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一禾 《老友》2013,(3):57-57
网络流行语,其社会价值,从长远来说,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公众话语权的变迁;从当下来看,可以看出网民生活交流方式的改变;从公众心理变化来看,它由从不登大雅之堂,变成了主流媒体的座上宾。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道德教育是道德规范的教育,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的理性的觉醒,道德和道德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道德教育发展性功能凸现的必然性,道德教育发展性功能的具体表现及其本质作了基本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任何社会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它植根于现实的生产方式、政治氛围和文化底蕴之中,普照了当下的道德、法律规范和人们的价值追求,建构了社会的核心价值及其体系。核心价值,从逻辑运思来看,它是中心和边缘的统一,代表着整个价值体系的总的特征和方向,决定和规制着非核心价值;它内在地蕴含着一种自为的实践的价值机理,这样的核心价值及其理论体系因此获得了旗帜性和范导性的生活表征。  相似文献   

4.
以往关于中国人价值取向的类型研究是依据西方学者提供的标准划分或修改的。然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类型和内涵界定提供一种相当契合的分类依据,即中国人曾依序经历了宗教意识取向、伦理取向、文化取向、政治取向和经济取向,但没有经历社会取向上的改变,因此它可作为中国人价值取向的基础特征。由后向前看,价值取向转型中的导向、冲突和积淀是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的突出问题,其中反映出的社会学特征是思考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如何能迈向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90年代的中国诗坛一直在一种困境中徘徊,这种困境就是,由于当代社会人文文化的边缘化,使“大一统”时期的普适性价值原则遭到了否弃,社会意识的多元化使诗人一时难以适应,他们不能独立于既成的各种社会价值规范之外去思考自我、完善自我,因而他们不是去求助于传统的价值系统,就是去求助于西方的价值原则,而对既成的价值原则的依附都毫无例外地对自己的独立性和诗坛的多元化构成了伤害。本文着重对90年代诗坛的“教堂意识”和价值虚无主义思潮进行分析,指明其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并指出“诞生自己的存在”的可能性与重要意义,以期对当前诗歌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匡扶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的和谐程度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对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坚持农民主体,村委主导,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大众传媒和第三部门、各类高校和研究学者应正确定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中华女子学院的发展看女子院校存在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女子学院从建立到发展壮大,既有其外部良好的发展环境,又有其自身合理的内在价值与社会价值.具体地说,社会发展、妇女发展以及妇女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是其存在的功用价值;而学院五十年来所表现出来的办学效益与得到的良好的社会评价又是它存在的内在价值;党和政府重视提高妇女地位,从法律上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则是女子院校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的价值定位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进程中具有根本性前导功能的首要问题;法治价值在价值载体、价值指向和价值形式及价值重心诸方面都具有与法律价值不同的独特属性;从价值形态上讲,它是一个由法治的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影响的二重性出发,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它的正负效应,对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价值观进行了剖析;针对现实生活中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紊乱现象,提出要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设计了一个由价值导向的目标系统和检测系统有机构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文章认为建构这个价值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有四项基本工作:一是以立为本,重在教育;二是既要更新观念,又要实施观念调控;三是深入开发、合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资源;四是恰当借鉴西方价值理论中的某些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0.
“性恶论”是荀子德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具有助于道德个体修身塑德,促进人生环境和谐,引导社会秩序有序建构的现代价值。然而,由于历史上对“性恶论”的德育价值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知,导致道德价值判断的标准失衡、道德奖惩机制形式化、道德滑坡趋势严峻、道德教育效果不佳,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实施与深化。因此,当代道德教育应汲取荀子“性恶论’’德育思想精华,以“化性起伪、隆礼重法、涂之人可以为禹”的新路径,在家庭、学校、社会领域深化道德教育,提升个体修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