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到道德指出,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文章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生现代化体现在民生改善理念的先进性、方法的科学性、主体的广泛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民生现代化关系表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追求,全面深化改革是内生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领导核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民生现代化建构理路表达为:民生现代化建构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核心,离不开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以首条“范式”统摄各门叙事,是《世说新语》的重要创作特色:重视“言语”甚至超过“德行”、“政事”,却以边让叙事作为“言语”首条,使其最具确证首条“范式”的重要价值;由考察“言语”门的编排体例与汉末魏晋“言语”文化时代的基本特征等,可知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全面彰显汉末魏晋“言语”文化时代的本质精神,就是撰者选择“言语”首条人物叙事的根本标准;边让见袁阆叙事,全面体现了“言语”的崇高境界在于表现植根于深厚道德理性的高度文化智慧等“范式”意义.合观《世说新语》的首条“范式”与孔门四科“范式”,可破除学界对“汉末魏晋”概念的含混及偏误认识,更为全面、精准地认知东汉晚末期文化实为汉末魏晋文化时代的真正起点和有机组成部分的价值,也可更为深刻地体认撰者首次将汉末魏晋视为一个完整的重要文化时代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道德文化的精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儒家道德文化以“内圣外王”为价值目标、“以人为本”为基本精神、“知行合一”为践行方法,建构起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慈、惠、勇为主要范畴的伦理思想体系。用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审视,吸取其精华,对创新和发展现代大学德育目标、原则、方法和途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大学德育;内圣外王;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属干“伦理型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构成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论吴文化的开放气质与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化地图中,地处长三角的吴文化特具一种开放气度,凸显一种和谐精神,此与吴文化生成的历史元素、特殊的地理区位以及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吴地文化精神传统有着重要的文化关联,在当下中国“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构中,研究吴文化的这一特性,探究“长三角经济文化圈”形成的文化秘密,应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课题。文章在中西文化的纵横坐标系中着力搜寻吴文化的“开放”“和谐”因子,以纯文化的思维拨开历史迷雾,解读吴文化潜在的文化内质,这种学理性的探讨,或许对进一步认知吴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价值、解开“长三角之迷”能提供一个有效的学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学术研讨会就儒学与两岸文化重要根基、儒学在台湾发展、儒学在大陆发展、儒学内涵及特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用儒学力量凝聚两岸同胞文化共识,弘扬儒学精华以巩固两岸文化根基,为发展两岸文化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  相似文献   

8.
秦统治者有意识地对东方六国文化进行整合有两次。一次是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力图将东方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冶于一炉,以此作为未来统一帝国的理论基础。此次整合基本上是成功的。另一次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搞“焚书坑儒”,推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主义,拒绝吸纳东方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尤其是齐鲁思想文化的精华。后一次整合是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稳定”为前提来治理国家是邓小平的一个特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的稳定思想,对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的稳定思想主要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国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0.
社会舆论对于道德的价值在于其作为文化环境、外在约束力量推动道德认知、调节、监督等功能的实现。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的新形态,使舆论传播方式、舆论力量和舆论性质都发生了改变。舆论的网络化使道德认知更真实、道德调节更全面、道德监督更有力。网络舆论在道德中的运用为道德效果的提高开启了一个新路向。  相似文献   

11.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被推崇为道德伦理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传统孝道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孝道教育作为切入点,将孝道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孝道情感,践行孝道行为,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2.
“性恶论”是荀子德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具有助于道德个体修身塑德,促进人生环境和谐,引导社会秩序有序建构的现代价值。然而,由于历史上对“性恶论”的德育价值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知,导致道德价值判断的标准失衡、道德奖惩机制形式化、道德滑坡趋势严峻、道德教育效果不佳,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实施与深化。因此,当代道德教育应汲取荀子“性恶论’’德育思想精华,以“化性起伪、隆礼重法、涂之人可以为禹”的新路径,在家庭、学校、社会领域深化道德教育,提升个体修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从精英时代跨入到大众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现状严峻。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语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而使得英语专业人才相对过剩。面对新形势,高校英语专业应大力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非知识结构的简单叠加。因此,英语专业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适应“商业文化”对“专业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在德育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价值凸现。体验消解了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实现了向德育教学本质的回归。德育体验教学指向人的精神世界和对象的意义世界,对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析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征了我国社会的追求与宗旨,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有利于在共建、共享社会道德价值观中,提高青少年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使其融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与文明的精神实质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西方文明话语霸权的背景下,辜鸿铭以道德与文明的关系为逻辑起点,提出文明的本质为“道德标准”的观点。在中西文明比较视域中,辜鸿铭认为西方现代文明缺乏一个高尚的道德根基,在19世纪商业主义的侵蚀下,西方自由主义文明已蜕化成一种“物质实利主义文明”;而儒家文明以“道德责任感”为道德根基,将道义置于利益之上,是一个有着合理道德根基的成熟的文明。辜鸿铭对儒家文明道德本质及其现代价值的阐发,对我们今天反思儒家道德文明的价值深具启发意义,但其文明观体现出道德本位主义倾向,是一种重德轻力、重义轻利、重精神轻物质的有失偏颇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公心"的良心,其本质就在于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在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于社会实践方式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不同,人们会因之而具有不同的良心观,良心本质也因之而不同。从古到今,良心本质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发生了一个转换,尽管良心这个概念依旧,但是其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儒道释等修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弘扬中华传统修行文化,可以开启人的善根和慧根,涵养德性,启发悟性,增长智慧.面对当代精神危机,可以据此建构当代中华文化的生命观,有益于世道的改善和人心的净化.对儒道释等修行之道的阐发,可以揭示中华修行文化蕴含的生命智慧,促进当代中国心学的构建,并对当代的道德重建和信仰追寻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9.
健康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笔者通过调查重庆市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现状,了解到目前重庆市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学术道德认识模糊、学术立场动摇不定和违反学术科研道德行为等问题. 为净化社会环境、完善学校教育、改革研究生评价机制、强化导师引导以及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就要从多方面对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教育培养提供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入,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贫富差距拉大、腐败问题突出,官民矛盾激化、社会道德滑坡等等。在此情况下,必须重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把切实改善民生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使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本质充分得到体现,同时要积极而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断相互适应,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