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强调了王安忆的小说所描写的生活不是上层阶级的生活,而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王安忆以生活为切入口,在小说人物心灵世界建构的突破与成熟的过程中,突显出耐人寻味的生活哲学和生活美学。王安忆在生活经验与审美意识上的趋于复杂,在她的小说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当然毫无疑问也是她作为一位杰出的现代小说家走向成熟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独特的个人经历形成了张爱玲独特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体验。然后结合文本阅读 ,详细地分析了在其悲观主义的人生观、人性观、审美观的影响下 ,张爱玲在小说中冷静地掀开生命那件“华美的袍子” ,残酷地描绘了人生的虚无荒诞 ,呈现了人性的自私丑陋。从而阐明 ,张爱玲的独特的小说世界来自于她独特的心灵世界 ,并由张爱玲这一个案引起人们对小说创作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作了有益的探索,构成了她的小说语言的十分独特的标识。虽然她一直努力去创造一种没有标识,没有风格的抽象的小说语言,但是,当我们对王安忆前后所发表的作品在语言上做了比较和分析之后,我们的确感到了她的小说语言的独特。她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让我们比较清楚地感到小说语言的物质部分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创作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位,其创作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通过对王安忆小说的综合分析,从中梳理出其小说是作家心灵世界再现,以及一直创新和求变的创作理念,指出了王安忆率性书写自我感受→对民间生存问题的挖掘→对都市人生的描摹→回首来时乡村路的小说主题沿革变迁的痕迹,从而探寻其小说创作发展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就是写“人”。  相似文献   

5.
赛妮亚在<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误区>一文中指出王安忆创作的三个问题,即"欲望化写作与小资产阶级情调","个人悲观和虚伪的艺术"及"追逐时尚".而本文认为王安忆一直是一个严肃关注人内心世界的作家,她对人生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贯穿她写作的始终,因此有必要对这样一位创作时间跨度长、数量多、风格多变的作家评价时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认为,传统小说只能反映外部客观世界、不能真正体现现代西方人纷繁复杂的意识活动。她致力于开发小说创作的新园地,将创作焦点转向人物的精神领域,在小说实践中通过采用音乐音响、时空蒙太奇、印象主义等手段揭示出现代人的心灵世界。伍尔夫的创作实践标志着一种新型的非叙事性小说模式的诞生,拓宽了小说艺术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解读《长恨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的分析 ,指出王安忆小说创作中对上海昨日生活场景的独特理解 ,并且围绕小说主人公王琦瑶的性格和命运 ,探讨当代女作家创作中的角色转换以及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安忆的创作不论是在纵向的自我比较中还是横向的同行比较中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她以家常生活作为载体,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创作出独特的更具震撼力的普通人的传奇.在当代的背景下,她继承又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创作手法,不以虚、反以实创造出意境之美,寻找到了工笔和写意之间独特的平衡点;拓宽更新了语言的使用,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的小说创作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他的文学触须能够通过人物外在和内心矛盾冲突两个纬度,从日常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中,对“人心世界”进行解构,创造富有精神内涵的鲜活人物,表现人心和人性的复杂和深邃,建构世俗生活中人的心灵景观,寄予对生命存在的深刻思考和意义追问。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的小说一以贯之地强调女性柔弱而绵长的旺盛生命力,她以细腻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娓娓叙说着一个个女性的令人感慨的命运与灵魂,她的小说创作彰显了一种特有的女性经验与女性书写。她创作的《妹头》和《富萍》再次向我们呈现她的上海,一个处处浸透了张爱玲又处处浮凸着王安忆的上海。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小说创作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作家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历程上矗立着三个里程碑,它们分别以《小鲍庄》《叔叔的故事》《长恨歌》为代表。对这三部作品进行剖析,我们既可以看到王安忆小说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大气的轮廊,又能揭示出其创作底气的不足。我们期望王安忆能铸就她小说创作的第四块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以其多变的色彩,不同的风格,不断地超越自己而给文坛带来了求新求变的新质。她创作风格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对文坛评伦家过去观点的挑战。王安忆小说以展示上海文化为审美对象,文中细腻委婉的笔触,对女性命运的历史关注,都标示出作家个人化女性写作的鲜明特征。小说创作中透露出深切的悲剧体验,是作家理性感受的升华,封闭性的情景设置,又使她的作品超越了世俗的时空,体现了王安忆更高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葛水平作为一位有独特风格的山西作家,不仅因其高水平的小说创作而备受关注,还有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她的散文集《心灵的行走》中的诸篇,或发思古之幽情,或记游历之感叹,或怀亲人之思念,无不内蕴着她后来小说中的一些元素。在她的散文中不仅有对乡土情怀的坚守,更表现出难得的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对生命意识的高扬。通过揭示葛水平散文的这种美学意识与文化情怀,有利于理解她的文学理想和创作特点,进而也更能确认葛水平在山西文学界乃至当下文坛中所处的坐标。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创作了不少都市题材小说,这些作品对城市风景给予了特别关注,这种热情描写人物活动场景和人的生存环境的笔法,隐含着独特的创作情怀。细腻、真切的工笔描绘之景显示了珍藏城市历史的动机;想象化的心理感受之景传达了价值立场,闪烁着理性光辉;意境渲染之景流露出慈悲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她一改80年代的语言风格而追求语言的“抽象化”,去实践其创作理论。本文从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和塑造能力三方面分析《长恨歌》抽象化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坚持小说的故事性和叙事艺术,她讲的故事具有日常生活化和关怀人性与人生的特点;王安忆提出"小说的物质部分"强调小说的情节应当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是为了强调小说中理性的力量,总结创作规律,从而超越个人经验来进行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的叙事,无论是视角的运用、叙述者类型的选择,还是对时序的安排、叙事语言的提炼,都形成了显著的特征,而这一切特征的形成都与王安忆现实主义的立场、立足于"心灵世界"的文学主张密切相关,同时也是王安忆文本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王安忆的创作与前期相比无论纵向还是横向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她选择家常生活作为载体,但是并不单纯意味着对于外在物质化生活的重视,而是更关注人物的心灵世界,并以此为核心创作出独特的更具震撼力的普通人的传奇,创造出了一个属于我们本土文化的新颖世界.她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简单却神奇,从容且真实,以默契的方式在不同的艺术世界之间相互回应着,使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有了一种诗意笼罩之下的真实,有了一种平淡中升起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桂籍海外华文作家陈谦在自我审视与内心质询中实现了“自我”言说的建构,展演了跨越与交融的多重属性以及智性的生存哲学;通过细致而绵密的语言,陈谦的小说也表达了“跨域女性”心灵敏感而柔嫩的感知力。直击跨越中的内心真相,书写交融后的心理真实,陈谦小说通过文字还原跨文化场域间的心灵体验,最终建构起独特的书写“跨域女性”心灵世界的叙事伦理。  相似文献   

20.
童年意象的运用是王安忆小说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成长中的儿童"是王安忆小说中特有的形象.以儿童形象为象征载体进行文化批判是对童年意象的出色运用.儿童视角的发掘使王安忆的小说取得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也使细节化呈现文本的艺术表达方式与文本的精神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儿童视角的运用还让作家能以旁观者的眼光看世界,保持了独立、警醒的创作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