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蕴涵丰富的婚姻文化信息。“姓”、“舅”、“姑”蕴涵了远古群婚制度,“家”、“室”蕴涵了对偶婚制,“媵”、“妾”、“姒”、“娣”蕴涵了多妻婚制。“婚…‘、娶”蕴涵了古代社会的掠夺婚俗,“嫁”蕴涵了买卖婚俗,“媒”、“妁”蕴涵了包办婚俗。  相似文献   

2.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 足于新的发展境况,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新面貌。起点更“高”,布局更“巧”,使命更 “重”,实现了“质”与“量”的完美平衡,“防”与“治”的同频共振,“当下”与“未来”的正向链接。  相似文献   

3.
在韩非之前,“法”、“术”、“势”并非孤立,这在先秦典籍中多有反映。通过对比荀子与韩非关于“法”、“术”、“势”的思想,发现:荀子以“法”为“治之用”,韩非以“法”为“治之体”;荀子突出“术”之价值理性,韩非彰显“术”之工具理性;荀子重“人设之势”,韩非则重“自然之势”。荀子将“法”、“术”、“势”进行了道德化的改造,而韩非则整合“法”、“术”、“势”,完成了法家学说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闪婚”、“闪离”的婚姻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洁 《社区》2008,(21):20-21
“闪婚”又“闪离”,幸福在哪里“80后”已经长大成人,忙着结婚、分手、复合,爱了、恨了、痛了、分了……“80后”“闪婚”的热乎气刚过,又开始忙着“闪离”。  相似文献   

5.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快乐的小鸟奔向操场,安静的操场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拉手风琴,但最热闹的还是“老鹰捉小鸡”。小红当“老鹰”,小芳当“鸡妈妈”,其余的当“小鸡”。游戏开始了,“老鹰”张开凶猛的爪子,向左边攻击,但被“鸡妈妈”挡住了。“老鹰”就转向右边攻击,又被“鸡妈妈”给挡了回去。“老鹰”一次次的进攻都失败了……  相似文献   

6.
副词“就”、“才”都有多个义项,用法也极其复杂,但是,我们认为与“了”相关的,首先是关于时间的,因此,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只探讨表示主观量“早”、“晚”的“时间词就……”、“时间词才……”两个句式中“了”的隐现问题。“时间词就……”、“时间词才……”在所表达的主观量上构成反义,但是,其中“了”的隐现原因,重要的并不是它们所表达的主观量,而是其客观语义基础。即:“就”表示的是两个历时过程相接发生,“时间词就VP”中的时间词所表示的时点是不断流逝的时间流中一个滚动的点,“就”字句中“了”的隐现与其中动词的自主性、非自主性相关。“才”字句中一般不出现“了”,则是因为“才”已经表示了“实现”义。  相似文献   

7.
学界普遍认为,“V着”和“V了”静态存在句可以互换使用,而通过对“V着”“V了”静态存在句语境的考察,认为“V着”和“V了”句是不同的句子,“V着”句侧重描述预设场景,“V了”句侧重描述变化场景,在动态的篇章中,“V着”“V了”句基本不能互换使用。运用广义结果体和狭义结果体理论,分析认为“V着”句属于典型的广义结果体,“V了”句和典型的狭义结果体具有高度相似性,可以大致将其归入狭义结果体。  相似文献   

8.
安康方言中的“V开(NP)了”结构,实际上可分为两个小类:一类是S1,如“砸开大门了”;一类是S2,如“练开气功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这两种结构的对立:一、S1和S2对其动词V的要求不同,S1中的动词V具有移位性,S2中的动词V具有持续性;二、S1和S2具有不同的变换格式,比如“砸开大门了”可说成“把大门砸开了”,“练开气功了”却不能说成“*把气功练开了”;三、S1和S2具有不同的否定格式,比如“砸开大门了”,其否定格式是“没有砸开大门”,“练开气功了”,其否定格式可能是“没有练气功”,也可能是“没有练气功了”。  相似文献   

9.
“私服”、“外挂”行为严重威胁和冲击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界定了“私服”、“外挂’’行为,指出了“私服”、“外挂”行为的危害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私服”、“外挂”行为构成要件内容的特殊性、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和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最后提出了“私服”、“外挂”的立法建议。这有利于网络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打击“私服”、“外挂”行为。  相似文献   

10.
培根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出发,剖析了各种俗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把人生的最高追求定位于“公善”,同时又看到了“私善”存在的必要性,区分了“德性”和“天性”,并提出了改变人的“天性”的“药方”。培根的这些思想同中国古代圣贤提出的“兼爱”观、“不朽”观和人性论相比较,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叹代人可以以中引伸出许多有益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1.
老子认为,“不善之政”是造成人世间的痛苦与不幸的根源,他在批判德治、法治、智治及兵治的基础上,以水喻道,提出了“善”的理念,并阐述了“政善治”的主张。将“道统万物”的思想贯彻于国家治理中,形成了“以道治国”的思想。又遵循“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构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设计了“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学史上,史铁生的文学叙事游离于意识形态的“跟风”和文学的“轰动效应”,别具一格地形成了“梦醒说梦”的叙事图谱,它在叙事的结构模式、文本形式、视角定位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面目,其背后的叙事动力就是“梦醒说梦”:“梦醒”就是“终极目的的缺席”:“说梦”就是“谎言虚设的在场”。在“梦醒”与“说梦”的二律背反中建构了史铁生的“过程即目的”的叙事悲歌,在实践理性上,既拯救了小写的“我”,更召唤了大写的“我们”,在当下的欲望化叙事和消费性叙事中奏响了清醒的“思想清唱”。  相似文献   

13.
哈特对法律规则关注的视角从“坏人观点”转向“内在观点”,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诠释学转向,从而完成了法学领域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内在观点”类似于康德哲学中的“自律”,持“内在观点”的人对待法律是“出于义务”;“坏人观点”类似于康德哲学中的“他律”,持“坏人观点”的人对待法律可能“合乎义务”,但非“出自义务”。“内在观点”的表达方式是“定言命令”,而“坏人观点”的表达方式是“假言命令”。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先秦部分典籍,对“名(代)+所+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尔所生”即“尔之所生”;“尔”不是“所生”的定语,而是“生”的前置宾语。“所”用在“宾+之”之后,动词谓语“生”之前,使“尔之生”变成自己的逻辑定语,使整个词组成为“宾(之)+所+动”式的“所”字词组。  相似文献   

15.
“忠恕”原是曾子对孔子“一以贯之”之道的个人理解和阐发,王弼结合魏晋的时代风尚和重“情’’思潮,对孔子、曾参的“忠恕”范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通过对“一以贯之”的“贯”进行辨名析理,为先秦儒家伦理注入了玄学新义。王弼以“情”释“忠”,用宇宙人生之共同本性——“情”联结“忠”、“恕”,对宋朝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秃噜”在东北方言词中属于满语音译借词,是一个意义丰富的动作动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和结果补语。关于“秃噜”与“着”“了”“过”连用问题,前人认为“秃噜”仅能与“着”“了”连用,而不能与“过”连用,但没有结合例证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新浪微博语料库检索,结合应用实例发现“秃噜”能与“过”连用,强调动作发生的经历。基于词典中对“秃噜”的释义情况和大量语料,将“秃噜”的语义特征归为掉、松动、变换、过度、吃五个方面,其中表示“吃”的语义在词典中未被收录。“秃噜”在表示“吃”的语义特征时,一方面指“吃”的动作,一方面用来形容“吃”的速度,该义项应补充到新版的词典中。“秃噜”在使用时通常前面与“别”连用,后面附加“了”位于句尾。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新时代已经有几个年头了,蓦然回首,我们却发现:不少人的审美标准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譬如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崇拜的男性是“男子汉”,而如今媒体上用“帅哥”、“靓仔”、“帅呆了”、“酷毙了”来引领着时尚。而对女性呢,过去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今呢,“淑女”已被“美女”、“靓妹”等词眼取代;“辣妹”、“野蛮女友”、“功夫女友”也是时尚追逐的对象……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或者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感想,请以“审美标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相似文献   

18.
“情感转向”是近年来在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广泛谈论的话题,传统的艺术理论同样在“情感转向”下发生变化。首先,艺术理论的“情感转向”挑战了艺术的“意义表征”体系,使经典艺术理论发生了转向;其次,因为“情感转向”关注身体,所以它在以“意义表征”为核心的经典艺术理论话语范式转向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以“身体感知”为核心的艺术情感理论话语范式的新变。再次,“情感转向”所形成的艺术情感理论从“元政治”角度重新定义“感性”的政治内涵,揭示了当代艺术与社会或美学与政治的新关系,构建了批判理论时代之后的“艺术-社会”观,为“后批判”时代的艺术批评提供了有别于批判理论的另类视角。  相似文献   

19.
叶燮将与时运诗运相关的“正变”隔绝在《三百篇》。对后《诗经》时代,则将“正”限制在建安诗,打破了诗体正变论,是为“诗风正变”论。其中汉魏至宋诗的“变”包含“启盛”和“有因”两个因素,否定了“因=盛”,改传统的“变=衰”为“变=盛”,直指明七子要害;而对“变”中有“因”的强调,也有力地批驳了楚风。叶燮将诗歌史视为“盛衰因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并用“变而不失其正”贯穿关联。宋以后,“变”则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变”之意。叶燮指出“有意为工拙”为宋诗的突出价值,并达到踵事增华的顶点。  相似文献   

20.
牟宗三以孔子“仁”的“觉”、“健”特性为逻辑起点,“践仁”以接契“天道”,并以孟子的“不忍人之心”,宋明儒的“仁心性体”释“仁”;不仅如此,他还把基督教的“上帝”和康德的“自由意志”比作“仁”,将“仁”视为生天生地的绝对形而上道德本体,并从中开出现代民主和科学的外王来。这为后人研究“仁”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只有深入开掘儒家“仁”学传统,将“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作出西学的创造性诠释,才具有方法论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切实有效地为构建现代新儒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