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三个有利于”标准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徐仲伟一九九二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一、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把进一步解放思想作为先导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是1978年提出实践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第二次是1984年提出生产力标准,冲破了“一大二公”的束缚;第三次是1992年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冲破了“姓资姓社”问题上的束缚。这三次思想解放,都成为整个经济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前导。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现在也到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时候。前10多年,国有企业先后进行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现在又在抓大放小,推行现…  相似文献   

3.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也是判断我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精神的最好体现。“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是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大致可分为5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的南巡谈话,在理论上提出了一些十分重要的新思想、新概念,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有力推动了90年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但是,也应看到,人们在学习、贯彻邓小平南巡谈话时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对姓“社”姓“资”问题与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之关系的理解,就存在  相似文献   

5.
关于衡量我们改革开放乃至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和阐述的中。巴问题之一.对此,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拿事实来说话”[1],也就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其具体表述即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简称“三个有利于”)。如何全面正确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由来已久,有个逐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揭示了邓小平的“标准论”与我国新时期三次思想解放之间的必然联系。笔者认为,邓小平确立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人们从“两个凡是”、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扫除了思想障碍,廓清了前进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之我见王金鑫自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之后,理论界讨论颇为热烈。有的认为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有的觉得应当是“姓资姓杜的判断标准”;有的认为“既是检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又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有的则...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盖源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后也延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成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所谓“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这个标准不仅是一个认识的标准,更是一个实践的标准。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经济、政治方面的发展战略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去操作和实施,文化方面的发展战略同样需要遵循“三个有利于”来选择和建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是把党和政府自身的工作作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检验对象的。“三个有利于”是作为判断我们搞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即姓“资”姓“社”的标准提出来的。党的十四大以来概括的“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的提法是对“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的合理扩展 ,而不是否定。  相似文献   

10.
思想解放有四次高潮,第一次以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为标志,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解决了对领袖人物的个人崇拜。第二次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为标志,它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束缚,解决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第三次以1997年江泽民“5.29讲话”为标志,冲破了姓公姓私的束缚,解决了对单一公有制的崇拜。第四次以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标志,冲破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束缚,解决了对GDP的崇拜,现在正兴起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1.
近年,私营经济的发展,脱颖而出,有其深层次的原因。那么应如何看待今天正在崛起的私营经济呢?笔者谈点个人看法:摒弃按照所有制类型划分姓“社”姓“资”的思维方式,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经济活动成败得失的标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生产关系就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原理,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即:一切经济活动,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左”的理论和实践的拨乱反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论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位置,但必须将其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存在为既定前提的。邓小平的“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相联系,它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而是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首先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的进程。以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五大为标志的三次思想解放高潮,不仅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20年历史性转变的基本线索,而且也为我们面向21世纪推进全面改革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冲破教条主义的禁锢,是解放思想的首要内容;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是解放思想的客观依据;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的根本途径;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是解放思想的关键环节;排除右和“左”的干扰,致力于防“左”,是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春,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了我们判断工作成效的“三个有利于”标准。2000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表面上看,“三个有利于”总结的是工作标准问题,“三个代表”强调的是党的建设问题,但两者都直接与唯物史观相联系,在本质上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开放乃至一切工作成败的标准。这是对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唯心主义观念的否定,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本来面目的恢复。实践越来越充分地证明,“三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和落实,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三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正是解放思想,破除“左”的思想理论观念的重大成果。今后,要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深刻理解、在社会实践中高度自觉地坚持“三有利于”标准,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程度上进一步解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巡谈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这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展开和具体化,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丰富、深化和发展。“三个有利于”标准扩大了生产力标准的外延,注入了新的更大的思想和理论容量,而且把生产力标准由比较抽象的理论形态变成更能为广大实际工作者把握和操作的实践形态,因而必将成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税利理论武器和强大推动力.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过程性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马克…  相似文献   

17.
众所共知,邓小平同志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凡事问姓“资”还是姓“社”的错误倾向提出来的。它标志着我国思想解放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指导各方面工作的一个根本性依据和方针。可以说,目前关于“资”“社”问题的争论已没有多少市场了。但在我们教育界,这确是一个很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尤其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方面,“资”“社”之争还甚为严重。这不能不说是政治经济学教学工作滞后于现实,偏离思想解放轨道,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一种错误倾向,对此很有必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重申并发展了这些思想,并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文即通过对这两个标准的分析研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根深蒂固的“左”的错误思想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提出了姓“资”还是姓“社”的诘难。本文主要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同志是如何根据客观现实情况对这些诘难进行解惑、释疑,为改革开放扫清思想障碍的。  相似文献   

20.
1986年6月,邓小平同志对汕头大学提出殷切的期望:“汕大要办得更加开放一些,逐步办成全国重点大学。”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汕大人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励精图治,用心血和汗水,把汕大建设成为一所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回顾汕大问个春秋的发展变化,我们深刻体会到: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是学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因此,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加速汕大的发展,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现邓小平同志的期望,把汕大办成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