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思想史上留下独特的思想轨迹 ,是两宋文化哲学开山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化史上,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以平民价值为取向,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留下独特的思想轨迹,是两宋文化哲学开山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化伦理是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伦理态度,是不同文化主体之间伦理关系的体现,它涵盖着文化生态伦理。毛泽东文化伦理思想是其文化观和文化理想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它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对文化的主、客体及文化本身之间的关系的伦理审视和理性思考。毛泽东文化观和文化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之所以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构筑了一个折中主义文化观体系。其原因是:首先,梁漱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折中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次,则是受其绝对整体主义文化观和主观文化论的影响;再次,是因为梁漱溟不能正确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辨证关系。通过对梁漱溟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其文化理论的得失的考察,可以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提供某种程度上的学理上的参考。而梁漱溟早期文化观本身有关内容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他一生非常重视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工作 ,并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和社会主义文化观。在其社会主义文化观中 ,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思想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推陈出新的思想 ;严谨、求实的思想是其社会主义文化观的主体和最杰出之处 ,于今天、将来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提出"中国粮食文化观"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为耕者谋其利,为食者造其福"的中国粮食行政文化观。认为粮食行政文化观的理论基础是"农为政本";粮食行政文化观的实践途径是粮食制度;粮食行政文化观的传承渊源是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进程中的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致力于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分析解决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问题 ,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角转换 ,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时俱进 ,不断达到新水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为指导 ,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不仅忠实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原则、基本观念、基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一脉相承,而且又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文化,那就是人类历史文化整体发展的视点以及唯物史观,他把中国文化置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来考察。马克思中国文化观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西方人的中国文化观,而他对东方文化的认识则是他的中国文化观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石。马克思认为中国文化是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互结合为基础的闭关自守的文化,但它是人类文化活的化石,有着一种坚韧的优秀品格;并指出要想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历史性的进步,就必须打破封闭自守的状态,对社会进行彻底改革,使中国融入世界历史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既是马克思的东方道路理论得以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新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以"新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和"东方道路"的思想维度出发,马克思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业已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观、价值观和价值实现观为基本内涵,以理论视域的世界历史性和思想维度的现实性、价值评价的历史性和辩证性、价值实现的开拓性和创新性为本质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如果说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东方道路理论"的原创建构、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新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的话,那么,其当代意义则主要体现在不仅为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和"东方道路"的思想维度,而且为实现其创新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1912年-1918年是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年毛泽东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的影响,形成一种新旧交替的道德人才观。本文扼要分析其成因和内涵,并对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学界长期有一种观念认为吴宓的艺术思想是芜杂且悖论丛生。本文从吴宓非系统性的论述中归纳出了他的思想路径,看其如何架起了中西古今文化的桥梁。他在诸多文章中所介绍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只是他思考的起点,即艺术门类之间存在性质区隔。他的思想成果真正体现于他结合中国文化思想所创造的"三境"和"音律"两个概念。与传统保守的古典主义不同,其艺术美学的思想核心是坚守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黑塞一生深受中国文化浸染,尤其偏爱老庄。以老庄为代表的中国道家思想不仅影响其生活和思维方式,并广泛浸润其文学创作,成为他构建自身文学审美观的重要精神依据。如万物源道的人生悟境,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上善若水的处世态度,循环齐一的生死之道等。黑塞垂青中国文化精神,并非出于逃逸西方文化之初衷,而是希望经由东方这个“他者”来更好地反观自身、找寻自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系统地评述了胡适关于文明内涵的界定和中西近代民族文化意识的比较,进一步阐述胡适建立在比较、反省基础上的再造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指出这是一种开放的、主动汇入世界现代文明潮流的有效途径。因此,胡适文明观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仍不失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作品体现的思想也是多元化的。《西游记》塑造了各种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文化的特点,即对女性的歪曲和歧视,以及作者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权视角出发,把女性塑造成了色欲、食欲、情欲的化身,从而显出吴承恩作为男权文化中的一位男性作家,摆脱不了已成为骨髓血液的宗法文化积淀的制约,不可能脱离所处时代和整个民族心理去制作,具有视女人为祸水这一落后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根据政治变法的需要 ,从西方文化中去寻求真理 ,并用传统文化来诠释外来文化。同时 ,又用他所理解的外来文化来改造传统文化 ,使他所建构的政治思想呈现出“不中不西 ,亦中亦西”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在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共同推动文化现代性建设的历史进程里,吴宓从自己的固有文化视域出发,以《学衡》这一明确反对新文化运动偏激取向的刊物为依托全面展开了对整合的文化现代性理路的深入思索。这种整合中西传统文化精华建立新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现代性发展思路体现出了比新文化阵营更为健全的文化心态和比一般文化保守主义者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对其展开重新分析和评价将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思考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多种可能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一生与书为伴,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无所不读。他是出色的作家,更是优秀的“读”家。鲁迅对读书,有自己的思想:明确的读书目的,坚定的读书信念,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此文从阅读目的、阅读情感和阅读方法三个方面简析了鲁迅的阅读思想。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他在全面疏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试图融合中西道德教育思想以重构中华民族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塑造新的民族性格的结果;认为传统化的中庸思想是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章还具体分析了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他的中西化观,认为他对近代西方人道主义的中国化解释既体现了他的中西化观,也体现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0.
吴晓邦在长期的舞蹈表演和教育生涯中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舞蹈艺术,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全面、丰富的舞蹈教育思想。回顾了吴晓邦的舞蹈教育生涯,进一步挖掘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的舞蹈教育实践和理论,以期探讨新时期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对中国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