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代的民族融合是在自然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因俗而治"的双轨制政治文化机制。辽代民族交融历史特色的形成与辽代深厚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朝阳南塔始建于辽代,是目前中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辽代砖石塔建筑之一。南塔的外部结构主要包括塔基、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南塔的建筑结构、形制特点是研究辽代佛教文化、经济生活文化、艺术文化的重要参考。朝阳南塔体现了辽代上承隋唐、下启宋代的契丹民族在佛塔文化上的诸多特色,比如辽代的宗教文化特征以及建筑文化特征等,南塔的建筑形制和雕刻艺术的特点是学术界研究辽代同一类型佛塔以及辽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3.
赤峰是契丹民族的发祥地,是辽朝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有着丰富的辽文化资源,发展潜力大,但同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故此必须立足本市找到发展辽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契丹为主体的辽国,因契丹族喜尚体育的民族风格及经济实力与文化建设的强大,为体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形成了较为全面、规范、以骑射为主要特色且形成定制的体育文化体系。因生活习俗相近等多种原因,其后金、元、清三朝均不同程度地继承了辽的体育文化,在辽的体育文化基础上发展,可以说辽代体育是金、元、清体育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5.
辽代在信仰多神的原始萨满教的基础上,尊儒,佞佛,崇道,采取四教并举的文化政策,实际上,这与其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广泛接受汉族文化,学习、吸收甚至模仿唐代各种政策一样,是“辽袭唐制”的重要表现,是过去五百年间汉族文化对契丹族的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契丹辽文化的研究领域成果突出 ,诸如《契丹族文化史》等多部论著 ,对契丹辽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王承礼先生 ,他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在渤海史、辽史、东北历史与考古等方面 ,辽史研究则侧重于辽代文化、宗教、礼仪习俗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辽代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北疆游牧地区的文化水平,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然而辽代教育研究却相对薄弱。高福顺教授《教育与辽代社会》一书突破史料不足征之桎梏,从宏阔视域审视辽代教育发展演变的全貌,对辽代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性予以深入研究。此书是辽代教育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其出版推动辽史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尤其是契丹族留下的灿烂历史文化遗产---壁画的研究、思考与模仿,开创了高仿辽代壁画这一独特的草原画派,丰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文重点介绍了契丹人的墓室壁画和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主的辽代壁画,并且对高仿辽代壁画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有助于推动对契丹以及辽代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辽代佛教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教最初是由汉人和渤海人传入契丹的,后由于统治者的尊崇提倡,促进了佛教在契丹内地的发展繁荣。辽代佛教的发展是其封建统治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辽史*刑法志>反映出我国辽代刑法制度的类别、社会作用和特点.辽代刑法制度对辽代的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为我国北方尤其是西拉木伦河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影响深刻,其刑法制度为维护辽王朝的稳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辽上京博物馆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其前身是巴林左旗博物馆。博物馆外形以著名的辽祖州石室为原形,正厅8根汉白玉柱代表契丹八部,横梁汉白玉雕刻辽代佛教妙音鸟。直径2米的馆徽以该馆镇馆之宝——契丹银币为原型制造,银币上面刻有"天朝万岁"四个契丹大字。博物馆整体建筑风格既传承了辽文化的神韵和精华,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特  相似文献   

12.
辽三彩是受中原汉族制瓷技术影响,在辽朝统治区内烧造的低温釉陶器,其制作方法是在烧好的素胎上,施以黄、绿、白三种颜色的釉彩,经过低温二次烧成。辽三彩因其所具有的浓郁的民族特色而独树一帜。辽三彩的造型、纹饰等均来自于契丹民族和辽代社会,契丹民族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征,使辽三彩更具民族气质,从辽三彩中可以了解到契丹人的生活习...  相似文献   

13.
佛教盛行是辽代历史与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北京地区为辽燕京所在地,不仅是辽朝的军事重镇兼经济中心,更是佛教文化中心,居于五京之首.北京地区现存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中,绝大多数为佛教遗留,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是研究辽燕京乃至辽朝全境佛教历史文化面貌的重要史料.辽燕京寺庙的兴修,从数量、规模和等级上来讲,都是继唐朝之后北京地区佛寺兴修的又一个高潮时期,尤以皇室建寺最具典型性.佛经刻印之事,《辽藏》的集结与刊行都是以辽燕京为中心的;云居寺石经长达数十年的镌刻,不仅保留了《辽藏》的全貌,还极大地推动了辽境佛教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并促进了燕京地区印经、诵经风气的盛行.辽燕京的舍利信仰是北京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僧徒信士虔心向佛之重要见证.辽代燕京经幢林立,陀罗尼石棺和墓志的瘗埋也颇具特色,是本地区陀罗尼信仰流行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辽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北方少数民族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只有200多年,但辽王朝的体育文化却非常繁荣,形式的独一性、历史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使其在北方少数民族中独树一帜。通过对辽代历史资料的梳理与整合,发现在辽代体育中,角力、马球、射柳等活动尤为盛行,形成了具有历史特色的体育文化。研究辽国的体育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史学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辽朝疆域辽阔,声威远被,在科技文化方面也有建树。宣化辽墓中绘制的星图构图完美,以中国二十八宿为主,又明确采用了西方的黄道十二宫概念,表现出中西合璧的性质,很有特色,反映了辽代天文学的成就。辽人精于天文术数之学,辽代的历算在继承中原传统的基础上,吸纳西方的天文历算知识,在当时比较先进,甚至优于宋历。辽朝与中亚、西亚建立了顺畅的联系,相互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辽代的天文历法自然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同时契丹中原文化也远播于中亚和西亚,甚至欧洲。  相似文献   

16.
辽代玉蹀躞带是辽代重要的礼仪器,是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的重要见证物。本文通过对辽代玉蹀躞带进行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在形式上可分为单带扣·单铊尾型和双带扣·双铊尾型两类。前者以蹀躞銙上具有“山”字形古眼、蹀躞上坠饰倒悬葫芦形带饰或曲柄形饰以及带銙可能存在偏角团形銙或倒“凸”字形銙为特征,在文化渊源上主要受到突厥文化、回鹘文化的影响。后者以具有前后两组玉带为特征,其主要受到中原汉族带饰文化的影响。本文中关于辽代玉蹀躞带中存在悬坠曲柄形饰、饰倒“凸”字形銙以及还具有双带扣·双铊尾型式的特征分析在过去的研究中少为述及,可作为新的依据,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辽代玉蹀躞带的特征和更深刻地理解辽代社会契丹文化的特色及其多元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捺钵即意为辽帝的行营,目前,学界对辽契丹王朝的“捺钵”已有较多研究。捺钵作为辽契丹王朝一个重要曲行营文化,起源于季节性、游动性,的生活方式,后来这种生活方式被直接引入到契丹辽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当中.成为辽代治国安邦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8.
辽代9帝的5座陵寝中,除乾陵、显陵2陵因考古工作不足、陵寝建制不齐备外,从祖陵、怀陵和庆陵的陵址卜选原则、陵寝朝向、陵园结构与建筑布局、地宫形制及崇尚厚葬的丧葬习俗来看,辽代自"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政策出台后,陵寝制度建设也经历了从借鉴学习、逐渐发展到有所创新的完善过程。辽代丧葬文化在对中原文化兼容并包的同时,也坚守着游牧民族的诸多特点,促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辽代的城镇分布体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研究当时的城镇分布状况,对了解辽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有很大帮助。赤峰地区辽代城址的发现为了解辽代行政建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阜新地区发现发掘了辽代契丹族壁画墓,主要有西山村辽墓壁画、辽许王壁画墓、黄家沟辽墓壁画、平顶山辽墓壁画、平安地辽墓壁画、关山萧和家族墓壁画、烧锅营子萧墓壁画、萧图古辞家族墓壁画、木头沟石板壁画墓、马家壁画墓、程沟辽墓壁画,为研究辽代契丹族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当今人们研究辽代社会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佐证。不仅反映了辽代丧葬习俗,而且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反映了辽代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揭示了契丹人汉化与辽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折射出契丹民族精神;展示了契丹民族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