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恶与教化──兼论基督教和儒学的人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史上长期以来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仔细考察起来,乃是思想步入的一个误区。通过对基督教和儒学的人的理论的考察,我们发现,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是先天的,善恶则是后天的,所以人性不可以言善恶。只有人的本质,即人的社会属性才可以言善恶,但抽象的谈论也没有什么意义。真正说来,人们只能说某人或某个团体的某些行为是善的或恶的。善恶的观念是通过教化而获得的,而教化又蕴含着内在悖论。所以人的理论的核心应当从关于人性善恶的虚假问题的讨论转移到对人的本质、人的行为和教化的思考上去。  相似文献   

2.
合理界定人性的内容及其与道德现象的关系,是理解并鉴别以往人性善恶理论的基础,也是科学阐释人性与善恶关系的前提。人性有固有属性与关系属性之分。人的固有属性是人同他人、他物无关而独自具有的属性;人的关系属性则是人同他人、社会发生特定关系时所产生的属性。人性的道德善恶是一定社会主体依据特定道德目的对属于道德现象的人性内容所作出的描述、判断与评价。脱离三个必备基本要素———道德主体、道德现象、道德目的中的任何一者,都不能得出人性是善是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人性善恶的话题是古今中外学术争论的焦点。历史文明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人性观和权力观。而"性善论"与"性恶论"思想在各国政治实践的不断碰撞,一次次印证着人性善恶与权力运用的紧密关联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日益高发,因此在权力规范的问题上应综合考虑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合理之处,既要对人性之善充满信心,更要警惕人性之恶,将德治与法治结合,编织制约权力腐败的制度之笼。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善还是恶,已经争论了几千年了。其实,性善论和性恶论都不准确,因为善与恶是基于一个道德标准做出的判断,而道德标准又是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因而同一人性在不同时代的不同道德标准下得出的善恶结论是不同的。所以,人性的善与恶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判断结果。这个结果会随道德标准的变化而改变。作为个人而言,其人性的善恶也往往是有阶段性的。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支柱,基督教的人性观又是基督教文化的核心观念或源头观念.不了解基督教的人性观,就无法理解和认识基督教以及千百年来在基督教文化熏陶下的西方文明.本文对基督教善恶二重的人性观进行梳理和探讨,指出平衡的人性观对西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尼采的文艺美学理论围绕人性自由这一主题,彻底批判了以"二元论"和基督教为哲学、宗教基础的理性主义传统和道德形而上学,形成了灵肉统一的人性观,实现了人性的完整与人的"自我"创造。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人性论是一种善恶二重的人性论。它以上帝造人、灵魂不死、灵肉对立为其理论前提,在认定人的现实本性为恶的同时,也肯定人的先天本质是善的,并把人性的善恶二重归因于人所具有的神性和人的肉体情欲。对现实人性的批判、对人的先天本质的肯定、认为人性善恶二重,构成了基督教人性论的基本特征。尽管基督教人性论有一定局限性,但它对于现代生活仍然具有某些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提出了人性中善恶共居的概念,认为人具有向善的禀赋,但同时具有趋恶的倾向.康德特别强调了人故意采纳非道德的准则以追求自利的倾向,并称之为人性的根本恶.康德的人性观与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有相似之处.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从而具有善良的本性,但由于亚当的堕落,人同时又是罪人.道德上恶的人能否并且如何行善,成为了康德和基督教教义共同需要回答的问题.康德提出重建人的善良禀赋和培育道德情感的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过错问题.基督教义则认为,通过神的恩典和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才能解决原罪问题,所以只有神的爱与恩典,才是人向善的终极条件.  相似文献   

9.
汉斯·摩根索的政治哲学是其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理论。其中,人性、权力与道德是其政治哲学的三个支柱。在摩根索看来,人性的特点决定了权力争夺是国际社会生活中一个恒常现象,而这种权力斗争又必须置于一定的道德框架之内。人性、权力与道德三者的统一是对国际社会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问题的哲学回答。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新课题.基督教是一种文化,它的人性论基础是"原罪说"与"救赎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性论上坚持人性原始有善恶,因而必须进行教化.两种文化在道德形成基础问题上尽管形式不同,但在如何完善人性的道德实质内容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构成了和谐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