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清的《三垣笔记》和《南渡录》既有共同的特色又各有千秋。《记》所记时间跨度长,史事容量大,详于事而略于言,《录》详于言而略于事。……若将两著对照研读,相互参证,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相似文献   

2.
《北使纪略》新校订丁鼎,翟同初明清之际,南明弘光小朝廷派遣兵部右侍郎左懋第、左都督陈洪范、太仆寺少卿马绍愉前往北京,与刚刚入主北京的满清议和,以图联合对付农民军,并暂缓八旗兵的南进之势,维持南明的偏安之局。这是当时弘光朝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举措。当时当事...  相似文献   

3.
《东华录》诸书系由清人蒋良骐、王先谦、潘颐福、朱寿朋等,抄录清代“实录”、“圣训”、“方略”、“会典”等官书,所编篆的一部编年体史料群书。记清代十一帝十二朝(年号代朝),即太祖(天命)、太宗(天聪、崇德)、世祖(顺治)、圣祖(康熙)、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仁宗(嘉庆)、宣宗(道光)、文宗(咸丰)、德宗(光绪)共二百九十六年之大事。因其史料价值较高,被誉为仅次于清历朝“实录”的第二部巨书。 该书问世后,被书贾争相刊刻。因该书有原纂、改纂、续作、校印之分,卷佚分析合并之变,多朝合订、一朝单印之别,所以形成多种书名和版本.根据所知分列如下: 《东华录》《蒋氏东华录)蒋良骐纂,32卷本,记天命至雍正朝事;  相似文献   

4.
伪书《靖炎两朝见闻录》并非陈东所著,其内容是由抄袭者将丁特起的《孤臣泣血录》的全部和佚名的《宣和遗事》部分内容稍加篡改、拼凑,托以陈东之名。其作伪不是以前研究者所认为的由误题所致,而是抄袭者有意为之。但是,由于其自身史学素养不高,拼凑手段拙劣,导致其书本身就有很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唐且(一作“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章,今之标题为后人所加.《战国策》一书,自《汉书·艺文志》以之与《史记》并列,归入“春秋”一类以来,历代史志及书目大都归之于“史”部.其实,《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杰作.它在史学上固然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而在文学上则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其所记之事并非“实录”,真伪参半,不可尽信;而策士之辞又多拟作、伪托,这就明显地带上了“创作”的色彩,难免为史家所诟病.然而虚构和想象正是文学的特征,“史学”意义上的黯然失色往往意味着“文学”意义上的增辉添彩.有趣的是,《战国策》中那些历  相似文献   

6.
元诗别裁集     
<正> 元代诗歌选集。清康熙、雍正间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合编。原名《元诗百一钞》,后因与沈德潜的《唐诗别裁》等书合刊为《五朝诗别裁》,遂改为此名。是集共八卷,又附补遗一卷,共录诗人一百五十二家,诗歌六百九十首。所收诗作多出自有专集可据的名家之手,重在体现有元一代诗坛风貌,范围较广,各体皆备,不完全以一已之所好定取舍、别轻重、寓褒贬。入选作品大多抒  相似文献   

7.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著述时间考孔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为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所著,完整地记述了南宋高宗一朝的历史,其网罗之丰富,考证之精审,为当时诸家所撰高宗史之冠,是研究宋史特别是高宗朝史所必备之书。《要录》成书后,据《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8.
针对《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原名是《高宗系年要录》,今名乃四库馆臣所改的说法,本文分别从作者自称、宣取和奏进时所称、坊刻本和传抄本所题、录入《永乐大典》时所题四个方面,对此书本名究竟是什么作了详细考察。作者认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本是李心传为他计划编纂的南宋编年史所定的书名。首次奏进的虽只高宗一朝,使用的已是这个书名。由于接续修纂的孝宗以下各朝未能最终完成,社会上流传的实际上只限于高宗朝部分,但使用的正式书名,无论刻本还是抄本,仍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另有《皇朝中兴系年要录》,也是正式书名,当是别名。《永乐大典》据以录载的底本,《文渊阁书目》登录其名作《建炎系年要录》,'建炎'疑系'建炎以来'之省。而《高宗系年要录》,则从未用作正式书名  相似文献   

9.
关于宋元南戏产生的年代,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人们判断南戏产生时间的依据,主要是以下两条资料:一条是明代祝允明在《猥谈》中记的,他说: 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 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另一条是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记的,他说: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 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  相似文献   

10.
《苕溪渔隐丛话》成书情况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胡仔所著《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共一百卷,是一部研究古典文学的重要文献。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评价说: “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矣。然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阅书分类编辑,多立门目,此则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后,能成家者列其名,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晰;阅书惟采摭旧文,无所考正,此则多附辨证之语,尤  相似文献   

11.
《八朝穷怪录》又称《穷怪录》, 撰人不详, 史志无目。是书古无完整辑本, 《古小说钩沉》未辑,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虽提及佚文十则, 但李氏并不以文献整理为主, 且仍有疏漏之处。故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作进一步研究, 得《八朝穷怪录》佚文11则, 一一详述, 并加以分析, 以冀得此小说完整佚文文本。  相似文献   

12.
王重民先生《李清著述考》一文,对晚明重要史学家李清一生著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共考得李清著作二十种。今查阅明清之际各种目录书籍,发现王文对李清著述的考证尚不完备,其所考二十种著作中有十五种需要补述;并检得王文未考李清著作达十四种之多。依据各种目录书籍对李清著述进一步详加考索,可弥补王文考证之缺漏,并有利于李清著作的系统整理。  相似文献   

13.
清人朱溶及其所著《忠义录》一书,八卷。本文拟以较有特色之卷七《表忠录》为重点,兼及其他各卷,对其书、其人试作初步探讨。一、《忠义录》一书的版本、目录谢国桢说《忠义录》“记明季死节之士”,记“江南各地忠义之士,尤为详允”。朱溶其书“凡例”曰“是书悉记明末殉难诸公,一、二卷寇乱殉难者”,“三卷至八卷清兵殉难”;或其人“虽非殉难,而鞠躬尽瘁死于军中者,不可谓非忠义也,并采而著之。”这部书,见到三种清抄本: 1.南京图书馆藏“八千卷楼本”三册,以下简称“南本”;还有“天尺楼本”,仅抄“南本”两卷,并毛奇令序,以下简称毛序。2.浙江图书馆藏抄本,六册,简称“浙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明末学者李清的《三垣笔记》,肯定了其史料价值。对其中引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作了选释,指出这些诗作是明季腐朽社会的缩影,正确理解这些诗作,对深入认识崇祯、弘光两朝倾覆的前因后果,鉴前世之兴衰,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韩愈论文之言不多,《答李翊书》是其极为重要的一篇。在《答李翊书》中,韩愈对李翊所问的"立言"之事进行了回复。李翊以立言问于韩昌黎,不过是想要知道如何写作古文,本无心以立言为己之志,韩愈却借此之间,演绎了一篇及其精彩的文字。本文试从具体分析韩愈自我论述的生平实践经验出发,以"无望速成"",无诱势利"为切入点,解读韩愈的为文之道。  相似文献   

16.
齐宣王②问曰:“齐桓、晋文之事③可得闻乎?”孟子④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⑤,【注释】①这篇文章节选自《孟子·梁惠王草句上》。《孟子》这部书是由孟轲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一起编订的,书中记载、反映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和政治观点。《齐桓、晋文之事》篇是孟轲的一  相似文献   

17.
西周利簋铭文笺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临潼新发现的利簋,是有关周武王伐商的一件重要铜器。武王以甲子朝灭商诛纣,见于《尚书·武成篇》及《史记·周本纪》。《武成篇》是孔安国所献的壁中书,是真古文,其可信实与二十八篇的今文《尚书》相等。其书虽亡于建武之际(公元25—57年),但《汉书·律历志》三引其文,其中尚有“甲子,咸刘(杀)商王纣”之说。司马迁作《史记·周本纪》也说:“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这些记载虽属可信,但是它还是几千年来輾转传述的记录,其可信程度究竟如何,尚是问题。现在我们从新出土的利簋看到当时第一手的直接史料,为之再度证明,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相信《武成》和《周本纪》所载有关武王征商之事,都应属于信史范畴。利簋之可贵,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李贺诗歌诡丽多姿,素为人们所喜爱,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清代王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辩难析疑,撰成《李长吉歌诗汇解》一书,为学林所推重,向饮集大成之誉。向日阅读此书,多所获益;然亦偶有不敢自是之见,爱录数则,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版刻书业,始于中唐,盛于两宋。刻书分官刻、坊刻、私刻三种。两宋私家刻书,据叶德辉《书林清话》所录:“则有岳氏之相台家塾……婺州东阳胡仓王宅桂堂……等三十二家。”可见东阳的私家刻书,宋代就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有多种原因促成的。晋元帝南渡建康,中原士族、平民,纷纷南徙,一部分定居东阳,促进东阳的开发。人口增加,文化迈进,读书人大量涌现。唐代,冯宿、冯定昆仲,一家两代,有进士十一人,  相似文献   

20.
陈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3):107-107,112
南戏 ,亦称戏文 ,是我国古代最早成熟的戏曲音乐艺术 ,被人们誉为“戏剧之祖”。明祝允明《猥谈》云 :“南戏出于宣和之后 ,南渡之际 ,谓之‘温州杂剧’”。它是用南方语音、民歌小曲合成的一种民间戏曲 ,自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 ,在浙江省的永嘉一带极为流行 ,故又称之为“永嘉杂剧”。徐渭《南词叙录》亦有记载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 ,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另曰‘永嘉杂剧’”。南戏的产生早于北方杂剧 ,最初只是一种以村坊里巷歌谣小曲为基础的歌舞小戏 ,在发展过程中 ,大量汲取了宋词、元曲以及诸宫调养分 ,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