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涉及字、词、段、篇以及文字书写,口头表达等;内容复杂,多层次,头绪纷繁,处理不当,势必造成教学的繁杂、单调,低效率。这也正是目前中师(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如教师本身的素质(主要包括口头表达、知识深广度和熟练程度),教学体制的科学化等。而最关键最直接的方面,在于方法上要做到“繁”与“约”的辩证统一,出“繁”入“约”,以“约”驭“繁”。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育,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在人的完整的素质中,“情意”是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语文的特殊性质,又决定了它对于人的情意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认真思考语文教学与情意教育的关系。一、完整的人与语文教学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所以,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其根本的目的并不在于教某一门学科的知识,而在于为实现教育的目的服务.而所谓教育目的,不过是教育所要培养起的人的一定的素质。因此,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培养“人”的活动。虽然每一l’1学…  相似文献   

3.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能力并非是全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以为,这个问题并非是全新课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对这一问题已予以重视,并有了成功的经验。从孔夫子到叶圣陶,他们都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一致的主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便是强调学习知识与锻炼思维应并重。《学记》所谓“游其志”、“存其心”,也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发展志趣、用心思考创造条件。朱熹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为学之序”,同样是将“学”与“思”安排在一个序列之中。他们强调思  相似文献   

4.
说到艾略特,人们不难想到他给自己所下的莫名其妙的定义——“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政治上的保皇派,宗教上的英国国教徒”,进而还会想到“新批评派”、“学院派”以及“保守”、“封闭”、“形式主义”之类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词语。于是,谈到现代派人们必捧出艾略特及其长篇杰作《荒原》;但另一方面,提起艾略特人们却又几乎是同声挞伐所谓“艾略特传统”,视之如异类。那么,所谓“艾略特传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传统?本文便试图从涉及诗歌创作的五个重要方面探讨艾氏传统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在语文教育方面更有杰出的贡献。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是“近百年来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先主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到语文教育的许多基本问题,而他关于“语文习惯”这一问题的论述,又贯穿在各个基本问题之中。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当代的语文教育专家亦指出:“语文教学的全部过程,大都可以用听说读写内容由理解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更转化为习惯来说明c’(…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几乎涉及到每一个教学领域。他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师资培训等诸方面,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而他的教学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他自己反复表述阐发的、哲理性很强的一句话来概括:“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害怕作文。究其原因,大都认为作文时“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作文到底写什么?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无所作为的玩意,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谈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南宋教育家朱熹又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精典的语句都道出了作文的真谛。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怎样才能让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淙淙流淌在学生的笔端呢?  相似文献   

8.
把语文课当作政治课或单纯的工具课,是多年来语文教学症结所在。根据语文承传性与应用性的特质,语文教学应落实到一个“解”字和一个“悟”字。“解”有三法:解句,解意,解文。“悟”是解的结果,其一,悟可求可得;其二,悟可以意会也可以言传;其三,悟需要灵性,更需要学养。  相似文献   

9.
与数理化相比、语文教学是一项“投资多、收效少”的工程,尽管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教改新路,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语文教改的步履十分艰难而又缓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材是诸多因素中的关键。教材是教学之本。就体系而言,语文教材是传统的“文选”体系;从肖统的《文选》,到姚点的《古文辞类纂》,到解放前的《国文》课本,都是“文选”体系。新中国建立后,语文教材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也还是“文选”体系。语文教改的出路何在?应从语文教学的内部寻找规律,从语文教学的外部汲取经验,改革“文选”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教学 ,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 ,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 :“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 ,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 ?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 ,凭借教材 ,挖掘美学的因素 ,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创造美的意境 ,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 ,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亦是语文学科进行审美渗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就此进行探讨。一、凭借课文 ,挖掘美。没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 ,中学语文教学所占的课时比例最高 ,教师学生所花的精力也很多 ,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却并不高 ,“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很不相称。那么 ,怎样才能优化语文教学呢 ?这就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胆舍取。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效率 ,使语文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一、明确目的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舍”与“取”既对立又统一 ,舍的目的是为取 ,取是在舍的基础上得到的。取是目的 ,舍是手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只有大胆舍取 ,才能提高效率。例如对《〈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这篇课文 ,过去我在教学中 ,按程序组织学生学习生字、解词 ,分析结…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财经中专语文教学序列化问题的思考徐井岗一、财经中专语文教学序列化的理论依据所谓教学序列化,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为达到教育最终目的而形成的一整套科学的教学系列。每个系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财经类中专语文教学序列,...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语文教学研究的方向是从抽象的纯理论和局部行之有效的经验走向全面的科学化。当代边缘科学的发展,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结构论、相似论、创造论,特别是思维学的飞跃,开拓了语文教学研究科学化的光辉前景。八十年代以来,语文教学研究以“软科学”的地位综合运用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把过去属于“思辩”范畴的层次逐步提高到属于“公理”性质的高层次。因而,语文教学研究的全面科学化就成了九十年代探索的主要命题。所谓语文教学研究的科学化主要是指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先后在浙江、江苏等地当过五年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深有体会。一九二五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当教授后,还很关心中学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他多年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见《朱自清研究资料》1—2页)朱自清先生有关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用一种语文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辞源)“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荣达论翻译)尽管说法不同,但这两句话的含义是一样的。即翻译的最基本的任务不是语言间的转换,而是意义、信息的传达。奈达在上述的那句话中,不但提出了翻译的最基本任务,还指明了翻译的方法,即“用最切近面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而不是用绝对的,完全的对等语)来再现原文的信息。这里的“对等”涉及到了翻译中的对等原则,要在翻译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对等原则,首先应该对“对等”有一个客观的认…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我每次来福建,都有老师请我写几句话,谈谈对语文教师的期待。我先后写了三句话: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者”,是“可爱的人”,是“杂家”。这次来,又加了一句:应该是“语文学家”。后面两点,“杂家”是讲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语文学家”讲的是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这里就不多说了。前面两点所涉及的精神品格、人格魅力问题,大概不限于语文老师,因此,可以在这里说一说。  相似文献   

17.
一 古文通假,过去叫做假借。早在东汉时,许慎在其所著《说文解字》的“六书”理论中就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①从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大倡“破通假字而读以本字”之后②,才渐有“通假”之称。 那么,通假与假借究竟有无区别呢?论者认为:无别而又有别。所谓无别,是说它们有共同的特点,所谓有别,是说从源流讲,假借在先而通假在后,从性质讲,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所以从清朝以来,讲假借者,往往包含通假;讲通假者,也往往包含假借。但是过去由于二名混用,常常使人眼花缭乱,分辨不清。其实,这是古书用字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新观念、新思想的洪流中,“训练”观念象巨大的浪涛翻滚不息,它不断把语文教学改革推向深入。但是,目前有的人把语文教学中繁琐、杂乱的讲解,过多过细的无意义作业也当作“训练”来看待,这无疑会把语文教学引向歧途。要纠正这样的错误认识,使语文教学及其改革健康发展,就有必要认真学习张志公先生、钱梦龙、周正逵等同志的“训练”思想,认识语文课的“言语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邵勇 《宿州学院学报》2005,20(4):120-120
在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上,存在一个由义理本位向语言本位的转移。语文教学由经义教学发展成语言教学。对于语言活动来说,感觉比之思维则更具有现实可能性。语言本来就是人的感觉的产物,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感”是课标十分强调的概念。这一教学理念如何体现在古诗文的语感教学之中,如何让学生切实地走向文体,笔者认为“活化”朗读是关键。过去对古诗文有“吟诵”之法,对于诗词则拖长腔调,夸张抑扬,突出韵律,即所谓“吟”(吟唱)诗;对于散文、骈文一般读得比诗歌平板,稍稍拖长字句,慢悠悠地讲点儿节奏,但距离现代活化语言很远,这是“诵”(讽诵)。…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的颁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航标,也带来了新鲜的活力。此次新大纲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了,要“养成学生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在“必学内容和要求”部分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培养自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近观这些年来,语文界要求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呼声是很高的,但人们对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作法及其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曾有幸听过几位老师的语文课,这些授课老师在介绍授课指导思想和方法时,都涉及到这一句话“尽量做到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听了这些,也看了这些,笔者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