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体验与信仰——当代中国汉民族宗教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汉民族宗教体验调查"为基础,就当代中国汉民族的宗教体验与宗教信仰、宗教体验与宗教行为、宗教仪式与宗教信念等关系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宗教体验可以作为宗教信仰的依据"、"宗教体验传统被颠覆"、"宗教仪式不能完全证明宗教信念"等命题的论证,揭示了当代中国汉民族的宗教体验现状.  相似文献   

2.
论“宗教经验”的概念、核心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宗教的四要素(宗教观念、宗教经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中,“宗教经验”是其结构性要素之一,是人们对宗教整体的感知和评价,包括感觉、知觉、印象、表象、感受、情绪和信仰等。文章认为“宗教体验”是“宗教经验”的核心部分。“宗教体验”的实质是人类追寻终极价值时产生的“意义感受”,与审美体验一样具有日常经验中断、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宗教的本质特征、宗教的组成要素、宗教的社会功能等三个方面阐明:儒家不是宗教,积极入世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无法替代超越出世以神为本的宗教信仰。儒家既缺乏真正的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也没有真正的与之相应的宗教思想、情感体验、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它不是宗教,也无法发挥宗教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中国宗教旅游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旅游作为一种以宗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体验活动,是国内外旅游学术界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244篇(1991~2009)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20年来国内的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内涵、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宗教生态旅游等5方面。这些成果从总体上反映出我国宗教旅游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方法单一、成果水平不高、适用性不强的特征。今后应加强宗教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系统的宗教旅游理论体系;丰富研究内容,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联合,并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的相同处都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和终极关怀;具有非功利性;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带有神秘感;具有超越性.两者的差异宗教体验是消极的,审美体验则是积极的;宗教体验以知识性信仰为基础,审美体验则是对客体的直接和直觉的领悟;宗教体验不自由,审美体验却是完全自由的;宗教体验缺乏个性,审美体验带有明显的个体特性;宗教体验较之审美体验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来自宗教与艺术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的两种基本在世经验,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之间不仅表现出不同,更呈现出紧密的互涉性。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在关涉人的存在样态上、在体验过程中,甚至在更为根本的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即生存论视域中的拯救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化约的同质性。  相似文献   

7.
论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仅就想象的泛意理解而言,艺术和宗教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想象的掌握,它们从不同的途径寻求着人类精神层面的慰藉和生命的超越。为了探寻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的差异,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知性地分析了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中心理体验方式、情感内驱动力、意志的合目的调节等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试论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梳理和阐述宗教与文化的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对二者的关系和复杂性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将宗教与文化、宗教的文化性等特征放在当代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动态的审视、思考和盐?这是我们研究宗教与文化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宗教的存在及性质,对之加以积极引导和科学管理,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宗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宗教的社会意义及功能以及宗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定位和作用。为此,本文探究了对中国宗教性质、中国宗教当代存在的认识以及“中国特色”的宗教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在当代中国宗教研究上具有商榷性、前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思考,并论及对中国无神论实践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是一部关于生死的书,是作者和自己的妻子面对死亡时从宗教角度进行的思考和辅助的救助过程。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使这部具有纪实特点的作品在解读宗教与生死关系方面有较强的感染力,宗教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思考,作者的亲历使宗教与人的关系,以及宗教在个人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意义显得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