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观点,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深化企业改革、搞活企业的方向和原则。 一、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因的认识 认清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因,是正确理解两权分离方式和设计两权  相似文献   

2.
按照马克思所论述的“两权分离”理论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已走完了十一年历程。“两权分离”理论能否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度分离,是不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两权分离”与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如果肯定“两权分离”理论的实践意义,那么,在今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对其分离的程度、性质和种类应如何界定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论共有制     
本文把扬弃个人所有权而构造共同所有权的产权制度称为共有制。共有制的本质是一个所有权,即共同所有权,不存在“双重所有权”,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的本义是共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共同所有权的分权构造是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的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4.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理论在东西方存在不同的理解,应区分国有独资企业与国家持股公司中两权分离的不同内涵,以及国家对两种企业财产取得所有权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点)两权分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是旅游企业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文章就两权分离的积极作用、前提条件、主要形式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两权分离理论的不彻底性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关系的基本思路,也是重新构造国有企业经营制度的理论依据。但是,企业体制深入改革的实践严峻地告诉我们:近十年来一直奉行的两权分离理论,实际上是很不彻底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很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也难以建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适的经营机制。(一)两权分离不能使国家与国有企业产权边界明晰化。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从逻辑和历史统一出发,运用实证方法,纵观东西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具体地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中两权分离或合一的状况、趋势。论证了企业制度实行两权分离的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指出在不具备必要前提情况下,我国国有企业扩大、推广两权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经营权对所有权的侵犯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现实的出路在于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逐步形成多种产权结构形式并存和竞争的格局。对竞争性国有企业,可以继续实行两权分离制,但要逐步创造使所有权和经营权达成客观利益一致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原则处理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两权基本分离的具体模式如何建立,企业自主权如何扩大,国家所有权如何运用等问题,都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两权分离及其模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实质,是指在处理国家与企业的法律关系时,既要保证国家对国营企业所具有而对集体所有制企业所没有的某些“特权”,又要使企业富有生命力和具有充分的自主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特别是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关系,方法就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当前我国农村进行的重大制度改革,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不断强化农民对于土地的实际控制,不断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可以实现农民土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四到户",可以实现从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转换,这将对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否能最终达到增强企业的活力,使全民所有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认真思考的理论课题。我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只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第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国有资产作为准公共物品,因其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而导致了管理的困境以及委托代理的激励不相容等问题;要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的高水平管理与高效使用,关键是要在产权改革和治理结构改革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对资产运行中各主体均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取公法与私法二元划分法,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分为公法关系与私法关系,旨在明确高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界限,规范高校权力的行使,保护学生权利。在学生的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可寻求合理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自设立之日即存在着各种矛盾,学校法人主体地位不清、政府干预过度、配套制度滞后、政府和学校之间产权界限模糊,使高等教育传统理论在我国大学发展中遭遇碰撞,高等学校在办学实践中法人权利与政府行政权力、与社会力量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高等学校法人内部也存在诸多困惑,大学"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传统在我国本土化发展与适用中遭遇困境。  相似文献   

14.
大学边界扩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边界是由其内部的交易成本决定的。当边界扩张所导致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扩张便面临极限。我国公立大学的边界扩张基本上是"原版复制型"低层次平面扩张,并因其外部性特征明显,经营者普遍缺乏成本意识。政府与学校的合作一旦偏离国家目标函数,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就会被无限地宽容。公有产权下特殊的自我借贷关系,在创造大学边界扩张的同时,也创造出大学与市场机制内在联系的断裂。公立大学科学的发展观依赖于政府供给低成本的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其对股份制的分析及预见.它认为,由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企业逐渐向股份制演进,形成"两权分离",即企业财产所有权和占有(即法律上的经营权)的分离是客观趋势;"两权分离"必然导致企业财产占有使用社会化.由此出发,马克思曾设想通过股份制实现社会主义,但"反修"使马克思科学的股份制理论被长期淡化,形成社会主义经济的近百年曲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直接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科学的股份制理论,实现了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理念的一大突破,即使股份制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可以把这种"新公有制"称为"股份制社会主义",它实际上也是在"重建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语),为包括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在内的共产主义创造经济和主体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紧急状态下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的需要,国家享有必要的紧急权力,其中包括限制或剥夺公民基本权利的权力。由于紧急权力的超强势地位,其侵犯人权的危险极大地增加。为避免这种危险的发生和专制的出现,必须对紧急权力加以宪法和法律上的规制,建立紧急状态下的人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发展经过危机的潜在爆发期;危机的爆发期;危机的消散期。针对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阶段性,应建立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机制可以从预防,处理和反思三个方面着手,再根据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制定预防机制,监控机制、联动机制和危机的善后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治理效能决定了大学治理向现代化递进的成色,其有效性需要在权力—权利的双边互动关系中呈现。中国大学治理呈现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的趋势,且治理成效显著。在权力逻辑中,由于大学权力精英治理事实与民主参与价值之间的疏离,需要廓清各行动者权力的边界。在权利逻辑中,大学治理要切实保障利益相关者权利,将这一旨趣确立为界定与规范大学治理的核心机制。基于此种认识,大学治理必须坚持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以利益相关者权利确立大学治理的根基、以法治凝聚大学治理的共识、以集体行动创造大学治理动力、以质量文化提供大学治理支撑,由此确立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基点,提升大学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麦考密克和拉兹都曾经主张清洁空气不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客体。雷奥梅、沃尔德伦和马默却主张清洁空气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客体。首先,我们应该区分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生成”。其次,我们应该区分个体独立享用的公共物品和集体共同享用的公共物品。享用的非排他性和享用的集体性是两种不同的特征。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并不妨碍一部分公共物品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对象。个体能否独立享用某种公共物品,才是决定这种公共物品能否成为个体权利客体的关键。由于清洁空气等公共物品具有个体独立享用性,公民个体在理论上可能对清洁空气等公共物品享有权利。我们可以通过权利的利益理论论证个体环境权利的存在。因此,将环境权利写入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不存在理论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麦考密克和拉兹都曾经主张清洁空气不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客体。雷奥梅、沃尔德伦和马默却主张清洁空气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客体。首先,我们应该区分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生成”。其次,我们应该区分个体独立享用的公共物品和集体共同享用的公共物品。享用的非排他性和享用的集体性是两种不同的特征。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并不妨碍一部分公共物品可能成为个体权利的对象。个体能否独立享用某种公共物品,才是决定这种公共物品能否成为个体权利客体的关键。由于清洁空气等公共物品具有个体独立享用性,公民个体在理论上可能对清洁空气等公共物品享有权利。我们可以通过权利的利益理论论证个体环境权利的存在。因此,将环境权利写入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不存在理论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