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西方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理论,其形态与立场都比较复杂,本文所考察的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中,萨伊德的东方学理论与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对文化帝国主义是持批判与否定态度的,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及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都暗中支持了一种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观。  相似文献   

2.
英语在当今世界的霸权地位使主流英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育领域成为了一种参考常模。依据语言帝国主义理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师语言身份三个视角分析了该领域所存在的与语言帝国主义相关的本族语者范式,揭示了该范式自身的弊端,以及采用该范式的负面影响。同时,对如何调整此教育范式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策略,以便在英语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有效抵制英语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霸权是帝国主义垄断特征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从本质上说,文化霸权是服务于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的,又由于这二者的存在而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当今时代,文化霸权主要表现为数字技术的垄断、文化媒体的垄断、话语权的垄断和文化产品的垄断。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瓦解民族文化认同、进行意识形态洗脑,对国家文化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反对文化霸权,要对其本质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以共同价值取代“普世价值”,并着力推进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在当今时代,英语语言霸权地位的形成正在对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造成严重的威胁。英语在全球的传播与霸权是世界语言濒危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英语的传播与霸权对非英语国家民族语言所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是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一种延伸,是其权力逻辑在东西方文化关系之间一个新方向上的拓展,从文化领域向知识话语即东方学学科领域的深入与扩散,巩固了西方的意识形态霸权,使文化霸权问题进一步复杂化、顽固化。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文化霸权理论与东方主义两个方面的相同点,剖析了其理论本身存在的三个方面的不同之处以及理论的现实目的的根本差异,使我们对无产阶级复杂的革命斗争、帝国主义的本质与殖民史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爱德华萨义德在他的《东方学》和《文化帝国主义》等著作中,借助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剖析和批判了西方人研究东方的东方学,揭示了在西方文化中东方学是一种霸权话语,它使东方人被当做"他者"而被观看、被描述、被贬低,并试图探索出颠覆文化霸权的策略,以求得东西方之间对话、互渗、共生的新型关系。虽然萨义德颠覆文化霸权的策略在现实世界有它的局限性,但对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如何与霸权国家相处,怎样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反对霸权主义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战之后,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对东方国家殖民统治的结束,世界进入后殖民时代。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殖民活动的影响远未消除,新的霸权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这种霸权行为不仅仅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上,也表现在文化上。其中,好莱坞电影是美国推行文化霸权的主力军。后殖民主义是出于对文化对话与交流中实际存在的话语霸权的提防,在这个意义上提出的民族电影发展并不是要争夺甚至建立起另一种霸权,而是在文化多元的期盼中提倡一种真正平等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英语帝国主义就是英语的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的形成与保持建立在英语对其他语言所不断产生的结构和文化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英语帝国主义的特征就是统治和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当今全球化时代,帝国主义与旧帝国主义有何不同?当代帝国主义的本质有没有发生变化?其矛盾危机何在?如何反抗新帝国主义的统治?哈维、伍德、福斯特、詹姆逊等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传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他们立足资本批判的精神和方法,揭露了新帝国主义的实质,考察了帝国主义剥削机制的新变化,剖析了新帝国主义引发的新的矛盾和危机,并对抵抗全球资本霸权的道路进行了探索。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对新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方面开辟了“资本—空间”“资本—生态”“资本—文化”的批判路径,超越了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回应了对列宁帝国主义论当代价值的质疑,从而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是当前进行大众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它进一步开拓了大众文化的研究领域,赋予了大众文化的政治性。文化霸权不是一种赤裸裸的支配关系,而是建立在自愿同意的基础上的领导权。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多元文化格局的重组和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重构,共同促进了文化霸权主义的历史性出台。大众文化既是文化帝国主义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仅是符号,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英语和汉语中似乎对等的词汇往往内涵迥异,折射出文化背景的冲突,隐藏着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话语霸权。因此,不能再局限于语言内部研究,而应重视蕴涵于文本中的权力话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现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冲撞还是十分激烈的,在文化上消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确保我们的文化身份不被曲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促使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我国民族文化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兼容世界其他民族先进文化,同时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捍卫国家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3.
论英语帝国主义背景下的汉语纯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语帝国主义属于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它是指在英语和其他语种之间通过建立和不断重建物质结构和文化上的不平等来坚持和维系英语的主宰地位(Phillipson,)。由于21世纪经济、技术全球化的推进,英语领域的帝国主义呈现出史无前例的强劲趋势。居世界之首的美国的经济实力是维系英语帝国主义的有力后盾。受之影响,世界其他语言的纯洁性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为此,法、俄、波、德、日等国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反应。在这种背景下,汉语纯洁性问题又一次成为了国人议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文化帝国主义不仅存在于东西方国家之间,也存在与西方国家内部,加拿大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虽然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众传播体系,但传播的内容却不是加拿大而是美国的,这一困境已经威胁到了加拿大的文化生存和身份认同。本文试图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发掘加拿大传播业困境的成因.为其他国家反抗美国文化入侵、发展民藏文化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语境下的典籍英译是一种战略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经对比分析发现,在所选的《论语》三种译文当中,大陆译者对原文语篇的意义结构、语篇精神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传达不如海外华人译者和英语母语译者准确,译文质量低劣。要真正破除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西方的种族中心主义、文化自恋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精华,实现东西方文化的共存共生与和谐发展,典籍英译者必须把宏观的、战略性的"文化意识"与微观的、策略性的"语篇意识"融合起来,重视语篇的信息模式、逻辑结构、思维方式、文体特点以及语篇功能,采用"异化"策略向强势文化推广汉语文化,更好地参与世界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6.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其前奏曲.其产生既有无产阶级现实斗争需要的原因,也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逻辑发展,还包含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针对国内学界对文化霸权理论的"误读",有必要对其进行"历史性"的还原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流浪是后殖民语境中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库切是后殖民语境下一位重要的流浪作家,其流浪有自身的特点——殖民者的流浪。库切通过对文化身份的关注与忧虑,对殖民话语的颠覆以及跨文化整合写作方式的尝试,展现了他对后殖民主义的揭示及批判,显示了他的流浪文学在后殖民语境下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常要面对语境和身份的冲突问题。英语的混合性和变异性是其历史演变的结果,这使它在中国语境下的使用也会有各种“内卷化”的发生;英语在使用功能上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中国语境下的英语使用并不等于接受西方文化霸权,英语也会在本土文化语境下产生文化身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