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其首要前提是落实 "三农"权益。即弱质产业农业、弱化的人类生存发展空间农村、发展权缺失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权益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及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米袋子"、"菜篮子"影响到城市的发展。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既有农村经济发展不足、不当和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的经济根源,也有政府环境管理行为不当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的政治根源,还有农民价值取向和农民环境意识淡薄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识根源。  相似文献   

3.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农民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认为农民权益存在3个维度的缺失,即经济权益缺失、政治权益缺失、社会权益缺失.探讨我国农民权益缺失的成因,指出制度、市场、政府三重失灵的困境致使农民权益缺失.对“第三部门”理论进行反思,从公民主体性社会和社会治理二者之间的相会关系出发,构建新型的农村社区保障模式,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并将农村社区治理结构进行优化,以公民社会与社会治理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为出发点,提出构建社区保障模式,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加快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结构,以发展促规范,以发展促保障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民的应得权益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或有效的保障,没有公平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甚至沦落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权益的缺失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其原因还要归结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不公正的教育体制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低下和民主意识的薄弱。保障农民权益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改革教育制度,体现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权;畅通农民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法律确认是集体土地流转的前提,其决定集体土地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的权利人和利益的享有者,是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法律制度基础。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规定不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赋能不足以及农民土地权益法律保障缺失等,农民作为集体成员对集体土地的共有权被虚置,农民的土地利益被剥夺。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通过立法确认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资格、明晰农民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中的份额、拓展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强化农民土地利益的法律保障是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也是城乡协同发展和社会公平公正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民土地权益流失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必须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与优化,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以切合新时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保护农民的权益。然而在实践中,农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却处在缺失状态。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政府行为的不当及农民认知的偏差是造成其农民权益缺失的原因,尊重农民权益表达意识、畅通农民权益表达渠道、培育农民权益表达的"代言人",保障农民权益的物质基础不仅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健康与发展。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经济权益;农民政治权益;农民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8.
环境正义视角下的农村垃圾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垃圾治理凸显了我国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和基本制度,反映了城乡之间的环境非正义关系,暴露出农村垃圾治理资源分配失衡、农村垃圾治理决策程序缺失以及农民承受的垃圾治理责任不公平的问题。防范农村垃圾污染的发生,必须将环境正义理念贯彻到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首先,通过健全农村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监管机制实现环境分配正义,消除治理工作中的制约瓶颈。其次,通过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主体多元化和决策程序合理化实现环境程序正义,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最后,通过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法治建设和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实现环境矫正正义,确保农民享有适宜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9.
农民增收:改善环境和扩大选择空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收入已成为一个影响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经济问题。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比较复杂 ,从影响农民收入的直接因素中发现农民收入“外部环境”是影响农民增收的根源。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农业、农村、农民等问题的外部环境入手 ,为农民经济活动构建一个宽松环境 ,特别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增加农民选择机会和扩大农民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民土地发展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土地问题是我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首要问题,对农民土地发展权益的保护是土地问题的重中之重。农民土地发展权益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土地现存价值、失地补偿利益;二是土地开发经营增值利益。我国城乡一体化农民土地发展权益保护存在制度性缺失,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制度建设,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中主要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现行城乡体制机制;组织上落实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重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的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重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挥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是制约广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目前,广西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各异,供给水平不同,审批程序不一致,以及公民享有权的非均等化等问题相对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的城乡体制决定论,"乏力"的财政供给体制,"隐性"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悬殊"的城乡收入差距等。为此,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应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转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把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和参与的社会团体作为生活结构的构成要素,来考察城乡居民的生活结构,可以发现:越是农村特征显著的地区,居民的生活越依赖于非正规性社会关系;城乡居民都没有积极地参与社会团体,生活结构主要由以亲戚、邻居为主的非正规性社会关系构成;城市居民因形成的社会关系少,又没有积极地参与社会团体,因此与社会结构的结合相对松弛一些;城乡居民拥有的社会关系和参与的社会团体因个人社会特征而不同。这种差异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动在城乡间、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物质领域和意识领域不同步,以及城乡居民在社会结构中的不同位置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经济不公正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其现实背景。它极大影响经济本身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城乡经济公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解决城乡经济不公正问题是一个严峻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视野,还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互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城乡收入差距、适度城乡收入差距及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理: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过高或过低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现状,从振兴农村经济、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对农村的教育、税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及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促使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增长:基于赋权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城市偏向政策是导致农民增收难的根本原因。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是主体,赋予农民权利、摒弃城市偏向政策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必然要求。向农民赋权主要包括赋予他们发展权、教育权、集体申诉权和正常迁移权。切实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城乡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张安全网”。统筹城乡低保制度有其必要性,它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协调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是降低制度运行成本、规范农村低保制度的需要,也是完善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统筹城乡低保制度也有其可能性,它无论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还是实践基础来看都是可行的。而实现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建设,就要做到城乡低保认识观念的统一、城乡低保政府责任的统一、城乡低保资金筹集的统一和城乡低保管理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计算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及价格弹性值,比较分析了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弱,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要重点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政府要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浅析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到城市务工人员不断增长,相对应的农村中的留守未成年人也在不断增多。由于缺少必要的监护,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随之不断增多。例如,留守未成年人的抚养问题、教育问题、监护问题、犯罪问题,等等,并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立足于我国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现状,配之以对我国法律相关规定的分析,适度考量国外相关方面的立法,探索既适合我国国情,同时有利于保护留守未成年人权利的监护制度,以丰富我国的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