年出现下降,生态环境子系统2009至2011年评价指数下降,2012后呈逐年上升趋势。由此从生态环境建设、开发利用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盐城市滩涂开发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流通业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是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之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1—2010年北京流通业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北京流通业资源利用效率在"十一五"时期较"十五"时期有了很大提高,这表明在整个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环境下,北京流通业的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生物安全法的风险防控机制旨在平衡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应用、生态环境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之间的内在张力,体现并遵循生物安全法的价值理念。风险防控机制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三方面组成,其有效运行需以科学判断的风险评估为前提,适度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手段,实现风险管理的最优化路径选择,并突破单向度的路径依赖,以实现全面的风险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