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众传媒与意识形态关系日益密切,如何看待它们在当今社会的关系,对于意识形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日常生活空间日益意识形态化。大众传媒通过舆论导向、政治参与和价值整合功能的发挥,成了重要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重要的范畴,同样是大众传媒研究绕不开的话题。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大众传媒是重要的意识形态传播工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异化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大众传媒意识形态化,对公众的价值选择产生了诸多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创了建构于历史唯物主义之上的意识形态批判范式。因此,应坚持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视野下审视大众传媒的功能问题,批判传媒异化现象,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传媒文化,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消费社会"中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众传媒不再仅仅是传播工具和手段,也是特定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栽体和构建者.大众通过媒体了解和认识现实,形成价值判断.认识大众传媒如何进行消费意识形态的构建和运作,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大众传媒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大众传播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正遭遇新的语境、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大众传播对主导意识形态价值的消解、大众传播效应对主导意识形态导向的弱化、大众传播对主导意识形态影响的削弱、大众传媒公信力对主导意识形态权威的牵制、"数字鸿沟"对主导意识形态传播的掣肘。只有实现当代中国主导意识形态与大众传媒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才是解决主导意识形态传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传媒化生存的今天,意识形态和权力构建的有效过程主要通过大众传媒完成,传媒呈现出一个又一个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妥协的文化景象。文化和传媒研究的批判学派着重考察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而经验学派基于大量实证研究的控制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理论同样揭示了传媒文化中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和权力争斗,暗合了批判学派的观点。女性主义是具有浓郁意识形态特征的词语,女性主义者和各种女性主义理论自然不会放过作为意识形态斗争场所的传媒阵地。因此,本文以女性主义传媒批评为例来阐述传媒与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积极地变化,然而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表现为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化与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网络等大众传媒影响的扩大化,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泛滥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倡导马克思主义义利观,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注重宣传方式方法的创新,主动维护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消费主义就其实质来说,它不仅以追求享乐主义、对物质的绝对占有和无节制的消费为基础,而且更多情况下这种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又是商家通过各种方式制造给我们的,这就使消费行为成为在商家与媒体“共谋”所构筑的意识形态网络中的一种非自主性行为。大众传媒作为消费意识形态自我合理化的工具和消费文化的催化剂,在这个过程中担负着重要共谋角色。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晚年在批判资产阶级批评家和党内"青年派"思想家对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关系的歪曲和攻击的同时,充分论证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完善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恩格斯晚年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应当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效互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与社会政策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9.
对高等院校青年教师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正确认识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好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意识形态",需要历时和共时的研究思维。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表现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集结,其经历了"意识的理论产物""虚幻的共同体"以及"历史的最高统治"三种表现形态的递进式发展。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特殊表现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两种世界观基础的对立以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多种表现载体的共时互构。这一集结突出了经济关系对意识形态具有"归根结底"意义上的决定作用,对于今天日益分化的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社会,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冲突和解决方式被大众传媒戏剧化呈现,成为媒体文化景观。80后文学是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学景观,是诸多意识形态冲突的场域。80后文学景观满足了80后身份/认同的需要,其话语冲突的本质是第一媒介时代集权主义意识形态与第二媒介时代反集权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80后文学在景观化的过程中消解了文学本来的意义,成为消费社会的娱乐符号。  相似文献   

12.
美国智库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治理多端主体中的重要角色,从纵向历史来看,美国智库的意识形态化契合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从横向视角来看,智库深度参与政治体系运作、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促进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积极进行对外意识形态渗透、搭建思想共识平台,以及借由"旋转门"机制,积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等,在意识形态治理中扮演着愈益积极的角色。尽管制度属性有本质差别,但美国智库深度嵌入国家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的举措,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以专业化为趋势,政府主导建设特色智库方阵;以职业化为标准,营建智库人才成长和流动机制;以多样化为布局,多管齐下扩展智库的影响力;以专题化为突破,集中攻坚意识形态治理瓶颈。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探讨自媒体语境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策略,对于引导自媒体健康发展、牢牢把握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至关重要。高校要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力,践行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担当;通过健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号召力;通过加强新媒体语境传播的研究管控,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导权;通过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亲和力;坚持科学引导体现包容尊重,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从和谐文化视角看媒介品格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是和谐价值与和谐精神主导下的社会文化模式,和谐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具有积极意义。媒介组织是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机构,是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推动力量。谨从和谐文化建设的背景中展开媒介责任与品格的探讨,提出一些切实的应对措施,并籍此提升媒介的社会品格,使其能在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执政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苏联及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教训和我国深化改革的实践提出的新问题都说明了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绝对话语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关于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思想,在意识形态的构建中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理论创新与理论通俗化相结合,意识形态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弘扬主旋律与批判错误思潮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信息沟通变得迅捷和广泛,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的载体研究,也因为新媒体概念的引入而打开了局面。跨界思维作为一个全新概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选择提供了一种新的理性向度,传统的载体模式和新媒体的跨界融合将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疆高校的稳定态势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实效性,同时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的形势更加严峻,宗教对新疆高校的影响显著增加,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成为"三股势力"向教育领域渗透的又一个重要手段等。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民族团结、反分裂反渗透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论入世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出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入世为中国思想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会更加巩固和发展 ;二、淡化意识形态的错误倾向依然存在 ,严重威胁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三、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会进一步加剧 ,意识形态的斗争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文化充斥荧屏的当下,科学地定位电视的大众传媒角色迫在眉睫。电视作为与大众最具亲和力的传媒形态,大众接受性构成其生存属性,因之,电视的大众传媒角色应定位于对大众趣味的追逐。然而,电视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承载着意识形态的教育、先导大众的功能,电视的超越性、引领性的角色定位更不应缺失。电视要追逐大众并不被大众所淹没就必须掌握先导,而要发挥其先导作用又必须关注大众的需求,电视的追逐与先导是辩证互补的关系,统一于电视的大众传媒的角色之中。电视制作人是实现电视追逐与先导传媒角色的实践者,大众的精英与精英的大众是电视制作人的综合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