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永葳 《南都学坛》2011,31(3):39-42
搜奇志异是古代小说的一个特征,从文言的志怪志人小说到白话的通俗演义,无不追求"奇"的效果。明末清初,通俗小说"奇"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从原本追求"怪奇"之事到推崇"平奇"之事,继而从追求"事奇"转而崇尚"文奇",由肯定"文奇"进而称赞作者"人奇"。在以往对小说尚奇理论的研究中,人们多只注意"事奇"层面由"怪奇"到"平奇"的审美转变,而对于"文奇"和"人奇"则较少关注,实际上,"事奇"、"文奇"和"人奇"是明末清初通俗小说尚奇理论中不可分割的三个逻辑层面,彼此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且都受到晚明文坛崇真尚奇的文论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都多次用到"奇"这一术语,但两人所论之"奇"的内涵有很大区别,他们对"奇"所持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折射出两人论文指导思想和著述目的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奇"是刘勰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这一个字所表现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既指作者的思想倾向、读者的审美要求,又指文章内容及艺术风格,正是这复杂的所指构成了"奇"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奇"正"可以"兼解互通",文章之"奇"是作者多才的一个表现,亦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论"奇异化"     
什克洛夫斯基在对传统的形象思维的批判中,阐明了艺术的独立存在价值,为形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艺术创造中的"奇异化"描写。艺术描写本身对抗着生活的"自动化"的语言,这也就是形式获得它自主性的表现。情节编构中的"奇异化"手法:重复、穿插、突转等对情节起阻缓作用手法。  相似文献   

5.
"气"是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苏辙首次以"奇气"论文,其渊源并非出自孟子、韩愈,而是来自庄子"养气"说.苏辙"奇气"说在内涵指向上,主要包含追求疏宕平淡的文风、抒发不平之气和强调生活阅历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这一批评理论是刘勰"江山之助"文论的发展和完善,对陆游"工夫在诗外"的诗学思想也有重要影响.苏辙"奇气"说对明清文学批评影响颇大,文人广泛以"奇气"论文的同时,也吸纳其内涵,使其成为古代文论中常用的术语之一.  相似文献   

6.
"奇"为李白之特质,具体表现在其生死、家世、才华、气质、个性、志向、爱好、经历、行为、诗文诸方面.李白之"奇",既源于其人之本真,也有其笔下自我之夸饰,但更多是他人在此基础上的加工衍绎."奇",展示出李白突出的个体特征,体现了鲜明的"李白文化精神".李白之"奇",充分表现了人性的美好需求,满足了人们好奇夸异的心态.就文化背景看,在以权力为中心、皇权至上的专制时代,李白之"奇"更具反叛性的积极意义.李白之"奇"是新奇,奇得明白自然,既超乎想象,又合情合理,奇而不怪.李白之"奇",既是盛唐时代精神最生动的体现,也是盛唐这一特殊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以比较的方法,探究《庄子》之"奇"对司马迁之"爱奇"的影响和沾溉。《庄子》以"奇"寓意是司马迁用"爱奇"以表达"一家之言"的先声;《庄子》的奇人、奇事为司马迁"爱奇"以记"奇人"、"奇事"提供了借鉴;《庄子》之"奇"的浪漫特色是司马迁"爱奇"所表现出浪漫性的启导。  相似文献   

8.
李渔的小说,推崇"俗而不俗"的语言.主要表现为:好造奇语.对话机智生动,叙述语言幽默风趣和爱发奇论.他的语言风格体系,虽然不如"三言"凝重厚实,却别有一番雅趣和灵气,因而也更富有"文人文学"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孝道宣传是中华文明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文化动员活动,戏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明清戏曲在进行孝道宣传时,最为津津乐道的题材就是"奇节之孝",即那些割股、卖儿、千里寻亲或出现奇异孝感现象等超乎常情的孝行,并在艺术形态、传播方式和创作意图的共同作用下,采取了"树立榜样"的书写策略,以完成"劝诫俗众"的教化目的。这样的书写策略与戏曲的"中间态"文化特征密切相关,显示了戏曲文化对孝道内涵的独特诠释,也体现了戏曲在封建社会道德教育和文化动员中独特的"中介"作用。当代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中,戏曲所书写的"奇节之孝"早已被摒弃,但其进行道德宣传的策略仍然值得借鉴:任何时代都需要榜样来引导建构社会的道德范式;树立榜样需要"介质",才能引导公众从道德理念走向道德实践;而只有因循不同受众、不同介质的偏好和特性,介质才能真正发挥中介作用,在公众思维模式中生成共有的、符合权力期待和社会期待的价值规范,完成社会教化与民众认同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奇”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经不断“美化”和“雅化”,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审美特征。在不同时代、不同小说家、理论家笔下,“奇”的含义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奇”的含义,可以从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叙事、文章学等多个层面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新文学运动发生的初期,传统演义经历了向现代历史小说转变的过程。胡适经过和钱玄同争论,以文学革命者的身份首先提出了传统演义的性质与归属问题,他通过对西方现代小说文体观念的接受,重新定义了历史小说,并把演义归为通俗历史讲义,这样,胡适以断裂的方式实现了演义与历史小说的分离和转化。鲁迅从小说史的角度指出演义本身具有的悖论性质,不仅存在于传统演义中,而且也内在于现代历史小说里;演义作为现代历史小说的否定性力量,在对历史小说的"抵抗"中实现了向后者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鲁迅突出了历史小说的"自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辞章化传奇的衰落和话本体传奇的崛起是宋代传奇发展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两个现象。本文重点讨论话本体传奇的世俗化追求,试图从时代风会、精神气质、艺术表达等层面系统揭示这一类型作品与辞章化传奇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戴维·洛奇的《小世界》虽仍然保有弗莱所分析的"浪漫传奇"的基本结构:"历险探求(追寻)—冲突—失败或成功"的循环往复,却颠覆了传统小说叙事的等级次第,以平等、纵向、垂直的关系展开人物和事件,从而成功实现了平等叙事结构对等级叙事结构的替代。此外,《小世界》成功采用了表层"巧合"、深层"冲突"的"巧合""冲突"共存原型主题,达到了继承并发展传统"浪漫传奇"单一"冲突"原型主题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潇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1):50-52,62
以近代历史为素材的演义成为清末民初历史演义编纂的重要内容,打破了自宋元以来历史演义只演述古代历史的沉闷局面。作品倡导救亡图存的写作旨趣,揭橥革命大纛,为史学领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象,构成了这一时期演义体史学的一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新英雄传奇以当代新英雄为表现对象,借用古典"传奇"艺术进行创作,其"传奇"性主要有4个方面:(1)神鬼之奇。新英雄传奇以神话、传说及人物的写意化描摹来营造虚实相生的故事氛围;(2)人物之奇。侧重强调、夸张新英雄异于常人的行为能力;(3)庸常之奇。以大量偶然、巧合因素使日常生活传奇化;(4)文章之奇。从语言、修辞、艺术手法等各方面表现战争英雄的精神风貌。新英雄传奇利用古典传奇进行现代启蒙,形成了奇幻相生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6.
论唐传奇的杂传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关唐传奇起源的研究中,传奇和六朝杂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从历史的实际看,无论是从古代目录学的角度,还是从古代文章体式的角度,唐传奇实质上就是杂传,在文体上是传体.传奇主要是一种美学风格和表现手法,其本身并不是一种新文体.  相似文献   

17.
“演义”是“演经书之义”的略称 ,它探寻的是经书的“义” ,而非“义”的载体———言或事。罗贯中创造“历代演义”文体的第一个贡献 ,是自觉确立了明“义”、演“义”的意念 ;他的第二个贡献 ,是通过创作实践找到了将“义”“演”好、“演”成功的各臻其妙之道  相似文献   

18.
孟称舜戏曲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前期剧作和“传情”理论表现出对“至情”的赞颂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作为生活在明清易代时期的落魄文人 ,他又与那个时代和环境紧密相连 ,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传情理论和戏曲创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以“诚”为主体 ,他“情正”与“言道”结合的“言情”倾向 ,是他的特色 ,也是他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文化视野中欧洲文学的骑士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士恋在欧洲文学的各个不同时期的诸种文本中频繁呈现,鉴于此,本文以恋情与功业的关联性以及骑士恋的多元模式的文化流变等问题为切入点,从人类文化学、心理分析等层面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多维阐释.论文力求通过对于骑士恋的观照,探究诸文本中所存在的时、空、历史及文化等多维度的冲突和对话.  相似文献   

20.
霍桑与“罗曼司”体裁观念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 ,霍桑罗曼司与其文学再现模式、与美国 19世纪中叶的国家政治策略、与美国 19世纪中叶的通俗文学市场的关系问题 ,其次 ,霍桑的文学再现模式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市场的深层次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