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但他们都是在扬弃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哲学的,在对待《精神现象学》的问题上二者相遇了。  相似文献   

2.
对《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感悟与阐释是理解与感受《红楼梦》题旨与命意的关键。舒芜、王蒙、刘再复三位学者作家研究红学的著作足以"照阐文心"、"启人心智"、"裨益读者"。他们关于《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感悟与阐释具有独特的视角,并共同受鲁迅与王国维的影响。他们的红学研究拓宽了《红楼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5,(5):52-55
卡夫卡一生充满着悖论和矛盾,他将写作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卡夫卡的很多作品都是他内心世界的折射投影,即他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形象化。从《美国》《变形记》到《审判》《城堡》《饥饿艺术家》再到《地洞》,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里面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半开放或封闭的空间,在这些空间里,他们拒绝与外在世界的交流,他们孤独地生存、绝望地存活。从而这些空间场景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象征网络:即卡夫卡的精神世界,从这些空间场景的一系列变化:开放—半开放—封闭—消失,可以勾勒出卡夫卡精神世界和心灵图景的嬗变:《美国》为我们展现卡夫卡广阔的心灵图景,《变形记》隐约透露出卡夫卡对人性不灭的希望和积极的向往;《审判》《城堡》《饥饿艺术家》等作品中展现了卡夫卡精神世界的无奈追求,他的精神世界在逐渐放逐与坍塌;《地洞》则表现了卡夫卡精神世界的毁灭与关闭,至此,卡夫卡永远合上了他的精神世界的大门——他用写作燃尽了最后一缕希望,他的生命旅程也至此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迈克尔·坎宁安发表于1998年的小说《时时刻刻》是对英国现代主义及女性主义先锋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表达敬意的一篇佳作。小说不仅效仿了伍尔夫的作品《达洛维夫人》的意识流叙事风格,也描述了因《达洛维夫人》而有内在联系的三位女性的某一天的生活、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透过现实的喧嚣,直击人的心灵深处,探索了他们困顿挣扎的精神生活及向死而生的无奈和窘迫,他们生活富足,却精神萎靡,他们是精神领域的自我放逐者,时时刻刻游离于所处的时代,甚至以死来抗争这个时代,获取精神的自由,反映了20世纪西方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始终影响着后世的知识分子,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归宿。通过他的《归园田居》(一)和《饮酒》(五)的具体分析,探讨他的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电影《一代宗师》武学精神既体现在叶问、宫羽田和宫二对武侠精神的理解上,也体现在他们对武术传承的认识上;《一代宗师》中除了武术大师们对武学精神的探讨充满了人文情怀外,在对爱情的描写上也凸显了相互尊重、互相坦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7.
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本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是统一思想的重要文件。然而,新自由主义的鼓吹者却趁机散布一些杂音,他们欢呼雀跃,鼓吹《决定》是依据他们的意图进行改革的,什么"十年的争论"有了总结,好像是他们的胜利。实际上,完全是掩耳盗铃,他们的手法是以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用新自由主义篡改《决定》的精神,主要抓了三根救命"稻草"。实际上,恰恰相反,《决定》正好是清扫新自由主义的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8.
清代进士是《红楼梦》的主要读者群,他们对《红楼梦》的阅读、改编、题咏及接受折射出清代文人精神生活的一个生动侧面,并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时尚。但作为当时社会的上层文人,他们对《红楼梦》的接受理解却是参差不齐的。由于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其中一些人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态度。  相似文献   

9.
近日,又一次捧读《语文教学之友》2006年第10期的浙江吴卫新老师的《红色作文让精神不再荒芜》一文,颇多感慨。文中指出现在学生作文"字里行间看不到他们朝气蓬勃的身影闪烁,也看不到情感真挚的感悟与体验;没有个性的见解,也没有鲜明的价值评判……缺乏应有的生活厚度,应有的文化传承,应有的生命律动和应有的精神反馈……借用钱理群教授的话就是‘开花的季节他们遭遇了精神的旱灾’"。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与《年月日》同是反映"硬汉"主题的小说,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和先爷,是中西方文学中典型的硬汉形象,他们在自然与命运面前都表现出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精神,在他们的抗争中,可以看到中西方民族意识的差异。虽然最终由于人类内在精神的某种弊端和顽症,老人们还是难免于失败,但是他们的失败都体现出一种壮美与震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了鲁迅先生的《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和李大钊先生的《风俗》、《民彝与政治》四篇文言政论文作早期思想的比较,他们在明确的启蒙意义的认同上,在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的同时又不排斥民族的传统精神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他们为文的出发点和社会定位的不同,鲁迅表现的是批判性和文化启蒙,李大钊则表现了建设性和政治启蒙。  相似文献   

12.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在社会历史领域对精神生产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他们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在它的指导下对精神生产作出了许多经典性结论。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精神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样写道:“分工是先前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现在,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出现在统治阶级中间。”接着在《共产党宣言》中,则完全把精神生产看作是人类社会生产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生产形式,认为在资本主义时代,无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已成为世界性生产。  相似文献   

13.
正沈从文与汪曾祺,文坛的双子星座,他们的经典名作《边城》和《受戒》都是传统文化之水蕴育而成。两人的文学创作在"水"上契合,他们的人生道路的交叉,困境中的互相扶持,精神旨趣的贴近,使得湘西之水和高邮的运河之水合流,一派汪洋中,诞生了二十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与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初期同时代的英国文学大师。虽然他们分别以长篇和短篇小说蜚声文坛,但他们各自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与《布里尔小姐》因都使用了精神顿悟的技巧而有许多可比之处。通过分析与比较两篇小说中的顿悟技巧来了解两位文学大师的精湛技艺并进一步加深对小说本身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青瓷》《红袖》《皂香》《新青瓷》等一系列小说中,浮石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力透纸背的现实批判性,在当今政治文化生态背景下,还原都市男女在官场、商场和情场中的人生百态,表现他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困境,并在对政治文化生态的反思中将文本的意义指向有关人的永恒性话题——人性、人的价值意义和人的精神救赎,最终达到“劝讽”“喻世”的创作旨归。  相似文献   

16.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和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印地安人营地》中的主人公都是比较敏感内向的少年 ,在某些特定条件的影响下 ,通过“精神顿悟”和“精神感悟” ,他们对所经历的事件进行了反思 ,从中得到了某种启示。两位作家不同的写作风格在这两篇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正红五月,劳动者的节日。翻开这期的《温州人》,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组温州匠人。从瓯塑师到景观师,从制鞋师到美发师、烘焙师,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成长的经历各不相同。他们之所以都卓有成就,并非谁天赋异禀,而是他们都具有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今年全国"两会"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许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8.
弃婴是台静农《地之子》集子中普遍存在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在生活上或在精神上被时代和传统文化所抛弃。对沉默麻木国民的呼唤和启蒙要从弃婴着手,不但揭示他们的悲惨境遇,更要关注他们精神的压抑与失落。单纯的物质拯救只是启蒙的皮毛而已,治标而不治本,对弃婴的拯救更要关注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9.
在《铸剑》中,从眉间尺到眉间尺的父亲再到黑衣人,这三个人物的复仇精神呈现出逐步深化的现象,也可以说这三个人物的复仇精神呈现出三个梯次,他们反映的是同一主体的不同阶段。借助他们,鲁迅既回答了现实问题,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周年了。四十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虽然,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文革”十年,《讲话》精神受到严重歪曲,成为林彪四人帮及其帮凶文人借以整人的棍棒,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险恶用心非常清楚,他们的卑劣行径丝毫也玷污不了《讲话》的光辉。 具有历史意义的三中全会后,重新提出了毛泽东同志在五十年代就提出过的,但长期因受到各种干扰未能认真贯彻执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时期文学艺术事业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