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直接面临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法律文化也毫无例外地受到强烈冲击。清朝统治者不得不接受与中国法律传统完全异质的西方法治观念和法律体系。因此,对清末修律的历史进行理智而冷静的分析,全面反思清末修律发生的原因,正确评价其立法成就和历史意义,对中国当前法治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现成的经验,深入反思我国传统的"礼治"思想,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探索,为现实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礼治思想的反思,分析礼治与法治之关系、优劣及相互之借鉴,探索建设和谐社会之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法律实用主义审判"是一种注重实践和经验的审判路径,它追求法律的科学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证主义审判对概念形式过度依赖的缺陷。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面对不断涌现的疑难案件实证主义审判模式自身的诟病暴露无遗,这也造成了我国的法治建设迷雾重重。因此,借鉴域外的审判经验,适时地把"法律实用主义审判"模式引入到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规范,而且还包容了与这些制度和规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为贵"是"礼"的根本精神.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开放的胸怀,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当代中国的法治思想既要继承古代法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又要结合中国国情,最终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传统的法治思想内容庞杂,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且古代的"法治"和今天我们提倡的"法治"社会建设完全不同。封建社会毕竟是皇帝说了算,因此古代的"法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人治"。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区别。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吸收传统法治思想的精华,理性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矛盾冲突,才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我国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这一基本方略要求任何国家机关和个人都必须依法行事,根据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社会的各项事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首先,二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二者都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法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次,二者存在辩证关系,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和结果。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必要既要重视既要重视和谐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又要重视法治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法治手段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良莠不齐,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既有有利之处,也有不利的地方,必须在严格区分的基础上加以继承、批判和改造。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基层法制建设、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是当前我国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过程中,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基层司法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经过调研,将该地区的尝试归结为"北川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以求该模式的完善运作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性的法,法学研究与法律制度构建均需要"本土化"与"人性"的双重历史考量。作为古代社会精英的士大夫,出身于古代宗亲体制下的家庭,积极入仕治国,进可操手法律运行,成为社会治理之中坚;退亦可修身与齐家,是社会结构中"身份利益"与"精神信仰"兼具的最具流动性的群体。该种"身份"与"信仰"双重博弈结构特性衍生出的"强""弱"激励配置,解释了我国古代社会家法何以被预留自治、程序不被重视等问题。中国人的关系存在比法治信仰更为强势束缚现代法治建设,道德化策略难以挽回当今"司法不被信任"的社会心理。制度化策略应是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大背景下法治建设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因此,法家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反对儒家的"礼治"。虽然法家伦理与现代法治精神有本质的区别,但其强调法律的平等性、公开性等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有借鉴意义,是法治建设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的滞后致使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缺乏系统、全面而又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撑,难以适应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完善我国农村法制建设的捷径之一就是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持审慎态度,科学借鉴国外农村法制建设的成熟经验为我所用。本文在总结国外农村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农村法制建设原则、路径选择、法律制度调整以及完善农村立法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内在要求.文章阐述了法治的内涵及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并就和谐社会视野下如何巩固与发展我国的法治建设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法律观的革命与变迁决定了法律的革命与变迁的方向。人本法律观作为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是贯穿法治始终的生命线。本文拟从人本法律观的历史演进、人本法律观的法哲学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等方面依次阐述,以期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在社会治理模式上完成由"人治""德治"主导到"法治"主导的转换.然而,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着什么样的法学理念、法制体系、法理精神?法治能带来怎样的社会形态和人际关系?法治能解决哪些法律难题与社会问题?成为我国法学界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的提出,将法治提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在社会管理中,法律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客观全面地认识法律,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的成效。关于法律,拉兹的法律权威理念中给出了相应的阐述,法律的本质就是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威,发挥其着指引行为的功能,而且满足具有权威的条件。可见,法律之所以能够得到遵守,在于法律的权威。在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方面,拉兹的法律权威理念值得我们研究,以便为法治建设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治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强调的工作重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将法治建设推向历史的最高点。作为我国古代最早论述“法治”的重要思想派系,在政治实践方面法家思想对古代和现代的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家这一思想派系的精髓进行有目的的梳理,从而探究其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讼"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观念,在古代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对后世国人法律观的树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传统思维模式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无讼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并对当前建构和谐社会的法治观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一个国家要进行现代法治建设应根据本国国情将外来法与本土法结合起来,以本土法为基础对其进行分析、扬弃和改革。目前,我国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应将传统法律文化作为我国实现法治的根基,引进、借鉴外国法律制度,不断总结完善我国的经验,特别是西方法的主体意识、权利本位和尊重人权等方面,正是我国法律文化应该充实和改革的方面。同时,在移植外国法律制度时还应注重其理念的研究,否则就不能深刻领会该制度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