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说盗人未有甘心而为盗者也,必不得已而始为之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彼为盗者,未尝不知之为乐也;知其为乐而不之享者,良亦有不得已在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吸风餐雨,掠十得一。彼为盗者,亦未尝不知之为苦也;知其为苦而必为之者,良亦大有不得已存也。天下太平之时无盗,纷乱之时多盗,岂盗为纷乱之时所必有者欤?良亦有不得已而有之者。非迫于饥寒,即迫于罪过。大好男儿,铤而走险,致委骨穷尘,而为祸一世者,岂无故哉!原  相似文献   

2.
《孙子》有这样两个句段: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重点号引者加)——《孙子·计》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虚实》  相似文献   

3.
三只蚂蚁     
三只蚂蚁外出寻找食物,一只蚂蚁爬到了石阶上,一个小孩手里拿着樟脑丸,对着它画了一个圈,蚂蚁就在圈内循环爬行,徒劳了很长的时间也找不到出口。第二只蚂蚁也爬上了石阶,它看见第一只蚂蚁在圈内循环爬行,不由嗤之以鼻道:“像你这样,如何生存下去?我回去一定告诉大王,把你驱赶出蚁穴,以免耗费粮草!”  相似文献   

4.
古代蚂蚁叙事具有人文特征。蚂蚁喜争斗,常群体作战,蚁群往往具有人类社会集群性质及组织能力;清中叶后盛传蚂蚁为益虫,可防治果树病虫害,对蚁群伦理性认同得以强化。在南方地区,蚁卵用做酱食之用,巨蚁可成为人类的宠物和帮手。食人巨蚁是中亚、北印度到新疆的古远传说,在民国武侠小说中发扬光大,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中古汉译佛经与六朝志怪中,群蚁为智慧昆虫,知感恩图报,食肉蚁可围食巨大的动物,而人类善待蚂蚁会得到好报。古代蚂蚁叙事具有"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生态意蕴,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名字者,自昔相承之诂言也.——清·王引之或旁(傍)其名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年即知其名.——东汉·班固在汉族人名系统中,古人有名,也有字.据旧说,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到了成年,男子二十岁“冠而字”,即举行冠礼,结发加冠,为之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笄而字”,即举行笄礼,结发加笄,为之取字.这种礼俗出现较早,至迟在周代就已经盛行了,《礼记·檀弓》上就明确记载:“幼名,冠字……周道也.”周代以降,命名取字的礼仪及  相似文献   

6.
父亲到小菜畦转悠了一会,回来说菜上虫很多,再不浇药水,小菜就要被虫吃光了,让我去买两盒“敌杀死”。我以为听错了:“就巴掌大一块地,能有多少虫,要两盒药水?”父亲瞪了我一眼:“你懂个啥!春季虫多,你光灭自家菜地里的虫,不灭旁边人家的几块菜畦,前灭后进,哪年长出个菜来?”  相似文献   

7.
<正> 《柳河东集》卷十六转载了韩愈的《天说》: “若知天之说乎?吾为子言天之说: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菰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逆雍底,为痛疡疣赘瘘痔,虫亦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荀子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思维直觉性是其思维方式中的重要特征,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直观体验:“天官意物” 世界是否可以认识?这是任何哲学必须首先问答的问题。荀子明确地回答:“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承认并肯定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也有被认识的“理”,即规律。人之所以能够认识客观事物,就在于“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指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与客观对象相接触就出现认识与智慧,形成了人的主  相似文献   

9.
引言 贮贝器和铜鼓,均为云南青铜时代最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不过,铜鼓的分布范围甚广,使用民族颇多,“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桂海虞衡志》);而贮贝器仅集中于滇池周围滇王族的墓葬中,其他地方很少出土。 贮贝器不仅是研究滇国历史不可或缺的形象资料,同时也是艺术价值甚高的美术珍品。遗憾的是,迄今国内还缺少有关的专题报告,当然也不可能看到贮贝器美术研究的论著。  相似文献   

10.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陆游的《示儿》表现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嘱咐,父亲的期盼真真切切,动人心魄.韩礼德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之父",世界系统功能语言学事业是韩礼德的"儿子",那么这首诗或许可以用来表达韩礼德先生临终之际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事业的嘱托.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1.
朱续 《新华航空》2011,(1):70-71
十几年前,父亲下海为姚滨种下了商人的因缘。5年前,他正式披挂上阵,作为80后接班者,姚滨的着眼点是离开父辈的庇护,我能干什么?  相似文献   

12.
没有谁是凭空来到世间的,亦没有谁是独自走完人生的。父亲不仅赋予我生命,更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人世间,父亲是最懂我喜怒悲哀的人……,所以在我的诗文中,描写最多的只怕就是我的父亲了。父亲的英雄事迹从小就深深感染着我,也正是在父亲的指引下,最终确定了自己人生的正确航向。无论面对怎样得意失意的沧桑感悟,父亲都能令我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我坚强的精神柱石。包括到东北大森林里锻炼了8年也是遵照父亲的意思去的。父亲对自己要求很严,但他也很会做思想工作。记得有一段时间因误会回到家後情绪低落,父亲便拿出珍藏了几十年的茅台…  相似文献   

13.
怎样使一窝蚂蚁发生动乱?一个小男孩在生物课上得知:蚂蚁之间主要是通过气味来联系的;当一窝蚂蚁的某一只死了时,其它蚂蚁就会把它的尸体搬到公墓去。于是他有了如下试验:先找到蚂蚁公墓,在那里收  相似文献   

14.
法国在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散文作家是蒙田。他的父亲是波尔多的一位小贵族乡绅,在省议会工作,住在离省城不远的自己的庄园里。蒙田也曾当选过波尔多市长。他游历过意大利,在那里深受人文主义的熏陶。虽然他的学识有一定限度。例如,不大懂古希腊文,对阿里斯托芬一无所知,对荷马也知之不多,但是蒙田作为一个作家和思想家,是在古典作家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家的深刻影响和滋润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例如,在他的全部作品中,蒙田引用柏拉图共110处,西塞禄312处。卢克莱修和荷拉斯是他最喜爱的两位  相似文献   

15.
盘古一名之出现,向来以徐整的《三五历记》所载为最早①。王羲之十七帖之一云:“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讳,彼有能画者行?欲因摹取,当可得不?”羲之不特“书为古今之冠冕,丹青亦妙,”②故于周抚在益州时,托其调查汉时所画之三皇五帝。汉时讲堂,即汉景帝时,蜀守文翁所建者讳③。唐益州学馆庙记残碑云:  相似文献   

16.
《国策》之用语,迄今未得其训者尤多。《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彼(秦)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注:“这句话不好懂,疑有误字。《史记》作‘过而为正于天下。’司马贞《索隐》:‘谓以过恶而政也。’以备参考。”在王先生以前的注释家如宋代姚宏、元之吴师道等均知“此句亦难通”而阙如。昔者余每教于此,亦从前人而阙如。然窃思古人之立言当有所指,故观汉前史籍时时留心,稍有所悟,知“过而遂正于天下”一语不曾有误,其难解者唯“过”“遂”“正”三词耳,今试释之。  相似文献   

17.
为伊消得人憔悴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谁注意过微不足道的小小蚂蚁呢?然而,有这么一个医坛怪杰,对蚂蚁情有独钟,为了探索它的奥秘,他曾两度入狱,妻离子散;为了它,他走南闯北,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博览群书,发奋钻研,为研究蚂蚁治病疗疾事业付出了有生以来的心血和精力。而今,他和坐落在南京市中山北路307号的金陵蚂蚁研究治疗中心进行的蚂蚁研究、开发和应用,已在国际学术界、医疗界引起了空前的轰动。 ——1992年6月,第19届国际昆虫学大会在北京召开,73个  相似文献   

18.
蚂蚁,向来被看作团结、凝聚、勤劳的象征,几乎每个小孩都好奇地观察过蚂蚁,它们忙忙碌碌,来去匆匆的样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你们了解蚂蚁吗?蚂蚁是人们最常见的昆虫。它属昆虫纲,膜翅目,同蜜蜂一样,群体生活。  相似文献   

19.
唐僧不只是一个老实巴交、只知打坐念经的和尚,还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管理者。他的三个手下可不是一般人:孙悟空是齐天大圣;猪八戒虽相貌丑陋,却也曾是天蓬元帅;稍差一点儿的沙僧,也曾是天宫的卷帘大将。连一只蚂蚁都不敢踩死的唐僧能成为这三位  相似文献   

20.
最难的学问     
一名年轻人兴冲冲地向他的老师讲出游经历:最近,我在喜马拉雅遇见一位睿智的才人,他能看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还把自己的这套绝学传授给了弟子。先生,您也懂这个吗?我真想学。每个人都懂呀,老人平静地说,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那是什么?年轻人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