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并从中医文化的角度加以阐释,认为中、西医均为自然科学,两者在研究对象、观点、方法和手段上具有“可通约性”,且存在对称互补性,从而明确提出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提出需从增加中西医结合管理和投入;弘扬中医文化,加快中医现代化发展;改革中西医结合教学,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加强中西医间国际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尝试以西医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促进中西医结合体系的协调发展等六方面予以重视,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库恩提出了以范式概念为核心的科学发展理论,同时,提出范式转换不可通约性的思想,从而把范式转换神秘化。文章试图揭示范式转换背后的推动因素及其中介环节,提出在范式转换过程中存在着联系前后两个范式的过渡性的范式的观点,以解释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理论的结构问题是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基于公认观点的理论还原观与基于库恩范式理论的突现观展示了截然不同的科学进步的途径。对比两种观点可知,单纯的还原观和单纯的突现观都不能客观地看待科学的发展,从静态分析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理论并非完全可还原,而是部分可还原;从动态(社会历史角度)分析科学理论的演变,科学理论具有突现的特征,但范式间并非完全不可通约而是部分可通约。范式的部分可通约可借助公认观点的对应规则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音乐治疗都源自巫术丛林,于历史发展中存在着“文化共振”,在自然观、社会观以及治疗心理机制方面具有可通约性。在音乐治疗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思维方式上,中西方音乐治疗存在难以通约性。可通约性是国际化的基础,难以通约体现了本土化的特色。运用信息论美学辩证地对待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可揭示中医音乐治疗的跨文化功能,对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西医离职学习中医批示60周年之际,回溯党和政府为扶持和促进中西医结合与发展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方针。从中西医结合教育临床历史背景、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及中西医结合独特优势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认为中西医结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中西医结合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学派将科学合理性原则看成科学假说检验的逻辑规则.力图建立普遍的、超越历史和文化的科学合理性标准。库恩用科学史的大量材料论证,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解难题的活动。科学革命是范式的转变。不同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在这个基础上·库恩建立了一种历史的或局部的合理性理论.揭示了科学合理性与科学共同体的活动方式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了合理性观念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7.
围绕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范式"这一论断,从库恩的范式理论出发,采用分析法考察了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并从范式概念、范式转换、不可通约性以及范式在社会科学领域运用的局限性入手,分析并认为产学研联合培养作为培养范式并不成立,更不会带来研究生培养领域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库恩的"范式"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一种以"不可通约"的"范式"为核心概念的新的科学革命模式,描绘出了一幅基于范式及其变革的既区别于逻辑经验主义"逐步累积式",又不同于批判理性主义"不断革命式"的科学发展动态图景。这为我们深入研究理论创新的机理提供了一种可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巴迪欧认为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传统的主体范式,唯物范式将主体简化为身体,唯心范式则将主体与身体分开。前者执著于生命中的死亡体验,是世俗性的“享受”;后者注重死亡中的生命体验,呈现为宗教般的“牺牲”,但二者最终走向死亡。因此,巴迪欧提出了第三种主体范式,它处于真理生成的轨道中,居于事件与真理之间,并忠诚于事件。在新的主体范式中,主体与身体具有同一性,既不可分也不可约,两者结合在一起,却又保持着彼此的特殊性。巴迪欧给出的是主体化的身体,这一新的身体作为两者的结合体而出现。  相似文献   

10.
从中西文化之异同谈中西医结合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化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来看,中西医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虽存有差异,但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是在不同的种族、对不同的疾病或者是在同一个种族、对同一种疾病既可能有中医的用武之地也可能有西医的用武之地,并在这种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西医的共存共荣,贡献于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中西医结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我国医学发展的教训和根据地卫生工作的经验提出的,它指明了中国医学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解决了中国传统医学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命题,奠定了党的卫生方针和中医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实话中医--中医学及其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 ,没有分离。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而在对中医学发展的研究中 ,常常将中医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分支 ,对中医学与其它自然科学、西医学和药学作同样的要求 ,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西医学的方法和药学的方法对中医学进行研究 ,这就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用“实话”将其简单化些 ,让中西医两个医学范式自然地以本来面貌发展下去 ,实在是一个简单而又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黑箱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 ,中医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西医不同 ,中医是将人看作一个整体 ,注重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强调辨证论治 ,在不干扰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诊断和治疗。西医采用解剖学 ,观察人体实质的系统和器官 ,而中医通过其外在表现探讨其内在机制的变化 ,这与现代黑箱理论有着很大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从中医理论的形成、中医的辨证论治及中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中医研究方法入手 ,通过对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月经节律与调周法、生殖节律与心肾子宫轴及任督循环圈、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中的数律学说三大理论体系形成的分析 ,阐明了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形成与哲学思维指导下的传统中医研究方法关系十分密切。指出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形成丰富了中医妇科学诊治的理论内容 ,对当今条件下中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提出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仍须以传统中医研究方法为锲入点和原动力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来不断地完善与修正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与西医存在着无法弥合的差异。在国际国内以第一世界的话语为世界中心语的背景中 ,学术界用西方现代科学共同体的话语规范中医学术理论 ,导致了中医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在生命分子层次的规律上 ,主流医学 ,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非主流医学出现了空前的统一可能性 ,也是中医药学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论述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整合医学的任务 ,中医药学在这种新形势下习故纳新的必要性 ,在大生物学背景下整体观的再发展 ,进行源头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外科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外科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 ,认为当前首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 ,以全新的概念 ,逐步创建中西医结合外科教材。结合西医外科教学优势注重人才的发现 ,改进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加快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气”范畴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伟大发现 ,古希腊的原子论仅具有哲学意义 ,而“气”则从一开始就既具有哲学意义 ,又具有科学的应用价值。“气”是中医学的立足之根 ,但对气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 ,终有一天 ,中国古代的“气”概念得到挖掘和阐发 ,将可以跃升为具有现代或后现代意义的科学理论。“象”的实质是气 ,是气的流动。中医学以“象”为依据 ,来理解人体构造和生命机理 ,这与西医学以形体为本质不同 ,在整体层面上又高于以形体为本质对人的研究 ,使中医学比长于把握事物的静态类别的西医学 ,在把握动态的个别方面 ,具有优势 ,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能够因人制宜并使药物的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原因 ,这种治疗上的成功在科学方法论层次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说 ,中医学因为有自己深刻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论 ,从而它的发展根本上不是对西医式的物理化学模型的还原 ,而是有着特殊的广阔远景 ,甚至对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法在中医营养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层面上分析了中西医营养学的根本区别,是因为两者的思维方法不同:西医营养学是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作指导,而中医营养学则以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为指导,其科学性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20.
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两种医学体系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是具有互补性。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长无形,西医长有形;中医主运动,西医主静止。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应该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而不是走西医中化或中医西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